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吸附于患病部位或特定穴位上,并产生温热刺激的一种疗法,治疗的范围广。火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铜罐、玻璃罐和牛角罐等。民间以竹罐最为常用。

    竹罐的制法:选内空直径4-7cm的老竹子,锯成10-llcm长的竹筒,一端留节作底,一端作口。削去青皮,将罐口修成厚约2mm左右,打磨光滑,并用姜水煮过,晾干备用。

    拔罐方法:根据病情确定拔罐部位,然后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罐口涂上特制的药液。将纸片烧燃,待火稍大后投入罐内,即迅速从侧面横扣在应拨罐的部位上,即可吸住。一般经5-10分钟,即可将罐取下。取罐时,一手按压罐口边的皮肤,一手按住罐子,稍向一边倾斜,使罐口进入空气,火罐自然落下。

    适应症及取穴如下。(1)感冒:肺俞、风门、印堂、大椎、合谷;(2)头痛:印堂、太阳、大椎;(3)支气管炎:身柱、肺俞;(4)咳嗽:肺俞、云门;(5)哮喘:天宗、肺俞、膻中;(6)胃病:中脘、足三里、内关、脾俞、胃俞;(7)呕吐腹泻:神阙、天枢、气海、关元交脾俞;(8)痢疾:腹痛、天枢、中板、中脘、关元、气海;(9)胁痛:阿是穴;(10)腰痛:肾俞腰俞、腰阳关、次肩髎及阿是穴;(11)肩背痛:大椎、身柱、大杼、肺俞及阿是穴;(12)腰腿痛:肾俞、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绝骨及阿是穴;(13)腿难屈伸:环跳、委中、肾俞、足三里;(14)手不能举:大杼、肩髃、曲池;(15)上肢痛: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腰俞及阿是穴;(16)下肢痛:环跳、足三里、绝骨及阿是穴;(17)腰背痛:大椎、环跳、肾俞、命门,委中及阿是穴;(18)坐骨神经痛:环跳、委中加臀部及腰部压痛点;(19)上肢麻木、萎缩:腕背及肘外侧;(20)痛经:气海、中极、关元、天枢、肾俞;(21)白带:关元、气海、三明交;(22)产后腹痛:关元、足三星、血海;(23)外伤性腰痛:肾俞、环跳、委中及阿是穴;(24)荨麻疹:曲池、足三里、血海、三明交、合谷。

    注意事项:①身体极端枯瘦肌肉失去弹力者;②皮肤有损伤、皮炎或有严重过敏者;③心力衰竭,活动性肺结核,精神病,孕妇,月经期,出血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及年老体弱和小儿患者,肿瘤,瘰疠。不适宜施用本法。

更多中药材
  • 第一,我们胃痛,胃胀,两胁胀痛,嗳气,生气的时候加剧疼痛,与情绪相关的胃部症状,那么一般与肝气郁结,肝横逆犯胃它是有关系的,这个时候需要疏肝和胃来进行调理。第二,吐酸,夫酸者肝木之位,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盛,故为酸也。明代宫廷贤的论......
  • 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一说归脾丸的其他的作用。归脾丸是中药著名的一个方剂,它的主要成分是党参、白术、黄芪、甘草、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等等的组成,它的作用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所以它主要治疗的是心脾两虚,和脾不血,主治心慌、......
  •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古方,用来解决脾虚脾湿、脾寒、脾积以及肝郁克脾等等的问题。这个古方其实就是实皮散,它是由槟榔、茯苓、白术等等组成的,可以健脾利水,解决脾虚脾湿的问题。其中呢,槟榔破积,降气行滞,作用于胃和大肠经,并且有降气行水的作用。茯......
  • 那么痰湿体质的人身体有什么特征呢?第一:腹部松软,赘肉比较明显。第二:舌苔厚,容易口干口苦。第三:皮肤出油比较多,容易出汗。第四:倦怠多思,少言懒动。大家发现有上述这些典型的特征以后,或许暗示你也存在着水湿之气比较重的问题,建议要及时调理。......
  • 肝气郁结在临床上常见有四类症状。第一,平常的唉声叹气,情绪波动比较大。第二,胸闷,胸胁胀痛,女性同志呢是乳房胀痛。第三,入睡比较困难,并且容易醒,梦多,头胀头疼。第四,嗓子里面总感觉到有异物,四肢沉重,乏力等等。出现了以上四种症状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