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成才三大要素

    刘世峰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

    读《中国中医药报》9月7日范金茹女士“怎样学好中医”文章深受启发。的确,不管做任何事,只要方法正确,常能事半功倍。说到怎样才能学好中医,或者说中医成才有哪些要素?笔者很赞同《十二位名老中医致中青年的一封信》中提出的“中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读书、临证、师承这三大要素”的观点。笔者研习中医30多年,对此颇有体会。

    先谈临证,中医成才之路离不开临床实践。古人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很有道理。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药知识、技术、经验的积累离不开临床实践,否则中医理论背得再熟也是没有用的。

    如荣昌县吴家镇已故的朱锡玖老中医,医术精湛,每天求诊者应接不暇。朱老用温通法治大便秘结顽症收效甚佳,据说是受屠宰场冬天用热水翻大肠得到的启发。他就是因为终身坚持中医临床实践,不断思考,才深受群众爱戴的。

    学习中医必须具有求真务实精神,必须具备丰厚的中国古代文化底蕴,执着追求,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临床实践中去感悟,不断总结经验。在临床上要善于和病人交流沟通,掌握和运用好中医技能,逐步达到运用自如、左右逢源的境界。

    笔者曾随本县老中医周泽勋跟师实习1年,周老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但是他对病人态度和蔼,以他的中医疗效和声望形成了一大批固定的病人,有相当一部分病人长期找他看病,非他不看,构成了极和谐的医患关系。因此,随师临床除学习借鉴一些诊病思路和方法外,还要通过临床实践去感受老师的经验技艺,并不断总结经验,达到为我所用的程度,以提高诊疗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临床中培养一大批“铁杆病人”。

    其次是读书。中医读书应该从学习中医经典开始,因为中医经典是中医的源头,学中医要成才必须反复研修中医经典著作,然后旁及诸家。这也是中医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历代中医药大家无不如此,舍此别无捷径可走。

    第三是师承。学中医不管是院校毕业生还是自学中医,要想成才都需要接受中医师承教育,跟名师能够使中医学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各种病人,学习借鉴老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艺,促进自己早日成才。据说温病学家叶天士就拜了17位中医老师,可见学中医跟名师是中医成才的重要因素。

更多中药材
  • 痰湿质比较多见,我们常见的胖人,肥胖的人。痰湿体质症状表现为:口粘多痰,腹部肥满,肚子比较大,面色油腻,并且头发一面色油腻,性格比较稳重,这个舌苔厚腻,舌苔是黄色的,厚厚的白白的腻的,并且这些人喜欢吃甜食,喜欢吃肉类这些东西。......
  • 阳虚质对应阴虚质,阴虚质最大特点是口渴。表现为,口燥咽干,手足辛热,并且形体偏瘦,大便干结,还有这个情绪方面,情绪比较急躁。这些就是阴虚质的总体特征。......
  • 阳虚质主要表现是怕冷,这个比较多见,特别是女性同志比较多见,怕冷一族,它表现是畏寒肢冷,肌肉松软,精神不振,还有性格内向。阳虚质这个病比较特点的就是,在暖和的天气时,别人穿短袖,他戴着棉帽子,穿着棉衣,怕冷是阳虚质的典型表现。......
  • 气虚质在临床表现就是乏力,我们首先看病人没劲乏力,就是气虚质。它的表现主要是乏力自汗,肌肉松软,气短懒言,精神不振,并且这些人性格比较内向,这是气虚质。......
  • 第一个是平和质,第二个呢是气虚质,第三个是阴虚质,第四个阳虚质,第五个痰湿质,第六个湿热质,第七个血瘀质,第八个气瘀质,还有我们情况比较特殊的特禀质,共分为9种体质。每种体质症状表现是不一样,我们先来了解这个平和质,平和质是我们正常的一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