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夏季养生心为先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

    立夏开始,天逐炎热,植物繁殖,是所谓“萆蕃木秀”繁衍秀美的季节,人体心脏机能处于旺盛时期,人在整个夏季养生,情志、起居、饮食要注重“心脏养护”,故夏季养生“心为先”。

    心静自然凉

    《素问·灵兰秘典篇》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维持生命。精神、情志都出于此。“心静自然凉”的“静”有清静安宁的意思,引申为心无杂念、安闲清净,体现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的境界。应做到内无所忧,外无所扰。保持这种状态时,人体五脏气血才能走正常轨道,达到阴阳平衡,病安从来?

    夏季怎样做到“心静自然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告诫我们:“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泻,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意思是说,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发怒,使阳气得到宣泄,让心中无存郁怒,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天,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泻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天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如果违背了夏长之气,心会受伤,到了秋天就会生病,使提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就差了,冬天则再次发生疾病。

    除此,我们还应保持良好心态,不要过度思虑,遇事冷静处理。做到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定时起居。早5时30分至6时30分起床,晚10时至11时就寝,午睡半小时至1小时。

    睡眠避凉风

    入睡后,抵抗力低下,易受风而患面瘫、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腹泻等。故夏季不要过度贪凉,如穿堂风、空调、电扇,这些属于虚邪贼风,会阻止人体排汗。夏季人体皮肤应保持酸性,防止细菌侵入。应勤换衣服,内衣裤应选择透气好、吸湿、散热的纯棉制品。防晒应戴太阳镜、凉帽。

    护阳气养心脾

    夏天炎热要适当减少户外激烈活动,但也不能过分厌恶太阳,因为太阳照射,可吸收其阳气精华补充能量。要顺应阳气上升特性,精神保持轻松愉悦,多与人交流,使情绪得以宣泄。夏天出汗多易伤心阳,因为汗是阳气蒸腾阴液所致,汗为心主。再者,易出现脾胃阳弱,故夏季胃口不开,纳呆、乏力、恶心等,应注意调养心脾、健脾利湿。饮食宜清淡,多吃冬瓜、丝瓜、西瓜,减少过食生冷、油腻。

    谨防暑湿伤身

    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大暑。此时,是全年湿度最高,也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由于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所以暑湿之气比较容易乘虚而入,因为暑气盛,心气易亏耗,特别是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挡酷热暑湿,从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当出现全身乏力、头昏、心悸、胸闷、大汗、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可能是中暑先兆,应立即将中暑者抬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同时给病人喝些淡盐水或绿豆汤、西瓜汁等。预防中暑,应合理安排工作,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室内要降温,平时要睡眠充足,饮食卫生。

    如果能了解夏季时节特点,与环境相适应,注意以上的夏季养生方法,就会愉快、健康度过夏季。

更多中药材
  • 68岁的老李患有大量夜尿症。他平均每晚起床5-6次,严重影响了他的夜间睡眠,白天没有精神。即使他白天去公园,他也只敢在公共厕所周围活动,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和大多数病人一样,老李一开始只认为这是由于老年肾缺乏症,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直到......
  • 中医药膳,简称药膳,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原则组织不同药物(中药)和食品,采用传统饮食烹饪技术和现代加工方法,形成具有独特特色、香味、味道、形状、效果、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特殊饮食。药膳将药物与食物融为一体,取药性,用......
  • 说到肾虚,大家都很熟悉。腰痛是肾虚吗?肾虚是肾脏问题吗?肾虚会导致透析吗?什么是肾虚,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肾虚。肾脏是人体的先天性基础,任何疾病在特异性表现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肾脏缺乏的表现。肾脏精气的强度是影响人类衰老的重要物质基础。而长期疾......
  • 蜂蜜,也被称为冬季酿造。这主要是因为蜜蜂收集和酿造的困难。宋代大诗人苏哲在《第二韵王适元日,曹焕的第二首歌》中写道:井底屠酥浸泡老方,冬季在床头酿造琼浆。蜂蜜采用百花精华,被称为女性美容圣药。经常吃蜂蜜可以让人们脸像桃花。它对妇女、年轻人,......
  • 咳嗽有两种: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主要由上呼吸道感染或过敏性鼻炎引起,并吸入刺激性物质。因此,急性咳嗽通常伴随着因素的恢复而改善。与急性咳嗽相比,引起慢性咳嗽的因素很多,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鼻涕倒流、支气管扩张等,以及肿瘤、心脏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