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急救法汇编

    中医急救法

    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朋友或亲戚突然昏厥的情况,为您介绍几位中医生的急救法。

    休克急救法:宋峰著《宋氏自疗法》

    心脏点(又名反劳宫穴)

    [穴位]

    中指背掌骨与无名指背掌骨沟中间是穴。

    [主治]一切初发的心脏病之整治调适,心律不整,心悸亢进,心脏停止,心脏衰弱,冠心症,心脏扩大,狭心症。

    [方法]指甲切压用力慢慢加强特效。如遇有高血压刺激会引起血压上升,病人感到不适或头脑昏眩,可停止切压足心穴使之降压。待血压下降,头脑清醒再切心脏点。

    曾有年约十九岁少女,晕倒不省人事,呼吸停止,手脉停止,双目紧闭,面色惨白,心脉停止,心脏停止跳动,足已凉,心口尚有余温,当即切压[人中穴]马上移手切压[心脏点——反劳宫穴]及[神门穴],人很快就清醒了。

    张步桃中医师 [小病不求人]

    在突然休克的紧急状况时,可试用下列方法急救:

    1、刺激鼻唇之间的[人中],此穴位于颜面神经与三*神经的交会处,有助于患者的苏醒。此即民间所谓的[掐人中],即是用指尖轻轻按,刺人中部位。

    2、用力掐中指指沟的[中冲穴](左手效果较好),若感觉自己有晕眩的现象,即可请他人带为掐压。

    3、压位于膝下的[足三里穴],亦可帮助休克者苏醒。

    董延龄中医师

    〔中医临床心法-杂病诊治经验谈〕

    1、“狠掐臂前大筋急救法”

    高举患者大臂(男左女右)寻取臂前大筋,一手举臂,以另手拇食指二指掐起患者臂前大筋,旋掐旋放,连续三次,五次或七次,患者若为心因性之休克,多可迅即复苏,此方用于晕针所致之休克,亦甚有效。

    2、另一法为指掐人中。

    其法为医者以拇指甲尖,按掐患者人中穴,以适当的力量按掐,连续数次,若为脑因性休克,多可收立竿见影之效。但需注意,这种方法只是在来不及送医时的权宜之计,可收暂时的缓解之效,若能来得及送医,仍以送医处理为宜。

    中风急救方法

    【本文仅供参考】

    患了中风,脑部的微血管,会慢慢的破裂,遇到这种情形,千万别慌,患者无论在什么地方(不管是浴室、卧房或客厅),千万不能搬动他。因为,【如果移动,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

    要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稳止防止再摔倒,这时开始(放血)。

    家中如有专为注射用的针当然最好,如果没有,就拿缝衣用的铜针或是大头针,用火烧一下消毒,就在患者的十个手指尖(没有固定穴道大约距离手指甲一分之处)上去刺,要刺出血来(万一血不出来,可用手挤),等十个手指头都流出血来(每指一滴),大约几分钟之后,患者就自然清醒了。

    如果嘴也歪了,就拉他的耳朵,把耳朵拉红,在两耳的耳垂的部位各刺两针,也各流血两滴,几分钟以后,嘴就恢复原状了。等患者一切恢复正常感觉没有异状时再送医,就一定可以转危为安,否则,若是急著抬上救护车送医,经一路的颠跛震动,恐怕还没到医院,他脑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经都破裂了。万一能够吉人天相保全老命,能像孙院长,容得勉强行动,那要靠祖上的阴德了。

    放血救命法,是住在新竹的中医师夏伯挺先生告诉我的。且是经自己亲身实验。敢说百分之百有效。

    大概是民国68年我在台中逢甲学院任教,有天上午,我正在上课,一位老师跑到我的教室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刘老师快来,主任中风了;我立刻跑到三楼,看到陈幅添主任,气色不正,语意模糊,嘴也歪了,很明显是中风了。立即请工读生到校门外的西药房,买来一支注射用的针头,就在陈主任十个手指头上直刺。等十个手指尖儿都见血了(豆粒似的一滴),大约几分钟以后,陈主任的气色就变过来了,两眼也有神了,只有嘴还歪著,我就拉搓他的耳朵,使之充血,等把耳朵拉红,就在左右耳垂之处,各刺两针,两耳垂都流出两滴血来,奇迹出现了,大约不到三五分钟,他的嘴形,恢复正常了,说话也清清楚楚了。让他静坐一阵子,喝了一杯热茶,才扶他下楼,开车送到惠华医院,打一罐点滴,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就出院回学校上课了。一切照常工作,毫无后遗症。

