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同病异治愈头痛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案1王某,女,40岁,2009年3月6日初诊,自诉经常头痛头重,目眩,头痛甚时伴恶心、呕吐,苦不堪言,带下量多,色白如涕,胸闷纳差,曾在内科诊治,服平肝祛风之品,如天麻、龙牡、石决明等品效不佳,又进川芎、红花、延胡索、桃仁等活血之剂未果,近来因头痛加重,白带增多而求诊于妇科,观其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腻,脉细弱,证属脾虚湿盛。治以健脾祛湿,方宗《傅青主女科》完带汤加减:焦白术30克,炒山药30克,芥穗炭5克,柴胡5克,陈皮3克,车前子12克,苍术6克,党参12克,炒白芍12克,泽泻9克,川芎6克,香白芷6克,菊花9克,甘草5克。5剂,水煎服,日1剂。

    服药5剂后,带下减少,头痛减缓,继以原方再服5剂,带下止,头痛未作。

    按:湿为有形之邪,重浊黏腻难去,最易阻滞经络,致经脉不利而发疼痛,本例患者头痛、头重乃水湿上蒙,清窍不利之故,完带汤虽为带下而设,然其有脾、胃、肝三经同治之功,可“开提肝木之气,补益脾土之源。”则湿有归路,故沉疾可除。

    案2李某,男,51岁,于2009年10月15日初诊。头痛半月余,前医诊断为神经性头痛,服镇静止痛中西药多种,头痛仍时有发作,痛甚伴恶心,口干,目糊,精神不振,近几天头痛加重,周身无力,大便干结,观其面色萎黄,头痛以前额眉棱骨处为甚,腹部触之胀满,舌苔黄腻。前额乃阳明经头痛,加之腹胀便干,肠胃定有积滞,中焦湿热不化,浊气上犯清窍则头痛,立方以大承气汤加减:大黄12克(后下),厚朴9克,枳实9克,黄连6克,木香9克,神曲12克,菊花10克,甘草3克。3剂,水煎服,日1剂。

    3日后患者复诊,药后解黑便数次,恶臭,便后自感神清气爽,头痛顿失,食欲大增,继以平胃散加减3剂以调和肠胃,诸症悉平。

    按:胃肠乃传导之腑,传化物以运水谷,肠胃失运则湿浊停聚,循经上蒙清窍,则发阳明头痛,治以和胃降浊,则浊气下降,湿有去路,清阳得复,头痛可解。

    案3孙某,男,53岁,2008年7月19日初诊。诉其头痛头晕已一年余,经医院诊为梅尼埃病,每遇劳累后发作,头痛绵绵,头晕若眩,伴恶心呕吐,心烦口苦,胸闷纳呆,耳鸣如蝉,观其面黄体胖,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乃因劳倦伤脾,聚湿生痰,痰气交阻,化火上逆所致,治以泄热化痰降逆,以温胆汤加减:竹茹9克,枳壳6克,陈皮6克,半夏9克,茯苓12克,甘草3克,天麻12克,磁石12克,丹参10克。4剂,每日1剂,水煎服。

    5日后复诊,头晕头痛减缓,效不更方,继以原方加菊花9克,神曲9克。5剂,每日1剂,以图根治。一月后随访,再无头痛头晕之苦。

    按:患者头痛头晕为痰热上蒙清窍之故,河间有:“无痰不眩,无火不晕”之谓,温胆汤善清痰热而加平肝镇静降逆之天麻、磁石与活血之丹参共起化痰清眩,通络止痛之效。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春天犯咳嗽的患者很多。那么这个咳嗽呢,虽然都是一样的咳,但是呢病因和病机不一样,治疗和调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们看一下啊,关于咳嗽来说啊,就是我们讲越简单的症状啊,从中医来讲它越复杂。因为什么呢?研究的特别透,分型分得特别细。这么一个......
  • 大家好,今天呢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那么这个案例其实也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个症状,就是胸闷和胃胀。大家说觉得这两个问题好像连不到一起去哈。那个我胸闷难受是有心脏病啊,那胃胀不是胃的问题么,胃病。那心脏病和胃病他连不到一起。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患者......
  • 大家好,焦虑和抑郁啊是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由于社会压力比较大呀,尤其是偏中年的这个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就是这种焦虑的情况特别多。而且现在呢,到医院心理科去查就是焦虑症啊,抑郁症等等等等。那么今天呢,我给大家呢举这么一个病例,那么这是......
  • 这个是马先生四十二岁,他的表现是什么呢?喉咙里面总是觉得有东西,就是喉咙有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有好些年了。用咽炎的方式治,但治了很久,这个症状呢还是不怎么改善。然后他还有一些兼见症状,胸闷、腹胀、暧气,比如说他感觉是什么呢?整个这一......
  • 我讲的病例是赵女士,三十岁,那么她的表现是什么呢?头晕、耳鸣,眼睛发胀,其实头也胀痛。还有视物昏花,这眼镜模糊发干发涩,看东西模糊,然后烦躁易怒,口干口苦。那么她什么问题啊?肝阳上亢,当肝郁气结日久,肝郁之后就化火,肝阳和肝火还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