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诊疗技术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小儿疾病。临床特点为发热伴皮疹,指、趾红肿和脱屑,口腔黏膜和眼结膜充血及颈淋巴结肿大,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以5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为主,男孩多见。四季均可发病。该病的冠状动脉并发症是小儿时期冠状动脉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

    中医根据其急性发热伴皮疹的临床特点,将其归为“温病”范畴。

    一、症状

    1.发热:常为不规则或弛张热,可高达40℃以上,一般持续1~3周。高热时可有烦躁不安或嗜睡。

    2.球结膜充血:多于起病3~4天出现,双眼结膜血管明显充血,无脓性分泌物,热退时消散。

    3.唇及口腔表现:唇干裂鲜红,有时带血痂。舌乳头突起、充血,似杨梅舌。口腔及咽黏膜弥漫性充血,呈鲜牛肉色。

    4.多形性红斑或猩红热样皮疹:以躯干最多,常在第一周出现,偶有瘙痒,不发生疱疹或结痂。

    5.手足症状:急性期手足呈坚实性肿胀,掌跖及指趾端潮红。至体温下降,疾病恢复期,手足硬肿及红斑消退时,在指趾末端沿指趾甲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薄片或膜样脱屑。这一症状为本症较特征性的表现。

    6.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坚硬有触痛,表面不红,不化脓。病初出现,热退时消散。有时亦伴枕后、耳后淋巴结肿大。

    7.心血管症状: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其中约15%~20%发展为冠状动脉瘤,多侵犯左冠状动脉。

    二、诊断标准

    在下述6条主要临床症状中至少满足5条才能确定:

    1.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2.双侧结膜充血;3.口腔及咽部黏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4.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以及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屑;5.躯干部多形红斑,但无水疱及结痂;6.颈淋巴结的非化脓性肿胀,其直径达1.5厘米或更大。

    如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则4条主要症状阳性即可确诊。

    三、辨证论治

    1.卫气同病证:突然高热、无汗、烦渴不安、轻咳、目赤、皮肤散在皮疹,手足肿胀,潮红,或有呕吐、腹痛腹泻,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数。

    治法方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银翘散加减。

    2.气营两燔证:壮热不已,烦躁口渴,两目红赤,全身散布皮疹,疹色鲜红,唇红燥裂,手足红肿,舌质红绛,苔黄燥或见杨梅舌,脉细数。

    治法方药:清热解毒,凉营活血。清营汤加减。

    3.气阴两伤证:身热已退,或有低热,疲乏少力,自汗盗汗,心烦口干,斑疹消退,手掌褪皮,舌红少润,少苔或无苔,脉细弱。

    治法方药:益气养阴,清解余热。沙参麦冬汤加减。

    四、经验方

    1.清热解毒散

    [组成]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栀子、防风各9克,薄荷、大黄、甘草各6克。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适应证]邪在卫气,发热,淋巴结肿大者。

    [用法]共为细末,收贮备用。6个月以内0.3~0.45克,1岁以内每次0.6~0.9克,2岁以内每次1.5克,3岁以内每次1.8克,4~6岁每次2.4克,7~9岁每次3克,10~12岁每次4.5克,13~14岁每次6克。每日3次,白糖水送服。

    2.桃红四物汤

    [组成]川芎、赤芍药、生地黄、当归、桃仁、红花。

    [功效]滋阴养血,活血祛瘀。

    [适应证]气营两燔证。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3.解毒化瘀汤

    [组成]连翘、水牛角、生地各12克,当归、赤芍、川芎、丹皮、地龙各6克,红花、桃仁、蝉蜕、乌梢蛇各5克,黄连4克。

    [功效]解毒和营,通经利隧。

    [适应证]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用法]水煎,分两次服,10天为一疗程。

    4.羚羊苦参汤

    [组成]羚羊角尖(先煎)3克,蒲公英15克,连翘8克,赤芍、丹皮、麦冬各10克,生地12克,苦参、生甘草各5克。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证]气血两燔证。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5.清热化瘀汤

    [组成]水牛角、银花、连翘、黄芩、丹皮、赤芍、丹参各10克,生石膏18克,生地、川芎各8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营散血。

    [适应证]气血两燔证。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五、适宜技术

    1.针灸法

    (1)取穴大椎、曲池、合谷、十宣,快针强刺激,泻法不留针。

    [适应证]热在气营。

    (2)取穴心俞、神门、内关,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一次。

    [适应证]热在营血,扰动心神。

    2.推拿法

    (1)清肺、平肝、清天河水;发热重者,清肺、平肝、退六腑,提捏大椎。久热不退,加分阴阳。

    [适应证]热邪在卫气

    (2)清补脾,揉二马,清天河水,推涌泉。久热不退,加分阴阳。

    [适应证]阴虚发热。

    3.外敷法

    葱白10克,豆豉6克,共捣如泥,敷两手心4小时。适用于邪在卫气,发热,舌红,苔薄白,脉数者。

    4.敷脐法

    大黄15克,虎杖30克,75%乙醇100毫升。将大黄、虎杖放入乙醇中浸泡48小时备用。用时以棉花球蘸药液敷贴于脐部,再以胶布固定,应保持棉球湿度。适用于发热重,正气不衰者。

    六、食疗法

    1.西瓜汁:西瓜取瓢去籽,用清洁纱布绞挤汁液,代水饮用。

    适用于卫气同病,偏于气分热盛者。

    2.紫草茸糖水:紫草茸3~5克,清水适量,煎成100毫升,去渣后加白砂糖适量饮服,每日一剂,分次频饮。

    适用于本病发热,疹点隐隐,热在气营者。

更多中药材
  • 紫草油是临床治疗烧烫伤的长备外用药,文献中有医院自制紫草油的报道,处方均为紫草、当归、地榆、黄芩、黄柏、甘草、白芷、冰片等多味药组成,以麻油加热提取。紫草油的临床应用慢性溃疡多发生于四肢及血液循环差的地方,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无论是急性或慢......
  • 听到礞石这个名字,你也许会认为这是一种岩石的名字,但其实礞石是一种中药。礞石为变质岩类黑云母片岩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采挖后,除去杂石和泥沙。分布于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具有坠痰下气,平肝镇惊之功效。常用于顽痰胶结,咳......
  • 前段时间,听说亲戚家的孩子,因为吃了不该吃的药,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觉得很揪心,其实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照顾起来要更加小心,宝宝小的时候,什么东西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是每个妈妈都很关心的问题,很多宝宝小的时候,出现感冒的症状,妈妈喜欢用猴......
  • 珠珀猴枣散是一种处方药,服用方法好似用温开水和匀送服,或调和于粥、奶等食物中服食亦可。那么,珠珀猴枣散会上瘾吗?珠珀猴枣散能治疗因肺热引致的痰多,咳嗽、祛风驱寒、小儿微热、呕奶、夜睡不宁等症状。著重於除痰定惊方面,对小儿急惊风,四肢抽搐,痰......
  • 一个女人,怀孕的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在这十个月当中的过程有多痛苦,相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同时这是一个女孩子蜕变成成熟女人的重要过程;当有了孩子,孕妇就需要大量进补来确保小宝宝的营养吸收,但是大家也知道,孕妇是非常脆弱的,抵抗力各方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