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国医之殇,余音绕梁——读《国医之殇—百年中医沉浮录》有感

    高翠 广东省卫生厅

    中医,本是中华奇葩,但在近代文明裂变与再造的时期,它却陷入了著名中西汇通医家唐宗海所称的“古今大变局”的漩涡之中。《国医之殇——百年中医沉浮录》时间所跨虽然仅是近代百年余,却裹挟跌宕起伏,其变革之剧,凌于过往三四千年之上。该书立足广东,着墨岭南,以国医在近百年激荡命运中的前后变迁为引,以生动的史料,展示了一条中医抗争与博弈之路。虽例举广东却折射全国,虽言医又不止于医,窥一斑而知全豹。

    该书集结自《中国中医药报》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网站上半年连载的专栏《百年中医沉浮录》,该专栏当时在社会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集结出版后,《羊城晚报》以专版介绍该书,热烈呼吁该书为“每一位关注和热爱中医及传统文化的国人应该静心阅读的赤诚之作,是以史照今、厚积薄发中医文化擎旗之作”。

    该书作者言,之所以选择广东,是因为广东的独特性,它既是中医的源流之一,又是中国变革之地。岭南,曾是宦海沉途,被视为清代的宁古塔;也曾是蛮荒之地,被山岚瘴气肆虐。但东海边,秦,安期生,琅琊卖药,时人皆言千岁;罗浮山上,葛洪采药炼丹,《抱朴子》千古流传;越秀山下,鲍姑施针救人,红脚艾挽生灵无数;西樵山下,何梦瑶痛陈时弊,《医碥》开医风先河。岭南虽偏居一隅,但中医学却得呼之一出,世代延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岭南医学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兼收并蓄,自成一格。直至近代相伴革命和抗争而来的中西医碰撞,使中医走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特殊时代”,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无奈中一度失色,几近失守。

    作为前沿与初地的广东其所遭所历很快在全国铺散蔓延,如何自我更新以获得生存和延续成为一个中医面对的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国医之殇》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法律、乃至民族心理的角度全景式反映了百年中医的命运沉浮,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换过程中的复杂纠结,反映了中国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层心理和文化困境。

    不可否认的是,书中复杂的历史背景夹杂着时代精英和普罗大众的茫然与误判,几次叹息将要掩卷之际,都还能隐约听到作者“相信未来”的余音。这不是结局,正如人世间最完整的美玉需要历经时间的打磨。中医度过困境,需要被刺痛和责难的过程,需要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时间,更需要社会各层的理解与宽容。

更多中药材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笔者从事临床30余年,发现儿科以脾胃病为多,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症最为常见,笔者常用以下方药治疗。厌食 小儿厌食当以调和脾胃为先,笔者常用理脾汤治疗:苍术3克,陈皮3克,厚朴3克,神曲6克,焦山楂6克,炒麦芽6克,鸡......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刘某某,女,43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素有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阴雨天气,全身关节活动受限,僵硬不舒,沉重无力。口黏,口干喜饮,二便正常。舌有齿痕,苔偏黄,脉弦细。辨证为寒湿之邪,瘀痹关节,治以散寒祛湿,活血......
  •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五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五种痞证。痞证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闷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不仅可见于伤寒误下邪陷,亦可见于内科杂病、温热病等。仲景五泻心汤,首创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治疗大......
  •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是指甲亢表现有急剧的致命性加重。这是甲亢少见的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甲亢危象常在未诊断或治疗不彻底的久病甲亢患者中发生,女性多见,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少见。特征为发热,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以及循环系统、中枢神......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某某,男,24岁。2007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经常咳嗽10余年,自觉腹中有寒气上涌而咳,痰少,痰质稀白,时有发灰,稍饮凉水便可引发咳嗽。纳可,喜热饮,腹部怕凉,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汤无效。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数。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