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高考落榜生如何走出心理阴影

    本报记者 周颖

    今年高考成绩揭晓,小林落榜了。他整日处在惆怅和痛苦之中,无法排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听说金榜题名的同学收拾行装,将要启程到高等院校报到的消息,他内心的失落和压力随之加大。看着儿子坐卧不安、心烦意乱的样子,他的妈妈王女士很着急,想寻求一些中医方法,帮助儿子尽快走出心理阴影。于是,她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咨询。

    该科的洪兰博士告诉王女士,每年高考后,都有一大批考生落榜。这些落榜生有些心理变化是正常的,但不宜太过。落榜生能否正确对待“名落孙山”,是当代青年人心理素质的一个反映。从心理学来看,高考落榜生产生消极心理和悲观情绪的表现有以下几种:羞愧、自卑、负疚、懊悔、愤恨、压抑、痛苦、抱怨等,严重时可能发展成为抑郁症,类似于中医所说的郁证。对此,她提出几点建议。

    分析原因 宣泄情绪

    如何消除高考落榜后的不良心理?首先要正确分析落榜原因,接受现实。是自己学习能力差,基础薄弱,还是粗心大意,发挥失常;是所报志愿有误,还是其他原因。有时,落榜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考生自己,但有一点,落榜生要明白落榜的现实是无法改变的,只能调整自己,学会全面地看待事物,评价自己。这是战胜失败、挫折的重要法宝。在敢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的同时,还要善待自我,爱惜生命;既要看到事物的阴暗面,也要看到光明面。

    同时,让情绪得到宣泄。人在受到打击后,消沉的情绪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发泄口,适当的哭泣是人类一种保护性反应。它能帮助人释放体内积聚的能量,并调整机体平衡。如果暂时不愿与人交流,也可以写日记或者进行体育活动,在无人的地方喊叫一番等,运用合理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有意识地控制情绪波动,以乐观、坚强的心态面对落榜。

    与人交流 重建自信

    “落榜生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很重要一个因素是他们整天沉溺于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洪兰分析,落榜生往往自觉无脸见人,因而常常将自己关在家里,这样自我封闭无疑会加重心理负担。

    考生落榜以后,如果感到心情压抑,可以找家人或亲朋好友倾诉,把内心的压抑、忧虑、不满和隐痛都释放出来。在与人的交流中,会得到关怀、爱护、帮助、信任与指导,有利于减轻落榜者心理压力与痛苦,面对挫折,重建自信,走出困境。

    当得知考生落榜的消息后,家长、亲朋好友和老师都应关心、体贴、安慰他们,并让他们明白“落榜并不等于失败,真正的失败是自信心的丧失和颓废心态的出现”的道理。生活上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千万不可讥讽责骂、埋怨批评、另眼看待,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加重其心理负担。要有意识地帮助落榜者转移注意力,安排他们或旅游,或走亲戚,或进行体育锻炼等,找一些喜欢的事情去做,他就会解除忧愁和烦恼。面对新事物,他们的心理会逐步开朗,有利于减轻和消除挫折感。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走过去,前面是片晴朗的天。”落榜生可上民办大学,也可补习一年再考,还可参军、就业等等。这样确定了下一步的目标,有助于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迎接新生活。

    综合治疗 注重调养

    如果落榜生长时间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自我封闭,有流泪、自责、失眠、食欲减退等表现和症状,中医则考虑“郁证”的可能性了。

    中医认为,这种病的病因除了体质因素外,更常见的是情志失调。郁证的病因是情志内伤,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多数患者具有悲哀、忧愁、恐惧、焦虑等情志内伤病史,并且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常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胸闷、胸胁胀痛、失眠或情绪多变,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

    洪兰建议,有了上述症状,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心理科进行综合治疗。在心理治疗方面,精神心理治疗对郁证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解除致病原因,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可以促进郁证好转、痊愈。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如中医系统心理治疗(SPT)的相关技术、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认知治疗、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及家庭治疗、睡眠剥夺治疗、电休克治疗等。

    适当进行药物疗法,如中草药辨证论治,服用逍遥丸等中成药。必要时进行西药抗抑郁剂治疗。其他治疗包括气功、推拿、足浴、针灸、耳穴压豆等。

    洪兰说,这种病属心神病变,应注意精神调摄,做到喜怒有节,解除忧思焦虑,保持精神舒畅;睡眠环境宜安静,睡前不饮用浓茶、咖啡、酒等引起过度兴奋的饮料,避免精神刺激;注意作息有序,适当参加体育活动等。饮食以蔬菜和鸡、鱼、瘦肉、乳类为宜,忌食辛辣烟酒,少食动物脂肪。

更多中药材
  •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
  •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内科杂病。今总结其治疗一夜间烦热案如下。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间烦热,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丧,昼夜悲闷,心......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瞑眩,语出《尚书·说命》,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瞑眩反应即疾病貌似加重的好转反应。瞑眩是一种疾病治疗或者自愈过程中的动象。动者属阳,相对于静止不动、处于相持状态的人体疾病状态来说,这是由阴转阳的佳兆。对于......
  • 疱疹性口炎是以口腔内出现单个或成簇小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口腔炎症。多见于1~3岁小儿,尤其在得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后易感染该病,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易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本病中医学称之为“口疮”。病损仅在口唇两侧者,称“燕口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