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输液三分之一患者并不需要

    哈尔滨6岁女童刘思辰因普通感冒而接受了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的输液治疗,却不幸死亡。事件主因是“欣弗”存在质量问题,但一位高年资儿科医生则告诉记者,就这个病例而言,实际上没有必要给患儿输液、使用抗生素。

    “医生,我感冒发烧,要输液!”一部分患者在就诊时越来越直截了当的要求,让各大医院的医生纷纷摇头,“病人不该给自己开方子啊。”

    门急诊室医生的无奈

    今年夏天,随着门急诊量屡破纪录,各大医院输液室更是人满为患。对此,多家医院门、急诊主任对记者表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不需要、也不应该输液。”

    市六医院内科张医生在急诊值班时遇见一个40岁的男患者,明确诊断为普通感冒,患者却坚决要求输液治疗。张医生试图劝说患者:“感冒是有一定周期的,你没必要输液,而且侵入性的输液并不一定很安全。”但患者非但不听医嘱,还阻挠她继续为其他病人治疗。5分钟后,看着越来越多的病人,张医生只得给他开出输液单,为他补充维生素C,以息事宁人。“只要有这么几个病人,就会大大影响我们的诊疗秩序。”张医生说。

    输液非快速见效代名词

    不知道何时开始,在不少患者眼里,输液错误地成为了快速见效的代名词。对于这一状况,医患双方都有责任:一方面,医院前些年对输液、对抗生素从认知到使用,均有欠规范;另一方面,人们渴求尽快摆脱疾病,尤其是竞争社会中,连生病的时间都没有,治疗必须“提速”。

    过度输液、抗生素滥用事实上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最极端的例子发生在前不久的“欣弗”药物不良事件中:7月27日,哈尔滨6岁女童刘思辰因普通感冒而接受了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的输液治疗,却不幸死亡。事件主因是“欣弗”存在质量问题,但一位高年资儿科医生则告诉记者,就这个病例而言,实际上没有必要给患儿输液、使用抗生素。上海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明确表示:在临床上,根据病人的病情,能够不吃药的,不要开处方;能够口服给药的,不要肌肉注射;能够肌肉注射的,不要静脉用药,“这样,可以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当医生们认识到过度输液和滥用抗生素的不良后果,并准备纠正这一现象时,患者却没有获得相关知识,一时难以接受。

    儿童医学中心的尝试

    一些医院试图着手改变这个状况。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普通内科门诊,医院在重申静脉输液指征的同时,还制定出每个医生每班开6张输液单的参考指标。“允许医生超标,但每一张单子超标的理由必须充足。”门诊办公室主任岳孟源教授补充说,这一指标是根据以往就诊记录计算得出的:儿中心普通门诊一半以上都是感冒患者,其中至少50%的患者可以通过口服途径给药。这一指标使得儿中心在今夏门急诊量屡创新高的时候,输液量也保持了平稳:日平均3000人次的门诊中,仅有不到20%患者接受了输液治疗。

    “拒绝过度输液,最初非常困难。”岳主任指的难处来自医院内外。为说服部分患儿家长,医生们进行了耐心的解释。一时间,不仅患者投诉增加,一些医生也对大量“吃力的讲解”心生怨言。但这项措施坚持一年后,越来越多患儿的家长们接受了医生的理念。(转载自《文汇报》)

更多中药材
  • 苏辉  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苏氏中医诊所陈某,女,34岁。2011年7月8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年余。曾用西药止泻剂、柳氮磺胺等药,泻止,但停药后3天症状如前。刻诊:肠鸣辘辘,泻如骛溏,日7~8次,便时腹部隐痛不休,食冷物或外受寒冷加重,伴纳......
  •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