    反观一般脑中风患者,都是送医院治疗时,经过一路震荡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数患者一病不起,所以脑中风,在死因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其最幸运者,也仅能保住老命,而落得终身残废。这是一个可怕的病症。如果大家都能记住这(放血救命)的方法,立刻如法施救,在短短时间即能起死回生,而且保证百分之百的正常。

    民间急救点穴法

    一、昏迷:突然昏迷,人事不省,颜面苍白,四肢软瘫。

    1、点穴手法

    (1)捏人中:用姆指尖深陷人中穴。

    (2)揉内外关:用姆指、食指对揉内、外关穴,并用力于上。

    (3)推大陵:用姆指推行大陵穴至曲泽穴。

    (4)擦手足心:术者用掌侧迅速的摩擦手心、足心。以皮肤热为度。

    (5)按百会:用指点按百会穴,可长按1~3分钟。

    2、急救选用穴:少商、少泽、大椎、足三里、隐白、三阴交、至阴。

    二、中暑:因外界高热,人体内脏阴气虚脱而造成中暑。症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身软无力,严重者昏迷不醒。

    1、点穴手法

    (1)掐十宣:用手指尖深掐十宣穴。

    (2)堆大椎:用手迅速由上往下擦大椎穴处,以肤热烫为度。

    (3)拍心窝:用手动沾冷水或白酒,拍打心窝处。

    (4)揉五心:用手治指揉动手心、足心、背心处,以肤热润为度。

    (5)捏脚址:用手掌一把握住脚趾,进行有节奏的握捏。

    (6)按太阳:用两姆指按太阳穴。

    (7)拿眉轮:用姆、食指对拿眼匡眉轮。

    2、急救选用穴:人中、印堂、百会、风池、承浆、合谷足三里、涌泉、丹田、中皖、内关、外关、肩井、少商。

    三、误死:误死都见于平日无病者,突然在坐、卧或行走时倒地昏死,也可因七情过度,突然昏死。

    1、点穴手法

    (1)掐舌柱、鼻柱:用手指尖掐口中舌柱和鼻柱,如有惊动则可救。

    (2)捏耳尖:用食指提捏耳尖。

    (3)通任督:用食中指分别点压在人中、承浆穴上。两穴分别通于督脉、仁脉。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外伤出血,症见流血不止。其止血手法、选穴情况,根据部位,各不一样。

    1、点穴手法

    (1)点穴法:上肢--大陵、曲池、中府、极泉。下肢--地机、血海、冲门。头部--大迎、缺盆。

    (2)压迫法:上肢、下肢压迫肘臂、大腿内侧;下肢--地机、血海、冲门。头部按压颈两侧。

    2、急救选用穴:在出血处上方选用各种穴位按压止血。

    十四、急性腹痛:腹痛的原因很多,大致分为:伤寒腹痛、中暑腹痛、气滞腹痛、虫积腹痛、气滞腹痛、虫积腹痛、食积腹痛等。其疼痛症状各不一样,但镇痛安神手法大致相同。

    1、点穴手法

    (1)掐内关、足三里、行间:用手指压以上穴位。

    (2)拿肩胛、腹肌:用手指拿提肩胛筋、腹部大筋。

    (3)摩脐中:用手掌摩揉脐中,以肤热为度。

    (4)按天枢、中皖:用手指点两穴。

    (5)推脊椎:用两姆指从大椎穴往下推行。反复多次。

    2、急救选用穴:隐白、绝骨、三阴交、肩井、神阙、单田、三阳络。

    十五、急性腰痛:因内挫扭伤,寒湿入肾所致。症见腰痛难忍、屈伸困难、咳嗽痛剧。

    1、点穴手法

    (1)掐中渚、绝骨、委中、腰阳关:用手指深掐四穴。

    (2)推督脉:用手指推动督脉,上下反复推动。

    (3)摩带脉:用手掌从腰上分摩带脉。

    (4)点按天枢、神阙:用手指点按天枢、神阙穴。

    (5)捏手、脚指趾关节:用手掌重捏手、足关节。

    2、急救选用穴:风池、人中、百汇、膏盲、环跳、涌泉、脐中、三阴交。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

    针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3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可靠的急救作用。现仅就本人资料所及和临床之实践经验,对常见危急病症的针灸救治方法试述如下,仅供参考。

    一、晕厥

    本症是由于一时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多为患者平素体质虚弱,加之血管运动失调或神经精神因素不稳定而诱发。

    取穴及治法:

