中医古籍
  • 五积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积散处方

    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三两。陈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根.节),各六两。苍术(米泔浸.去皮)二十四两,干姜四两,桔梗(去芦头)十二两,厚朴(去粗皮)四两。

    炮制

    上除肉桂、枳壳二味别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次入桂、枳壳末令匀。

    功能主治

    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

    如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反胃呕吐,泄利清谷,及倂癖症瘕,膀胱小肠气痛,即入煨生姜三片、盐少许同煎。

    如伤寒时疫,头痛体疼,恶风发热,项背强痛,入葱白三寸、豉七粒同煎。

    若但觉恶寒,或身不甚热,肢体拘急,或手足厥冷,即入炒茱萸七粒、盐少许同煎。

    如寒热不调,咳嗽喘满,入枣煎服。妇人难产,入醋一合同煎服之。并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五积散处方

    苍术 桔梗各600克 枳壳 陈皮各180克 芍药 白芷 川芎 当归 甘草 肉桂 茯苓 半夏(汤泡)各90克 厚朴 干姜各120克 麻黄(去根、节)180克

    制法

    上除枳壳、桂两件外,余细锉,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桂令匀。

    功能主治

    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胸腹痞闷,呕吐恶食,头身疼痛,肩背拘急,以及妇女血气不调,心腹疼痛等症。

    用法用量

    每服9克,水150毫升,姜3片,煎至75毫升,热服。

    备注

    方中麻黄、白芷发散表寒;干姜、肉桂温散里寒;苍术、厚朴健脾燥湿,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桔梗、枳壳升降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之功。是治疗寒、湿、气、血、痰五积的主方,故名"五积散"。

    摘录《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五积散出处

    五积散,出自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本方又名“催生汤”“异功五积散”“熟料五积散”。

    组成

    苍术、桔梗各二十两(各600克),枳壳、陈皮各六两(各180克),芍药、白芷、川芎、当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各三两(各90克),厚朴干姜各四两(各120克),麻黄六两(180克)。

    用法

    上药研粗末,水煎,加生姜,热服。现代多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

    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症见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苔白腻,脉沉迟。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囊卵巢综合征、荨麻疹等病症。

    1.类风湿关节炎:以本方汤剂治疗43例,与甲氨蝶呤治疗43例为对照: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疗效评定以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为痊愈。结果:痊愈4例;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7%。(《新中医》2010年第10期)

    2.多囊卵巢综合征:以本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症40例,与枸椽酸氯米芬治疗40例对照。观察1~3个月经周期。观测性激素及胰岛素,监测排卵,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果。疗效评定以治疗后能诱发排卵并受孕为痊愈。结果:痊愈1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3.荨麻疹:以本方加味敷脐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荨麻疹50例,与西药(盐酸苯海拉明、盐酸赛庚定、盐酸雷尼替丁)治疗40例对照。两组疗程均为2周,分别随访3个月。疗效评定以经治1~2个疗程,皮疹全部消失,痒感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即为痊愈。结果:痊愈44例,显效5例,有效1例。(《四川中医》2005年第8期)

    方解

    汪切庵在《医方集解》中将五积散归入表里之剂,称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

    方中麻黄、白芷辛温发汗,解表散邪,以除外寒;干姜、肉桂温里祛寒,四药合用,可除内外之寒。苍术、厚朴健脾助运,以祛湿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相伍,则为二陈汤,可行气燥湿化痰,以消痰积;当归、川芎、芍药活血止痛,以化血积;桔梗与枳壳一升一降,以升降气机,宽胸利膈,善行气机,并可加强理气化痰之力;炙甘草兼能和中健脾,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收表里同治,气血痰湿并行之功。

    本方主治范围广泛,凡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皆能治疗。临床以寒热无汗、胸腹胀满、苔白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本方药味众多,临床应用可根据表里证之轻重,五积之主次而加减变化。但需注意,素体阴虚或湿热为患者,不宜使用本方。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感冒、肩周炎、慢性盆腔炎、产后发热、筋痹,腰痛、腹痛、重症肌无力、痛经、闭经、癥瘕、缠腰火丹等病症。现代实验研究证实,该方在解热、抗炎、止咳、祛痰、免疫调节、发汗等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方歌

    (一)五积消滞又温中,麻黄苍芷芍归芎,枳桔桂苓甘草朴,两姜陈皮半夏葱,除桂枳陈余略炒,熟料尤增温散功,理气解表祛寒湿,散痞调经辨证从。

    (二)五积散治五般积,麻黄苍芷归芍齐,枳桔桂苓甘草补,川穹两姜半陈皮,发表温里活血淤,祛湿化痰兼顺气。

    摘录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更多中药材
  • 《杏苑生春》卷五:半夏杏仁汤处方半夏3克 杏仁2.4克 枳壳 桔梗 片芩(炒)紫苏各1.5克 麻黄1.8克 甘草12克功能主治主风痰哮喘,喉中痰声不断。用法用量上药哎咀。加生姜5片,水煎,空腹时服。摘录《杏苑生春》卷五《杏苑》卷五:半夏杏仁......
  • 处方半夏(汤泡7次,焙干)2两,枳实(麸炒黄色)2两,白术2两。制法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因伤食内伤。用法用量每服50丸,添服不妨,无定法。如热汤浸饼蒸为丸亦可。如食伤寒热不调,每服加上三黄丸10丸,白汤送下;小便......
  • 处方半夏(生姜制)、栝楼、杏仁(去皮尖)、麻黄、白矾(枯称)、款冬花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远近痰嗽,烦喘不止者。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摘录《宣明论》卷九......
  • 处方半夏根(5月5日取)1两,木瓜根1两,乌头1两。制法上药阴干并锉细,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月蚀湿虫疮(匿虫)。用法用量每取枣核许大,以绵裹,纳谷道中。日2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 处方半夏6钱,秫米1两,白芍6钱,桂枝4钱,炙甘草1钱,生姜3钱,大枣2枚(去核)。功能主治饮退得寐,舌滑,食不进者。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温3服。摘录《温病条辨》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