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古文如何引用“六经”语辞--“六经”与医古文(三)

    罗根海 天津中医药大学

    “六经”语辞在医古文中被大量引用,,大体分一般引用,和活用两种方法。前者传达了古代人生活、学习、为人、处事的信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且又使之显得古奥典雅。如张介宾《病家两要说》:“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格致,乃格物致知之省称,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谓古人学习,探究事物道理,而获取知识的方法。再如孙思邈《大医精诚》文中有“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句,“望之俨然”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所引之句是表现古代君子平日为人、处事的一种风度。类似引用,,散落在医古文的众多篇章之中,读者无不从中获益。

    还有医古文高手在篇章中引用,“六经”语辞时,用得活,用得巧,大体方法有三:一是具体否定“六经”语辞之旧义;二是另取新义;三是反用“六经”旧语辞。

    其一如宋濂《赠医师葛某序》,文章开门见山便正面回答“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正确内含和错误解读。“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说,出自《礼记·曲礼下》,本来历史上就有对和错两种解读。而宋濂在文章中旗帜鲜明,正确解读,弄清了几个世纪的公案,不能不说是对正确理解“六经“经典所做出的贡献。再如“艺成而下”一语出自《礼记·乐记下》,是千百年来束缚知识分子,轻视技艺,鄙薄技术的主要理论根源。袁枚先生在《与薛寿鱼书》一文中用反问语句引用这句“六经”之语(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实际上是对这句话的正确性提出了否定。

    以上两例都反映了古代医家运用“六经”语言和思想,而又不盲从“六经”思想之批判精神。

    其二,如张仲景《伤寒论》序最后一自然段引用,孔子语鼓励大家说,“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这四句话在《论语》中本分属两段,前两句出自《论语·季氏》,后两句语出《论语·述而》。两段话是孔子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的,语义本无连贯性,张仲景把两段四句连起来以后,便成了“学”与“多闻博识”平起平坐,都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人了,强调了后天学习与多闻博识(也是一种学习)的重要性。

    其三,如汪廷珍《温病条辨》叙中批评当时社会缺乏不断进取的人才时说,“世鲜知十之才士,以阙如为耻。”“阙如”一辞在此是作贬义词而使用的,当“存疑不言”解释。“阙如”一词语出《论语·子路》,是“存疑阙如”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把握的事情,宁肯摆在那里,暂无答案。显然,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后世文献学者还把“存疑阙如”作为整理文献的原则去恪守,可见,原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褒义词。汪廷珍在叙言中反作贬意用,无违整个的语言环境,丝毫无不妥之处,可见其文字表达能力非同一般。

    无论所引用,的“六经”语辞有无变化,怎样变化,关键是学者要深究其原文原意,洞悉其变化,知其新义,新思想精华之所在,才会有所收获,不致食古不化,不知变通。

更多中药材
  • 越来越多患有脱发的人,都选择盲目补肾,认为脱发是由于肾虚造成的,盲目补肾不仅对身体伤害十分大,对于脱发的治疗是起不到根本的治疗作用的。盲目补肾,只会越补越脱。因此专家认为:如果患有脱发,不要盲目补肾,进行相关的检查是很必要的,明确病因才能从......
  •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妇科炎症都在困扰着女性朋友的健康和正常的工作生活,例如尿道炎,很多的女性朋友都出现过尿道炎,尿道炎对于身体有潜在的危害,一旦得了病,细菌就会在我们的尿道里悄悄的滋生,时间久了就会随之而来很多的并发症状。例如说最让女性朋......
  • 药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对治疗常见疾病的药物的,更是随处可见,那对药物的购买,也是需要到正规的地方,这样使得药在质量上,也是有着很大保障,那一些人在药物选择的时候,都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这就需要进行详细咨询,使得知道该如何购买,那中成药是什么意思......
  • 中毒是很常见的事情,中毒的原因有很多,一般都是以食物中毒为主,所以在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也是要注意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食物中毒对人体健康损害也是很大的,因此不要小看食物中毒,那轻微食物中毒怎么办呢,都是有着一些不错的的解决方法,使得问题得到改......
  • 疾病是生活中很常见到的,不同的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同,因此在发现自身有疾病,而且不确定是什么疾病的时候,也都是需要及时的进行检查,这样对疾病治疗,也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那胰腺炎的症状是什么呢,对这样疾病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所以对症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