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按摩与推拿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等,是在人体体表上运用各种手法以及作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和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据考证早在两千多年前先秦两汉时期,当时有两部医学巨著,即《黄帝内经》和《黄帝岐伯按摩十卷》,这两部书第一次完整地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确立了按摩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医学体系中的地位。迄今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推拿疗法,是对患者施行各种手法的治疗方法。但须根据病情,借手掌或手指等的按压、推运力量,运力轻重缓急,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以便治愈某些疾病。推拿所具有的独特医疗作用,已引起国际医务界的重视,许多国家都开展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古老的推拿疗法,正在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推拿,是术者运用双手,在患者身体及表的点、线、面上进行推拿操作,创造积极的外因条件,通过患者自身的内因变化:调和营卫、疏通气血,是经络畅通,功能恢复,从而是体内各种器官相互关系得以协调,人体内部生理机能趋于正常,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就局部疾患来说,某些病变出现皮肤颜色苍白、枯燥、萎缩、驰缓的症状,通过推拿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增强病患部气血的供养,使之逐渐变为红润、光泽、丰满,恢复了机体应有的生理状态;再就一般全身性疾病和内脏疾病来说,如因寒邪侵入人体后,营卫失调,气血受阻,经络涩滞,发生怕冷、寒战,身体疼痛等症状,应用推拿治疗,患者有汗出和疼痛缓解等现象,这是因为通过推拿可以促使卫气恢复其温分肉、充皮肤和司开合的功能,所以能够产生温热,驱散寒邪外出而取得出汗、止痛等治疗效果。其他如拧胃脘以增强消化机能,治疗食滞、呕吐;按膏肓、肺兪调整膈上和肺脏的气血关系而有祛痰、镇咳作用,治疗咳嗽等。

    推拿能改善肌肉、筋腱的机能,使肢体伸缩活动功能恢复。如骨折、脱臼整复后期及痿躄的患者,经常进行推拿,有利于患肢功能的逐渐恢复而使动作转为灵活,。又如田径运动员于运动之前在上、下的肌群进行轻度的推拿,可提高肌肉的活动能力,运动时感到矫健轻快,且可防止运动后发生肌肉疲劳症。临床推拿进行拍、打手法时,患者反映拍、打肌肤常感到有冲击性的快感。我们认为:人体内经络径路以及某些腺、管的阻塞现象,可通过推拿受到冲击性震荡而疏通。如乳腺炎初期,乳房肿痛,经拍、打肩臂,振动胸大肌而使乳腺瘀积畅通,因此推拿后可产生肿胀消退,疼痛减轻或消失等效果。又如推拿某一部位时,常可影响周围肌群收缩活动,这是肌肉肌腱活动力增强的具体反映,所以推拿疗法能改变肌肉松弛等现象,消除病理状态,促进正常生理功能和运动机能的恢复。

    推拿的适应症比较广泛。如外感的发冷发热、头痛、头晕,以及昏厥的急救,饮食积滞的腹痛、腹泻,风、寒、湿侵犯人体出现的三痹、腰痛,中风偏瘫,高血压病,失眠健忘等等。外伤科的扭、挫伤,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小儿科的疳积、急慢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妇科的痛经等。

    推拿的禁忌症,一般有:

