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长寿三要素 天寿过度 气脉常通 肾气有余

    王庆其 上海中医药大学

    追求长寿是人们的普遍愿望,但长寿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

    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有一段话是这样描述的: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到了老年(《内经》认为男子64岁以上,女子49岁以上),一般肾气衰弱没有生殖能力了,但为什么有些人还能有生殖能力呢?原因有三:一是“天寿过度”;二是“气脉常通”;三是“肾气有余”。这三条实际也是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健康长寿的人其生殖能力也往往超过一般人。二千余年前的人们已经明白,健康长寿与先天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后天的气血畅通、肾气旺盛也是长寿的重要条件。

    天寿过度——先天遗传禀赋

    超过常人

    所谓“天寿过度”,即先天遗传禀赋超过常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长寿15%取决于遗传(近有报道,上海有关人员的研究认为20%~2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有人统计1千余位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90%以上有家族长寿遗传史。可见《内经》的观点的确是经过长期临床观察的经验总结。

    气脉常通——气血保持畅通

    所谓“气脉常通”,即气血能保持畅通。《内经》认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是人体维持生命之本,而“气血以流通为贵”。《内经》告诉我们,保持气血流通与健康长寿密切相关。从机体老化的演变规律来看,最早发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动脉硬化和组织缺血,所以现代有学者提出“老人多瘀”的学术观点。实验研究证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有人通过对高脂家兔的研究,发现其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有相关性变化,这些可能反映了中医“痰浊证”与“血瘀证”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对老年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的观察证实,老年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与人类血瘀证一样具有黏、浓、凝、聚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而且血液流变学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明显,易形成血栓。

    临床实践证明,大部分老年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中风后遗症、前列腺增生、老年性痴呆、肿瘤等都存在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而活血化瘀方药最突出的作用就是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缺血状态,可以抗心肌缺血、脑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形成等。以上从实验和临床两个方面说明气血通畅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

    肾气有余——肾中精气旺盛

    所谓“肾气有余”,就是肾中精气旺盛。《内经》认为肾中精气的盛衰,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及衰老过程。肾气充则人体壮盛,肾气虚衰人就变老,或未老先衰。这是因为肾藏元气,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生命之门。肾气充盛,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正常。肾气不足,五脏六腑功能减退,就会出现诸如性功能减退、精神疲惫、腰膝酸痛、须发早白、齿摇脱落等衰老现象。衰老的内因是“肾”起主导作用,肾气盛则寿长,肾气虚则早衰。

    上海有人对900多名老年人调查表明:94.7%有肾虚证(腰膝酸软、倦怠无力、耳鸣耳聋、畏寒肢冷、夜尿频多、发脱齿摇、健忘失眠、尿后余沥、胸闷气短、性功能减退等)。历代医书中延年益寿的方药以补肾者为最多。有人统计历代13部有代表性的医书中,关于延年益寿的药方124首,经分析温补肾阳为主的87首,占70.2%。因此历代对老年人的强身、延缓衰老均以补肾填精助阳为要。实验研究证明,肾虚可以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机能紊乱、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自由基含量增加。补肾培元药如灵芝、黄精、地黄、玉竹、首乌、山茱萸、枸杞、鹿茸、紫河车、菟丝、肉苁蓉、人参、黄芪等,均具有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功效,能改善这些实验室衰老的指标。

更多中药材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笔者在临证中常......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组成和用法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度。方解泄泻的发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故治疗原则以......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家民主任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已近40年,秉承享誉津门的“小儿王”任宝成老中医的思想,注重“脾胃学说”,结合任老的验案及其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发扬“脾胃论”的学说,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思想——以“脾胃为中心......
  •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刘某,男性,44岁,因肛门块物肿痛反复发作两个月来院就诊。自诉两个月前突发肛门左侧有一鸽蛋大小包块,肿胀疼痛,经抗生素静滴治疗,疼痛稍减,肿块未消,每因劳累则肿痛又起,无恶寒发热,无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无便血,大......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痤疮病机多属血热、湿热、热毒、血瘀,一般多将本病分为肺热证、血热证、胃肠实热证、热毒证、湿毒血瘀证等,治疗上分别选用泻白散合枇杷清肺饮、桃红四物汤、清胃散、五味消毒饮和除湿解毒汤等。但我们发现,临床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