    发作时取穴:合谷、人中、百会、少商。

    手法:先使病人取头低足高位,同时注意保暖,维持呼吸道畅通。先针合谷、人中二穴,捻转加提插,强刺激,不留针。随后再针刺百会、少商,轻度捻转,得气后留针,间歇运针,直至完全清醒。

    发作后取穴:百会、内关、神关、足三里。

    手法:上穴均用毫针捻转补法施治,针时嘱患者放松身心,意守丹田,自然呼吸。针入穴后,则结合呼吸补泻,吸气时意守丹田,呼气时意守针下,如此7呼。一天一次,共治5次为一疗程。

    二、虚脱

    多因体质素虚,加之过度疲劳、大量出汗、剧烈腹泻等原因而引起,临床上以面色苍白、汗出肢凉、脉微细为主症。

    取穴及治法:

    足三里、内关穴:毫针刺用捻转补法。

    神阙穴:用艾条隔盐灸。

    关元穴:用艾条直接雀啄灸。

    病人头低足高位,艾灸结合指针按压法,针刺留针并间歇运针布气催气,以肢温、汗收、脉起为度。针灸治疗至吞咽功能完好时,及时给病人以热饮。

    三、癫痫

    本病是一种间歇性、阵发性发作的神志失常的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者,多继发于脑脓肿、脑肿瘤等疾患,临床尚属少见。针灸治疗适用于原发性癫痫。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原发性癫痫一般有小发作与大发作两种类型。小发作的症状常类似晕厥,发作时间短暂;大发作时,一般病人均是先突然尖叫一声,继而跌扑昏倒,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口唇及全身青紫,有的发作后即呈昏睡状态。治疗本病以解痉醒脑为急务。

    取穴及治法:

    取合谷、下关、百会、太冲、涌泉、腰奇穴。

    先以筷子等物裹以布类塞入患者上、下牙齿之间,以免咬肌痉挛咬伤舌头,随即针刺合谷(双)、下关穴强捻转刺激。医者意守针下,辨别气感,根据针下之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持续捻针,促其清醒。清醒后再针百会、太冲、涌泉、腰奇四穴,医者集中精力,意守针穴,嘱患者意守针下,随着运针而变换意守之穴,得气后酌情留针,如此每周针治1~2次,直至病人面色红润,身体一般情况好转后可暂停针。嘱患者避免饥饿疲劳和不良精神刺激,以控制癫痫发作。

    四、休克

    本病以急性循环衰竭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上可见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四肢厥逆等症状。常见于重度感染、中毒、严重创伤、大量出血、重度脱水、过敏等严重情况下,本病为一种危症,很多危重疾病末期都常常出现休克。

    抢救休克宜采取综合措施。针灸可改善症状,故宜积极运用,以配合治疗。一部分休克单用针灸救治也可收到良效。

    取穴及治法:

    取人中、涌泉、足三里、肾上腺(耳穴)、皮质下(耳穴)。

    先用毫针强刺激人中、涌泉二穴,留针30~60分钟,并间歇运针。后再加针足三里穴,平补平泻,分层寻气,得气每至,慎守勿失,留针30分钟并间歇运针。可酌加直接灸法,此时可同时在耳穴肾上腺、皮质下穴位埋针。针灸的同时积极进行其它急救措施。运用针灸急救休克,不仅可以配合其它方法提高救治效果,而且可以在血压回升、病情好转后,维持血压,改善循环,巩固急救成果,防治病情反弹,直至取得抢救的最后成功。

    五、昏迷

    可由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功能严重紊乱引起。临床上以意识丧失、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为主要特征。重度昏迷除仅维持呼吸及血液循环外,感觉、意识及各种反射均消失。较轻度的昏迷,吞咽、咳嗽、角膜及瞳孔反射等仍可存在。昏迷常发生于各种疾病的重危阶段(如脑血管意外、严重中毒等),所以,临床急救昏迷时必须积极地治疗原发病。针灸可醒脑开窍,减轻昏迷程度,调节全身机能,故可作为一项常规抢救措施。

    取穴及治法:

    取素髎、合谷、十宣、丰隆、手足十二井穴。

    先用毫针刺素髎、合谷穴,行强刺激捻转提插泻法,留针30分钟。痰多加丰隆穴泻之,留针30分钟。必要时可酌情延长留针时间,并间歇运针。留针期间,用三棱针点刺十宣穴和手足十二井穴出血。

    探测预后可用毫针刺中冲穴1~2分深,医者意导针下,持续捻转,勿使针尖游离得气之穴位组织,捻针片刻,如患者知痛呼叫或肢体抽动,则预后良好,反之预后欠佳。

    六、心跳骤停

    多发生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老年人多发。

    取穴及治法:

