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清湿热、清血热、清肝火、降心火

    一.野菊花

    是深黄色的管状花,质轻,气香,性苦寒。入心去心火,防血压高,增加心脏负担,伤心,消除心烦。心在舌头上开悟,心火一下降,也能去除口干舌燥。

    所有的痛痒都属于心脏,故野菊花还可以去除疖痈、喉咙痛、止痒等。

    入肝去肝火,防肝阳上亢引起头晕、肿痛、眼红肿痛等。

    因此,无论是疖子、痈、喉咙痛、风火、赤眼、头痛、头晕、瘙痒等疾病,都可以用野菊花泻火平肝,清热解毒,给人愉悦、活力。

    二.冬桑叶

    蚕宝宝吃完后,可以变成轻薄华丽的纱布。质轻寒,人参温补,冬桑叶清补。能清肺泻胃,散风散热,凉血明目。

    至于散风热,古人认为簸箕星是风神,可以兴风散地热。桑树是簸箕星的精华。它的叶子有助于风散热,治疗头痛、牙痛、口渴、肺热咳嗽、喉咙红肿等。也用于凉血明目、治肝阴不足、眼晕、头晕等。

    《濒湖集简方》载,治风流泪,冬桑叶,煎汤日温洗。

    根据《养素园传播处方》,治疗流行性眼睛干红肿:桑叶两片,用沸水冲洗半片,盖住,待水温,黄绿色如浓茶,然后洗眼,擦干;每三四个小时,用果汁碗炖,然后洗,每天洗三五次。

    三.夏枯草

    冬至纯阴出生,夏至盛阳,阴气尽,成熟枯萎。根据天地感应的原理,可以清热治病。

    性味苦寒,工作于肝胆经络。它不仅是治疗肝火和炎症引起的眼睛发红、头痛、头晕和治疗肝气郁结郁结、久而久之化火、痰火郁结引起的痰核的妙药。

    《易简方》载夏枯草治眼痛,砂糖水浸泡一夜。

    据闽东本草记载,治头晕:夏枯草(鲜)二两,冰糖五钱。开水炖,饭后服。

    三味搭配,是中成药夏桑菊颗粒,辛苦散寒,进入心、肝、肺、胃,尤其是肝、心,能清肝明目,疏风散热,散结消肿,祛痰止咳,解疮解毒,除湿引起的筋骨麻木疼痛。风热感冒、高血压、目赤头痛、耳鸣、喉咙痛、颈部淋巴结核、乳腺增生等。

    夏桑菊颗粒能治疗哪些疾病?

    1.去湿热,轻身止痒。

    如果天热湿重,湿热合并侵入人体,或因湿长时间停留而变热,会引起肢体无力、麻木、疼痛、舌苔黄腻。

    湿热浸泡皮肤也会导致肿胀,甚至瘙痒。夏桑菊颗粒湿热,可轻身止痒。

    2.平肝阳,治疗头晕、耳鸣、高血压。

    肝脏升高,肝阳升高。痰火逆转,最有可能达到头脑,心火不下降,血液功能受影响,可引起高血压头痛、眩晕、耳鸣。同时,肝阳升高,肝经络气血排泄乏力,气血停滞不光滑,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引起不安、口苦、少睡眠、多梦等。

    夏桑菊颗粒清肝散热降心火合适。

    3.疏肝气,降血热,治疗颈部淋巴结核,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和淋巴结核与心情不好有很大关系。心情不好会导致肝气郁滞,导致肝藏血功能恶化,血热妄行化火,外发皮肤形成核肿。肝气郁滞时间长,气机堵塞,会导致气郁化火,将津液煎成痰,如核桃盘硬核痰。

    由于乳腺和颈部非常接近肝脏的位置,肝经络的循环路线也通过了这条路线,很容易受到乳腺痰核的冲击,颈部形成肿块。

    夏枯草清肝护肝,散结消肿;野菊花清肝火降心火,防血热化火;冬桑叶补肝阴不足。三味共同疏肝气,降血热,消肿散结,治疗淋巴结核和乳腺增生。

    夏桑菊颗粒,清肝火,降心火是其主要特点之一。肝藏血,主要情绪排泄。心血,主神志。如果血液运行良好,有害物质将难以存在。良好的情绪和清晰的头脑可以从源头上消除疾病。难怪这种疾病可以治愈多种疾病。关键是在制作过程中添加蔗糖调味料,并经常放置在药店的显眼部位,以方便人们在夏季使用它作为冷饮。

更多中药材
  •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满某,女,22岁,送货员。9月12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不适,说话时自觉下唇变厚5天。患者曾于7岁时得过面瘫治愈。5天前送货下乡,夜归着凉,晨起刷牙漱口发觉口角漏水,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
  • 新生儿硬化病系新生儿指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点,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新生儿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病因主要与寒冷、感染、窒息,早产等多种病理因素有关。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炙黄芪20克,茯苓2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干姜9克,焦白术20克,当归25克,砂仁18克,石斛20克,黄连9克,炙甘草9克,党参20克,炒杜仲15克,苏梗15克,青蒿15克,鹿茸9克,山药25克,......
  • 急性脊髓炎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脊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临床特点: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刘某,女,32岁。2009年7月9日初诊。半月来,经常恶心,吐涎沫,经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呕吐,服中西药未果。观其精神萎顿,面黄,就诊中干呕连连。舌淡,苔白,六脉沉细。治以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立方半夏干姜散:半夏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