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儿心力衰竭诊疗技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生,以婴幼儿期最常见。

    中医认为本病属“心悸”、“怔忡”、“气滞”、“水肿”、“血瘀”或“脱证”等范畴。

    病因病机

    外因为感受六淫之邪,内因为心之气血阴阳不足。

    心主血脉,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贯脉于心,血脉的充盈及正常的运行,有赖于心气、心血与阴阳的调和。小儿胎禀不足,或素体虚弱,易感外邪,风湿病邪反复犯心,或外感温热毒邪,温邪化火,火灼心营,使心阴受损,亦可累及心阳;若久病血虚,心血不足;或久病阳虚,心阳受损,可使气血运行阻滞,气滞血瘀。小儿心力衰竭多因病邪内伤心血、心阳,致阴阳不足,故以虚为本病之本,病情发展形成气滞及血瘀,则以实为本病之标。

    辨证论治

    1.气阴两虚证

    [证候]心悸,气促,活动后加重,易疲劳,颧红,盗汗,低热,口渴不多饮,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收敛心气。

    [方药]生脉散。主要药物:人参、麦冬、五味子。

    可加生地黄、玄参、麦冬养阴清热;加远志、茯神、酸枣仁养心安神;大便偏干者,加火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

    2.心脾两虚证

    [证候]久病心悸,动则气促,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多汗,食少腹胀,下肢浮肿。舌胖嫩,边有齿痕,脉沉细弱或结代。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健脾。

    [方药]归脾汤。主要药物:党参、黄芪、白术、当归、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

    胸闷不舒者,加枳壳、郁金理气宽胸;下肢浮肿者,加茯苓、泽泻、薏苡仁淡渗利水。

    3.阳虚水泛证

    [证候]呼吸喘促,端坐呼吸,心悸,汗出,面色苍白或晦暗,腹胀,全身浮肿显著,尿少。舌体胖大,苔白,脉沉细无力或有结代。

    [治法]益肾健脾,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主要药物: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

    水饮上逆、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生姜和胃降逆;尿少、肿甚者,加泽泻、猪苓、大腹皮利水消肿。

    4.心血瘀阻证

    [证候]心悸,气促,胸闷不适,面色晦暗或青紫,唇舌指(趾)发绀,肝脏肿大,下肢或全身浮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有结代。

    [治法]补阳益气,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主要药物: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赤芍、枳壳、柴胡、川芎、桔梗、牛膝、甘草。

    加人参、附子补阳益气,以利血脉之运行;胸闷胸痛者,加丹参、郁金、降香理气散瘀止痛;汗出较多者,加龙骨、牡蛎固涩敛汗。

    5.心肾阳脱证

    [证候]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气息衰微,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全身浮肿,面色发绀,四肢厥冷,指(趾)甲青紫。舌质淡或晦暗,苔薄白,脉微细欲绝。

    [治法]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主要药物: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甘草。

    阳气暴脱者,加桂枝、干姜、五味子、黄芪、麦冬回阳救逆,益气敛阳。

    经验方

    1.验方一

    [药物组成]黑锡丹。

    [功效]纳气平喘。

    [适应证]重症心衰的抢救。

    [用法用量]小儿每次1~6克,每日两次。

    2.验方二

    [药物组成]葶苈子末。

    [功效]强心利尿。

    [适应证]心衰水肿。

    [用法用量]研末,每次1~2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疗程2~3周,婴幼儿剂量酌减。

    3.名老中医朱锡祺方——通脉饮

    [药物组成]桂枝、赤芍、桃仁、川芎、益母草、红花、丹参、麦门冬、黄芪、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益气通脉。

    [适应证]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4.名老中医高濯风方——强心汤

    [药物组成]红参、黄芪、山茱萸、丹参、甘草。

    [功效]益气扶阳,化瘀通饮。

    [适应证]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适宜技术

    1.针灸法

    (1)体针:主穴为内关、间使、通里、少府、心俞、神门、足三里等。辨证取穴:水分、水道、阳陵泉透阴陵泉、中枢透曲骨;三阴交、水泉、飞扬、复溜、肾俞。以上几组穴位可酌情选用。咳嗽痰多取尺泽、丰隆;嗳气腹胀取中脘;镇静安眠取内关、间使、少府、曲池;止咳平喘取肺俞、少府、合谷、天突。每次选部分主穴及辨证取穴4~5个穴位,平补平泻,留针15~20分钟,每日一次,5~7日为一疗程,休息3~5天,再行下一疗程。

    (2)耳针:取穴心、皮质下、交感、神门、肺、肾等。每次取2~3穴,毫针浅刺,每日或隔日一次,5~7次为一疗程。

    2.推拿法

    推攒竹,揉百会,补脾经,推三关,揉五指节。每日一次,5~7次为一疗程。摘自《儿科疾病中西医诊疗技术》

更多中药材
  • 这个喉咙干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情况。咽痛喉咙干痛不仅仅是在冬春季易发生,那么在夏秋季也同样,因为夏季火热之邪旺盛,火热上炎,首先就会侵袭咽喉,鼻腔等等这样的部位,那所以今天我讲四个小妙招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喉咙......
  • 很多人有心慌、胸闷、气短的情况,严重的还伴有疼痛,去医院检查做心电图都是正常,于是西医诊断为说你这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只要有心慌,胸闷,气短伴疼痛的症状,无论西医诊断如何,中医都统称为胸痹,那中医治疗胸痹的思路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我们北方冬......
  • 这些是高血压患者经常问的一个问题,高血压的血压都忽高忽低,控制不稳定的时候我不建议进行锻炼,或者是血压高于160/100mmhg汞柱的时候,建议你尽可能的保持静息状态,避免运动,等血压控制在平稳以后,低于150/90mmhg汞柱的时候可以渐......
  • 膝盖是一个特别怕凉的一个结构,特别是中老年朋友膝盖不好,就会觉得这一着点儿凉马上就不行了。怎么办呢?教你一个妙招,就是热敷,热敷的时候可以简单就用海盐,这种盐袋子里面装的这种粗盐粒子,然后加热一下之后敷腿上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一定不要烫伤,......
  •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治疗绝大部分类型的颈椎病。那么也可以配合中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效果会更好,同时注意姿势。比如说我们常见神经根型颈椎病,还有一类很常见这个交感神经刺激。这一类的颈椎病,它这个症状从头到脚都会有,这一类效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