    1、病程已久,患者体弱,经不起最轻微的推拿、按压,如不注意这些情况,过于大意地进行推拿操作,就会出现眩晕、休克的症状。

    2、传染性或溃疡性的皮肤病如疥疮、恶性肿疡和开放性创伤,不宜推拿;但轻症或局限性的皮肤病,可不受这种限制。

    3、汤火伤患部不宜推拿;患部周围忌重力推拿。

    4、怀孕五个月以下,或有怀孕征象的;经期、产后恶漏未净时(子宫尚未复原),小腹部不得推拿,以免发生流血或大出血。

    5、小儿体质嫩弱,5岁以下的,除四肢、腹、背可轻按摩外,其他部位均忌重按或拧、拿。

    6、急性传染病(如伤寒、白喉等)、各种肿瘤以及其他病情严重的患者,都不要推拿。

    7、极度疲劳和酒醉的患者,不宜推拿。

    推拿按摩疗法,是在人体体表上运用各种手法以及作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和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据考证推拿按摩疗法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迄今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一般来说,中风患者多数具有气血不和、经络不通等病理改变,故按摩法能疏通经脉,以行气血,增加局部皮肤和肌肉的营养,并同时加强肌肉和韧带的伸缩性,已达解除肢体的挛缩,畸形及肌肉痉挛的效果。临床上我们注意到,由于中风患者常主诉肢体僵硬、痉挛疼痛、活动不利,按摩之后,局部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温度升高、血流丰富、汗腺分泌多,从而消除了肌肉疲劳,增加了皮肤弹性,通利了周身关节,使痉挛的组织得到了充分的血供,从而有助于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亦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和肢体畸形和挛缩的发生。今天,按摩已发展成为我国康复疗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康复效果。当然,中风患者通过按摩而获得康复的人数也确实不少。我们认为,按摩康复对中风患者很有益处。

    按摩的手法很多,适用于中风患者的按摩手法,我们归纳有以下几种:

    1、摩法:用手的掌部和指腹在患部慢慢作往返直线抚摸,作用部位较浅,动作应轻巧灵活。

    2、按法:用掌心或掌根或双手重叠在一起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压患部适当部位,注意用力要均匀适当

    3、拿法:用手把适当部位的皮肤,稍微用力拿起来,叫作拿法,适用于肌肉丰满出或肩、肘关节部位

    4、擦法:用手掌、大小鱼际、掌根、或小指腹在皮肤上摩擦。操作使用上臂带动手掌,力量大而均匀,动作要连贯,是局部皮肤有灼热感。

    5、揉法:用拇指和四肢呈相对方向揉动,手指不能离开皮肤,是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

    6、搓法:两手掌相对置于患部,用力作上下和前后的搓动,动作宜协调轻快,双手用力要均匀、连贯

    7、滚法:用手背掌指关节突出部或以小鱼际、小指掌指关节的上方在皮肤上滚动,操作时用力要均匀

    8、捻法:用拇指和食指罗纹面捏住患侧的手指等小关节部位对称性反复交替的揉动。操作时动作宜加速、灵活防止或纠正指、趾挛缩及畸形。

    9:拍打法:用虚掌拍打患侧肢体肌躯体部,用力轻巧而又反弹感,动作要有节律。起到解痉作用。

    10:屈伸:一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另一手固定其关节部,顺着关节缓慢地作屈伸活动。屈伸幅度应根据病情而定,先小后大,逐步恢复到正常活动度。

    11:抖法:用手握住患肢的远端,轻轻抖动,患者应放松肌肉。抖动时应连续不断,不可间断用力。

更多中药材
  •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五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五种痞证。痞证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闷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不仅可见于伤寒误下邪陷,亦可见于内科杂病、温热病等。仲景五泻心汤,首创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治疗大......
  •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是指甲亢表现有急剧的致命性加重。这是甲亢少见的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甲亢危象常在未诊断或治疗不彻底的久病甲亢患者中发生,女性多见,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少见。特征为发热,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以及循环系统、中枢神......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某某,男,24岁。2007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经常咳嗽10余年,自觉腹中有寒气上涌而咳,痰少,痰质稀白,时有发灰,稍饮凉水便可引发咳嗽。纳可,喜热饮,腹部怕凉,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汤无效。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数。辨......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山茱萸9克,山药15克,熟地黄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所创,系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常用......
  • 马建国 马龙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某,女,68岁。半月前颈部、腹部、双上肢、腰部、双小腿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发痒,自行用雄黄酒、红花油外搽。两小时后局部皮肤潮红,并逐渐扩展蔓延至头皮、颜面、躯干、四肢,呈现出大片状弥漫性红色皮损,上覆细薄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