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莴苣白粉病

    莴苣白粉病

    莴苣

    学名

    Lactuce indica L.属菊科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分布全国各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两面生白色粉状霉斑,扩展后形成浅灰白色粉状霉层平铺在叶面上,条件适宜时,彼此连成一片,致整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似铺上一层薄薄的白粉。该病多从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后赂上部叶片蔓延,整个叶片呈现白偻,致叶片黄化或枯萎。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即病原菌闭囊壳。

    病原

    Sphaerotheca fusca(Fr.)Blum.称棕丝单囊壳,异名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Poll。称单囊壳,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Sphaerotheca fusca 子囊果生在叶柄、茎、花萼上时为稀聚生,褐色至暗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0-95μm,具3-7根附属丝,着生在子囊果下面,长为子囊果直径的0.8—3倍,具隔膜0一6个,内含1个子囊;子囊椭圆形或卵形,少数具短柄,大小50一95×50一70(μm),内含8个或6—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或近球形,大小15—20×12.5—15(μm)。此外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也可侵染莴苣。越冬。翌春5—6月,以闭囊壳越冬的放射出子囊孢子;以菌丝在被害株上越冬的产出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落到叶面上的分生孢子遇有适宜条件,孢子发芽产生侵染丝从表皮侵入,在表皮内长出吸胞吸取营养。叶面上葡匐着的菌丝体在寄主外表皮上不断扩展,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分生孢子在10一30℃均可萌发,20一25℃最适。生产上遇有16—24℃,相对湿度高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氮肥偏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10%施宝灵胶悬剂1000倍液或1:1:160倍式波尔多液、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l000—1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或水溶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40%福星乳油90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50L,隔10一20天1次,防治l一2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更多中药材
  • 有些疾病适合在夏天治疗,因为夏天阳气比较旺盛,人体也与四时相应,人体的阳气也被激发出来,在这个时节适合有一些冬天易发的疾病,在这个时候治疗。第一个就是咳喘类疾病,很多病人一到入冬或者入秋的时候,就出现肺气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咳嗽,喘促,甚至哮......
  • 糖尿病在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这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呢降得不是很理想......
  • 知百地黄丸呢,出自于清代的《医宗金鉴》是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之上加了知母和黄柏,经常呢用于治疗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男性的遗精,早泄,不育症等,这些疾病会表现为潮热,颧红,口干,烦躁以及失眠盗汗等阴虚火旺的人群。......
  • 黄芪能够增强免疫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很多这样的研究,所以很多人用它来泡水代茶,去预防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的感冒,哮喘以及慢性胃炎等等。但是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呢,把握好它的适应症很关键,凡是由于脾肺气虚而出现气短,乏力,自汗......
  • 为什么说补中益气丸是办公室人群的常备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过度的用脑和经常熬夜,很多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食欲下降,懒言啊,甚至于肛门下坠啊这些症状,这是中气耗伤的表现。而补中益气丸当中的白术、柴胡、人参、黄芪等这些药呢,可以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