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久咳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3)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

    杨某某,男,24岁。2007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经常咳嗽10余年,自觉腹中有寒气上涌而咳,痰少,痰质稀白,时有发灰,稍饮凉水便可引发咳嗽。纳可,喜热饮,腹部怕凉,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汤无效。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数。辨证为寒饮伏肺,化热作咳。治以宣肺蠲饮,化痰止咳为主,稍佐清热之品,方选小青龙汤加味。处方:炙麻黄3克,桂枝6克,白芍15克,五味子6克,干姜3克,法半夏6克,生石膏15克,黄芩10克,炒杏仁(打)10克,桔梗10克,桑白皮10克,炙甘草6克,茯苓12克,浙贝母10克,知母10克,炙紫菀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药后咳减,痰多易出,继以此方少佐补益脾胃,培土生金之药治疗3周而愈。

    按:小青龙汤乃仲景治疗支饮、溢饮、肺胀等的常用方剂。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肺止咳;白芍配桂枝调和营卫,祛风散邪;干姜温肺暖脾,细辛化饮通痹,二药合用温肺化饮;半夏燥湿祛痰,蠲饮降浊;五味子敛肺,芍药益阴,并为佐制;炙甘草调和诸药。本方在立法上散寒化饮,表里兼治;配伍上采用辛散温通,佐用酸收甘缓,即寓助卫护营于温通发散之中,具有温散而不伤气津的特点。大凡感冒、咳喘,内有寒饮,有表证或者无表证者均可选用,现代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肺气肿等属外寒内饮者。阎艳丽教授临证使用本方常喜用轻剂,盖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取“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意。

    此案患者寒饮留滞于胃脘,而见“腹部怕凉,喜热饮,吃凉便可引发咳嗽”;寒饮阻于中焦,从肺脉上侵射肺,故见“腹中有寒气上涌作咳,痰质稀白”;“痰质时有发灰”,灰为肾水之色,此为久咳已有耗伤肾气之虞。选用小青龙汤加减为治,因其表寒不显,故改生麻黄为炙麻黄,且以少量,不取其发表,专取其止咳平喘之功;病久肾气受伤之象初现,故去细辛,以防止其“拔肾根”;又因患者舌红,苔微黄腻,脉象弦数,乃是寒饮久郁,已有化热之征,少用干姜3克,既不违背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训,又伍以清热化痰之药生石膏、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知母等兼顾饮郁化热之标。同时加入桔梗、杏仁、紫菀宣发肃降肺气,以恢复肺主气司宣降的生理功能。且茯苓、半夏相合为用,又有培土生金,健脾化饮之意。全方温化寒饮,清热化痰,并行不悖,切中病机,方获良效。

更多中药材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湿疹是一种变态性疾病,临床比较多见。中医学文献中虽无湿疹之名,但对有些疾病的记载与湿疹相符合,如“奶癣”、“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其发生多与体质因素有关。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或素患......
  • 蒋玉清 安徽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李某,女,68岁。2011年4月15日初诊。患者自诉胃热明显,脸红发热,纳可,心烦,汗出恶风,大便6日未解,易困,疲倦无力,舌红苔白干,脉数。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治以两解二阳。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晒......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储菊花,女,74岁,2011年8月12日初诊。晨起即感右侧手足麻木,肌肤不仁,口眼歪邪,口角流涎,继之见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关节酸痛,卧床不起,舌苔薄白,脉象弦细。证由血虚气弱,络脉空虚,腠理不固,风邪乘虚......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慢性盆腔炎常伴发月经失调、带下、痛经、不孕、癥瘕等,在临床治疗中,宜疏导调理,治以活血化瘀,清热通络。笔者在临床自拟清经化滞汤,收到良好效果。方剂组成:柴胡9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9克,红......
  •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任某,40岁,农民工。2009年9月10日初诊,在外打工两年,常干重活累活,平素以酒解困,渐致性欲淡漠,阳事举而不坚,或不能完全勃起,时或头晕。回家与妻子圆房很不如意,自行购买雄狮丸、男宝、回春丹等强壮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