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服用中西药要间隔半小时

    很多人都持有西药治急症、中药治慢性病的观点。因此服用西药,感觉没有效果时,往往又改吃中药,甚至有人既服西药又服中药。专家对此提醒患者:不提倡联合用药,如果需要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最少也要间隔半小时以上,以免药物相互作用。

    中西药虽然都是药物,但其理化性质不一样,同时服用可能发生种种不良反应,或者破坏其有效成分而降低疗效;或者使药物的毒性增强。专家指出,多数西药开始被身体吸收约需半小时左右,经新陈代谢后,对中药影响较小。有些中药药性发挥比较快,大约半小时后也可吃其他药,当然间隔时间长些,效果更好。

    另外,服用中草药时,不要同时服用含铁质的西药或富含铁的食物,因有些中草药中含有鞣质,两者会产生不溶性的沉淀物,不但使药效损失,还会出现副作用。降血糖药不要和枸杞、甘草、十全大补膏、川贝枇杷露及中药蜜丸合用。降血压药禁止与含有升血压作用的麻黄同服等。

    其实,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在服用时间上都颇有讲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呈现明显的生物节律性,不同时间服药,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要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同时让不良反应降至最低,就必须掌握最佳的服药时间。如降血压药物,适宜早上7时、下午3时和晚上7时服用,且早晨用量略大。有些抗生素类药物,因其代谢快,需每隔6小时服药1次。治疗哮喘药如氨茶碱宜在早上7时左右服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在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疗效高而持久。

    而治疗慢性病的中成药(各种膏、丸、散、片、丹、露、药酒、冲剂)需固定时间服用,使体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药物浓度。早饭前30至60分钟和晚间临睡前30分钟左右,空腹各服一次,以利吸收。伤风、感冒的辛温解表散寒药,则要趁热温服,服后即上床安卧。补养、健胃药宜在饭前服用,增加药物的吸收率。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到了秋天了,秋天当令的邪气,是以凉,燥为主,那么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那肺属金通秋凉,秋燥,所以这个秋的凉气和这个燥性,特别容易侵袭肺部,那最近我也发现周围的一些亲朋好友啊,还有这个病人,这一波儿感冒的病人比......
  • 中医常讲呢,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就是胖的人呢多痰湿,瘦的人呢多阴虚火旺,瘦的人怎么吃也吃不胖,是什么原因呢?大部分是因为脾胃虚弱,吸收营养条件不行,吃完了之后吸收不了。所谓的瘦人多火呢,是指阴虚火旺,胃阴虚虚火旺盛导致什么呀?消谷善饥,就是......
  • 大家好,有些朋友啊,总觉得自己困,乏,没有力气,身体有一种沉重感,做什么事儿都没有精神,去医院体检,也没有发现什么指标异常,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从中医角度,主要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虚实,咱们所说的虚呢?就是气血不足或者是肝肾不足,那每个人体质......
  •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症,通过吃抗生素啊和积极治疗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变成了慢性的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等。特别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这个时令呢,它主要是以凉燥为主,......
  • 大家好,我们常讲啊,春捂秋冻,就是春天要多穿点衣服,秋天要凉一点。其实呢,也不完全。过去咱们说呢,秋冻,指的是可以少穿一点,然后为了让身体逐渐适应秋冬的这个寒冷的季节,但是有些部位大家还是要保护好,因为秋天的节气,主要是以凉燥为主,那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