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冬季养护重在“藏”

    冬季作息宜早卧晚起,避寒就温。

    上古医圣歧伯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冬季的作息安排应该早睡晚起,起床的时候一定等到太阳出来。也就是俗语所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样就可以避免冬季严寒的侵害,保持温暖。

    古代的医家还认为,冬季虽然寒冷,但不能蒙头睡觉,因为头部是全身阳经的会聚地,蒙头而卧容易使体内的热壅积在头部,造成神志不清。另外,冬夜睡炕不可太热,被褥不可太厚,否则热迫汗出,反而容易受凉感冒。

    睡前应洗脚。唐代的药王孙思邈在其名著《千金要方》中说:“冬月洗足而卧,则无冷病。”实践证明,冬季临睡前用温水洗脚,能活血通络,可以使神志安宁,促进睡眠。这一养生法对于双足不温的老年人是保健良策。

    饮食温热勿燥。冬季寒冷,人们喜欢吃温热的食物抵御严寒。比如我国北方冬季爱吃羊肉,南方冬季爱吃狗肉,这都是属于时令的温补之品。但并不是热性的食物都合适,燥热的食品吃多了容易产生上火的症状,甚至产生热性疾病。所以提倡吃狗肉、牛羊肉、甲鱼、海参、黑木耳等食品,不提倡多吃油炸类食品。

    冬季要温足凉脑。《保生要录》中明确指出,冬季腰腹下至足应经常保持温暖,胸部上至头应稍稍保持一点儿凉意。但是凉不要到冻的程度,温暖不要到燥热的程度,这样冬季寒病热病均不易得。

    冬季如何保养健康?其实不过一“藏”字。

更多中药材
  •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
  • 第一个,就是劳累过度,主要是指重体力劳动者,还有久站久立久坐的这些人,通常重体力劳动者,要搬重物,那么这个腰就要吃力,长此以往,就会对这个腰椎,还有周围的肌肉造成损伤,那平时工作的时候,需要带上相应的护具,来保护这个腰部,久坐久立的人应该适......
  • 大家都在关心自己的血管堵没堵,总会想很多办法去验证它,我们现在讲的常见的冠心病应该是冠脉堵塞50%以上才能确诊,那么一般出现症状,在75%以上,这个时候才考虑下支架,那下支架要造影,毕竟,还是有一些创伤和风险的,这个下完支架之后,暂时的血管......
  • 咱们现在,营养比较过剩,人摄入热量比较高,所以现在不管是冠心病,高血压,还有糖尿病,发病的年龄,都日趋前移了,所以很多人就说应该吃得少,甚至以前我们这个古代的一些传统的观念,也提出过,叫过午不食,因为这样是最健康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首......
  • 最常见的咱们就是头后的疼痛,就是后脑勺这个部位,那么它对应的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一般这个部位疼痛,都是跟外邪侵袭有关,或者是风寒侵袭,或者是风热侵袭,袭扰了膀胱经,出现了这个头后的疼痛,因为后脑勺这部分,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的部分,治疗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