    先于心前区拳击,使心跳复苏。如仍未复苏者可继行心外按摩。复苏后的心跳,一般很微弱,且易再停搏,此时可针刺内关穴,针尖向近心端,努而刺之,轻轻捻转,医者行针布气,随针上下,呼吸出入。得气后留针30分钟。再针哑门穴,针入8分深,平补平泻,以知为度,不留针。如此针之可增强心肌的收缩力,调整心律,防止心跳再度停搏。

    七、小儿惊厥

    由大脑皮质机能受损导致意识和运动障碍,是中医儿科四大险症之一。多由高热、颅内感染、中毒、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中医学将小儿惊厥分为急惊与慢惊两种,认为急惊病在肝,多为发热惊厥,易治。慢惊病在脾,多为无热而惊,较难治。小儿惊厥的主症为局部或全身肌肉痉挛、抽搐,发病时意识不清。

    取穴及治法:

    取百会、印堂、合谷、太冲、昆合穴,用指针法轮番掐揉。医者意导指尖,集中思想,掐穴得气,勿伤表皮,至痉挛、抽搐缓解或消失,面色及意识均好转后,用毫针轻刺上述穴位留针,后再速治原发病,如系发热惊厥同时运用冷敷法,无热惊厥酌施艾条温灸。最后,要注意实施病因治疗。

    八、急性酒精中毒

    临床上经常遇到急性酒精中毒(醉酒)的病人,开始缺少有效的治法,后在对症治疗酒后剧烈头痛、大量呕吐等症的过程中,发现针刺对酒后的一系列症状如头痛、呕吐、昏睡、精神异常及应变(工作)能力低下、运动功能失衡等,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除此外尚可用于促醒,治疗方法是:

    取少商(双)、中冲(双),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再取印堂、腕踝针上穴(双)、足三里穴(双),用毫针平补平泻,并留针促患者及早清醒。另外,头痛剧烈还可加刺头维、太阳穴;呕吐严重可加刺内关、公孙穴;精神异常可加刺后溪、中脉穴;昏睡及应变能力低下可加刺风池、合谷穴;痰多可加刺中腕、丰隆穴。针刺时要严加观察,谨防意外,手法补泻可根据穴下气感行之,均可快速毫针刺法,得气出针不留针,必要时可间隔1小时许再予针刺。

    九、末梢血管痉挛症

    晋东南民间流行“阴火”一说,系末梢血管痉挛之俗称,此症发时,痛苦异常,顶心头痛,四肢冰凉,恶心欲吐,胃痛眼黑,宜急用带子扎紧患者腕部,用三棱针刺其十宣穴出黑紫血数滴,继用毫针刺涌泉穴,诸症可豁然得解。后酌情用艾灸中脘、神阙、关元穴,以善其后。

更多中药材
  • 很多学中医的可能知道中医有个病名叫虚劳,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专门有个血痹虚劳病,喜欢中医的朋友可以回去翻一翻,虚劳就是身体很虚,常年的虚亏,五脏都虚,叫虚劳。这个劳不是指的劳动,不是指的累,而是指的身体很弱的情况下,中医叫虚劳病。那这个“怯”呢......
  • 第一怕,怕你不运动,缺乏运动几乎是现代社会打工人的一种常态问题,那么脾虚为什么要运动呢?因为我们脾在中医上来说,主四肢和肌肉,如果你的四肢和肌肉平时很少活动,那么我们的脾胃又怎么可能强壮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的运动。第二怕,怕你太压......
  •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阴虚简单的说就是火旺,虚火旺盛,有了虚火会有什么表现呢?最常见的就是口干口渴,平时总是爱喝水,然后就会出现潮热,盗汗,有的病人严重的时候啊,一觉醒来,汗水把整个的头发全部都打湿了。还有就是五心烦热,这里的五心指的是......
  • 今天来和大家说一说,中医上讲望而知之谓之神,望面色,望形体,望舌苔,望舌质,舌下络脉可以帮助中医对患者进行辨证,我们说舌为心之苗窍,这就说明通过舌相可以看出心脏的一些病态反应,特别是舌下的青筋,可以反映心血管淤堵的这样一个苗头。通常来说,正......
  • 身体健康的人,舌头红润有光泽,舌苔表面的光滑无异常,但是如果舌头中间出现了裂痕,而且久久不会消失,这说明咱们的身体可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要引起一定的重视。那么舌头有裂纹究竟有哪些原因呢?第一,阴虚血亏,身体内血热内盛,舌面就会出现萎缩,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