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冬季留意五官疾病

    冬季气候的特征是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多偏北风、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雪概率较大,而人体五官与空气接触的机会较多,因而容易患病。

    鼻出血

    又称鼻衄,是由鼻腔黏膜内的小血管,尤其是鼻中隔前下方的动静脉血管网破裂引起的。冬季气候寒冷而干燥,鼻黏膜容易结痂,使人产生不适感,常常会用手挖鼻孔,从而导致鼻出血。此外,冬季是鼻炎发病率的高峰季节,其中的变态反应性鼻炎最容易发生鼻衄。

    口角炎

    口角皮肤和黏膜交界处发生潮红、脱屑、糜烂、皲裂、出血、疼痛的现象称为口角炎。冬季空气干燥(尤其室内烤火),嘴唇也因为发干而不舒服,自觉不自觉地就会用舌头去舔,唾液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下,会立刻蒸发,从而越舔越干,直接导致嘴唇、口角的干裂,同时口腔中的细菌趁机侵入口角,从而出现发炎的症状。此外,冬季新鲜蔬菜供应减少,造成体内维生素B2(核黄素)较为缺乏,也是诱发口角炎的原因之一。

    耳冻疮

    诱发耳冻疮的主要原因是肌体对寒冷(气温在10℃以下,并伴有风)的异常反应,耳朵之所以最容易生冻疮,还与肢端血循环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耳朵的血液供应比其他部位少,天冷时,血管受到寒冷的刺激,流到耳朵的血液就少了,而整耳郭,除了耳垂有脂肪组织可以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里面的血管很细微,保温能力较差,因而很容易受冻。和其他部位冻疮一样,耳冻疮的复发率很高,常常“一年生冻疮,年年生冻疮”。

    青光眼

    具有病理性高眼压合并视功能障碍者称为青光眼。此病有很多种类型,除“先天性”外,一般多发生在冬季,尤其在强冷空气过境后24小时内容易发作。研究表明,气温日变幅较大时,眼压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强冷空气过境后之所以诱发青光眼,是因为气温降幅过大(24小时内可下降10℃以上),影响了体温的调节中枢,使得植物神经干扰了血压,造成眼压波动,进而发病。

    雪盲症

    又称雪光性眼炎,形成此病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经雪地反射到人眼的角膜,从而引起角膜损伤。据研究,当阳光中的300毫微米的中波紫外线照射到雪体上,由其反射的阳光射到眼睛后,便有可能发生雪盲症,其症状是畏光、流泪、奇痒、刺痛、水肿、异物感等。

更多中药材
  • 莲子百合瘦肉汤。功效:益气调中,补虚损,交心肾,安神,益智,清心。适应症: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病后体弱等。莲子性甘、涩、平、入心、脾、肾经,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百合性甘、微苦、平、入心、肺经,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清热、清心安神、益气调中......
  •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任何年纪都可发病,但随着年纪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们国家,痔是最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
  • 组成: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莲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韦12克。功效: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主治:肾阴虚、水热互结、瘀......
  •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