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最佳靶点.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几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存在共同不足,如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往往又诱发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10%以上,同时还诱发传导阻滞和药源性心衰,且对某些顽固性心律失常无效。

    建国以来,我国曾大量筛选抗心律失常中药,先后发现数百种中药单体和复合物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如苦参碱、小檗碱、小檗胺、粉防己碱、黄杨碱、青蒿素、心律齐、心泰平等,但为什么中药抗心律失常疗效有限?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室杨宝峰教授等人近20年来对中药单体和复合物进行研究,并与奎尼丁、利多卡因等西药比较,结果发现中药效能、效价低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弱于西药之故。

    杨宝峰教授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假说”,他认为:“在心律失常发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通道,称之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最佳靶点。换言之,一个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对最佳靶点有作用,且至少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通道有作用。”

    为验证上述假说,杨宝峰教授等人在动物模型上研究表明,胺碘酮等西药对以上靶点有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故临床疗效较好;但奎尼丁等药物由于对某一作用靶点抑制过强,则易致心律失常,诱发长Q-T间期综合征,所以毒副作用较强。心律宁、心律齐、心泰平对上述最佳靶点作用较弱,故抗心律失常作用不强。而小檗碱、苦参碱、小檗胺对以上最佳靶点作用效能、效价均低于胺碘酮等西药。这就解释了中药抗心律失常作用为何弱于西药。由此可见,要想研制安全高效的抗心律失常中药,就应寻求走联合用药或作用于不同靶点的单体配伍应用的途径。

更多中药材
  • 我之前接诊过一位这样的患者,男性, 49岁,体型肥胖,他的问题就是睡觉打呼噜特别响,并且已经十余年了,吵得身边人根本睡不着,到后来他开始是不是被呼噜憋住,甚至被自己的呼噜憋醒,到了第二天出现就是我们这儿提到的头晕乏力,患者还有记性不好的表现......
  • 那我们今天就就着这个问题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更年期是指女性到了一定年龄以后,那么这个年龄阶段一般是指45到55岁之间,由于生理状态的改变,大脑垂体神经,内分泌激素随之改变,从而引起了情绪,躯体认知等方面的改变。那么更年期的表现都有哪些呢?首先......
  •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的女性,既往,她就有这种恶性肿瘤的家族史,所以说,她每年都定期的体检,那么在2020年年末的时候,她体检就发现肺脏的多发结节,较大的那个,已经达到了直径0.9厘米,所以说,她自己就非常的担心。那么她就来找到我,说通过中医中......
  • 这是一位中年的男性患者,困扰他的问题是顽固性的口腔溃疡很多年了,也应用了很多药物治疗,效果都不是很好,反反覆覆,平时,口腔里面经常会多处溃疡同时发作,剧烈的疼痛影响到了他的生活,而且最主要。对他进食,也造成了很大的一个影响,其他的,没有什么......
  •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她来找到我的时候,她直接跟我讲说杨老师,我患有的是这种临床的疑难杂症,疑难怪病。她说我的临床表现,就是你看现在天气,已经开始炎热起来了,但是,我感觉全身特别的怕冷,尤其是腹部,腰背部怕冷的特别严重,像这个天,我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