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冬病夏治验方

    实用排石妙方

    海金沙+金钱草

    冬病夏治,就是对一些以阳虚为主要见证的疾病,采用夏季内服或外用温补药物进行治疗,可使病人冬天不致发病,即使发病症状也大可减轻。现介绍几种切实可行的冬病夏治验方,供读者选用。

    经常性感冒 卫表不固,易犯感冒者,可在夏季服用玉屏风散,每次服10克,每日服一次。连服40天,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慢性结肠炎或虚寒性胃痛 如属于脾肾阳虚者,可在夏季进服附子理中丸、四神丸、温胃舒、香砂六君子丸等,亦可用公丁香、内桂、吴茱萸、麝香等研末贴肚脐。

    冻疮 冬季易发冻疮者,可在三伏天取独头蒜适量,捣烂,中午放在太阳下晒热(约晒1小时),然后涂敷于冻疮易发处,待1小时后除去,连续涂敷3天。治疗时患处忌着水。或用生姜60克,捣烂,加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后,每天3次外搽患处,连续一周。或取白中稍带红的鲜西瓜皮,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天一次,每次3分钟,连续5天。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白芥子、元胡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研成细末。每次用1/3的药粉,加生姜汁调成膏状,分别摊在6块直径5厘米的塑料布上,贴在背部的肺俞、心俞、膈俞(即在第三、五、七胸椎旁外开1.7~2厘米处),用胶布固定,约3~4小时去掉。每隔10天贴一次,即头伏、二伏、三伏,共贴3次。

    风湿性关节炎 ①老寒腿药垫方:川乌50克,艾叶、透骨草各9克,研为细末。把药末用纸包后,外用纱布重包,用线缝好,垫在脚心上。从初伏开始使用,二伏换一料药,三伏再换一料。②风湿性关节炎贴敷方:肉桂、干姜各100克,白胡椒、细辛各100克,公丁香50克,共研为细末。再将200克蜜熬成膏,将药末纳入蜜膏内拌匀,摊在白布上,在初伏第10日开始贴患处,到三伏末日时解开。贴后患处有湿热感和奇痒,属正常现象。③白花祛风散:白花蛇舌草籽、川乌、草乌、蟾酥、透骨草、杜仲炭各等分,研为细末,炼蜜调和成膏。摊布上,初伏第一天时贴患处,约在20小时内患处可有奇痒,或出现水疱时即去药。待水疱消失后,二伏时再敷之;三伏时再治一次。

    肩关节周围炎 ①热敷药袋:取桂枝10克,透骨草20克,伸筋草、片姜黄、川芎、威灵仙各15克;羌活12克。将上药入砂锅内加水煎煮成汁,再用麦麸皮300~400克放锅中炒黄,趁热将煎好的药汁拌入,加陈醋一汤匙,盛入纱布袋内,趁热敷肩关节痛处,每个药袋可用一周。从初伏起,每日1次,一直敷到三伏末。②漏肩风药酒:桂枝100克,千年健、当归、落地风、川牛膝各60克。将上药研细,与白酒混合,放置阴凉处,每天抖动一次。10天后即可服用。每日25克,分2次服用。

    风湿性筋骨痛 ①热瓦灸:伏天把瓦块放在阳光下晒至发烫。在病人可耐受的情况下,将瓦块贴于筋骨痛部位,每天半小时,以不烫伤皮肤为度。也可在疼痛部位作艾柱灸。②防风夏治汤:独活、秦艽、防风、川芎、牛膝、杜仲、桂枝、白芍各6克,桑寄生18克,党参、茯苓、当归各8克,地黄15克,甘草、细辛各3克。水煎,两日1剂,有温经活络、搜风除湿、活血止疼的功效,是风湿性关节炎与筋骨痛夏治的一剂良方,适用于病情较重者。③五加皮药酒:用五加皮250克,泡于高梁酒1500毫升中,两周后服用,每次15毫升,每日2次。

更多中药材
  • 最近呢,在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些患者,包括一些年轻患者有这个眼干眼涩啊,视力模糊这些症状,可能有些患者呢,因为工作原因啊,总是坐着,有一些患者可能是运动量也比较少,还有些患者就是平常由于工作关系吧,这个喝酒抽烟也比较重,还有一些老年患者呢,他就......
  • 今天跟大家讲一个临床也比较常见的一个案例吧,也是我们在消化科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这个病人呢,来看病的时候,这是一个63岁的一个男性,他来找我看病的时候,他说他主要症状就是夜尿多,之所以到我们消化科来呢,就是他除了夜尿多之外,这个腹胀症状还要......
  • 这个患者是男性, 50多岁,他来以后啊,就说医生,我这个胃啊非常难受,从他表情上也看得出是比较痛苦的,首先是他面色红,那么问诊他呢?也就是说胃疼,胃胀,就感觉胃里像有火一样,火烧火燎的,甚至胸部后啊也有这个烧灼感,看他的舌象啊,也能看出来口......
  • 大家好,我是中医马医生,在脾胃病,可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就是脾胃不好百病生,今天呢,我就通过这三个方子,中医三个经典的方子跟大家来讲一讲,强调一下这个脾胃这个后天之本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怎么去保养,建议大家点赞收藏,以免市民太多找......
  • 人饿的原因啊,是因为我们血液里面的血糖浓度减少,进而人体的体内的一些正常的生理反应,那么人就会感到饥饿,正常的情况下,人应该补充食物,如果这个时候不及时补充食物,人就会感到越来越饿,就好比车没油了,我们需要去加油才能开车,同样道理,胃里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