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龙牡五倍扑汗粉的制备及临床观察

    本文报道在已有治疗小儿盗汗经验基础上,再结合有关文献以及临证筛选,确立了小儿盗汗外治的处方组成,并进一步研究其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经临床疗效观察证明,龙牡五倍扑汗粉制备简单、安全无毒、质量稳定、使用方便、止汗效果显着。

    盗汗是指入睡后汗出,醒后渐收为特征的汗出异常病证,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汗出量多,沾手湿衣等,常伴有烦热、心悸、体倦、乏力、消瘦等。而小儿盗汗又是临床中常见的病证,且多因小儿内服汤药不方便而延误病情。龙牡五倍扑汗粉是在已有治疗小儿盗汗经验基础上,根据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以及临床验证基础上筛选出来的处方,吸收化妆品中抑汗粉的制作工艺,选用的药物大都具有收敛固涩止汗等功效。多年来临床应用于小儿盗汗证,具有制备简单、安全无毒、质量稳定、使用方便、止汗效果显著等特点。现介绍如下:

    1.制备工艺

    1.1处方组成:五倍子100g、龙骨、牡蛎各50g、赤石脂50g、麻黄根50g、防风30g、黄芪30g、白术60g、乌梅15枚、氧化锌50g、小苏打30g、精制滑石粉200g、植物香精适量。

    1.2制备方法:将处方中麻黄根、防风、乌梅、黄芪等中药采取水煎煮提取法,进行两次煎煮提取,时间约2h,合并两次滤液并浓缩成稠膏状,适量乙醇沉淀,回收上清液得醇浸膏,加适量滑石粉作赋形剂混合均匀,烘干,研未待用;另将五倍子(去内含物)、煅牡蛎洗净后与龙骨、赤石脂、白术等一起烘干后粉碎过140目筛;将上两种粉未与氧化锌、小苏打、精制滑石粉混合均匀后过再过140目筛成极细粉未,并喷入适量植物香精,经紫外线消毒干燥后罐装即可。

    2.质量标准要求:

    2.1性状检查:本品呈灰棕白色的极细的干燥粉未,气清香,质地滑软疏松,色泽一致。

    2.2鉴别: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散剂项下的有关规定。

    2.3卫生学指标参照《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GB7917-87;

    2.4微生物检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XⅢ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细菌总数≤1000个/g,霉菌总数≤100个/g,不得检出活螨、螨卵、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3.功效与用法:本品具收敛固涩止汗功效。主要用于小儿自汗盗汗以及多汗证。在睡前或平时汗多处喷涂之,也可用绢布包粉扑之。一个月为一疗程。

    4.临床疗效观察:

    4.1一般资料:观察100例盗汗患儿,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6个月,其中<1岁8例,1-2岁33例,3-12岁59例,病程最长的二年,最短的一个月。全部病例均按《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自汗盗汗项下的要求确诊。

    4.2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汗止,其它症状消失;好转:汗出明显减少,其它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后盗汗及其它体征无变化。

    4.3结果:在100例中,治愈56例,占56%;有效42例,占42%;无效4例,占4%,总有效率为96%。

    5.讨论:

    5.1由于小儿在生理病理方面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在治疗中,其治则、治法与成年人有别,在用药方面也应该有所讲较。小儿龙牡五倍扑汗粉是根据中药药剂学散剂原理,利用现代中药提取手段,吸收化妆品中抑汗粉制作工艺精制而成的极细粉未,直接喷涂于小儿体表,因而更能保持原药物的性能,充分发挥其药效特点,而且安全无毒,使用方便,避免了小儿服汤剂困难的缺点。

    5.2《张氏医道》中谓:“盗汗是卫虚不能鼓其脉气于外,所以不能约束津液”,采用外治法治疗小儿盗汗,常常会收到满意效果,早在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和宋代的《太平圣惠方》、明代医家李梃的《医学入门》中都有用止汗粉治疗盗汗的记载,小儿龙牡五倍扑汗粉由麻黄根、龙骨、牡蛎、乌梅、五倍子等具有显著收敛固涩止汗的中药为主,辅以益气固表止汗的玉屏风散,配以既有敛汗,又可滑润肌肤作用的药物滑石粉、氧化锌等,加上植物香精精制而成,其香味沁人心脾,既有明显的止汗敛汗和抑制汗腺非正常分泌的效果,又有滑润肌肤爽身等作用。

更多中药材
  • 一、胃怕寒,胃是娇弱的器官,对寒凉的刺激比较敏感,所以胃部要注意保暖,不要吃太多寒凉的食物。二、胃怕撑,吃得太饱会使胃排空延迟,从而造成消化功能紊乱。三、胃怕晚,很多人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不按时吃饭,饿了就忍着,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毛病。......
  • 黄芪泡水不是谁都能喝,我们都知道黄芪泡水好处多,对脾虚失眠都很有帮助,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喝的。对于感冒发热者,阴虚湿热者,或者身体处于虚弱的状态,此时喝黄芪水可能使得病情加重,甚至会出现头晕,上火等不适情况,所以这类人群最好不要喝。其次,黄......
  • 晨起一杯凉白开是对还是错。很多人有早晨喝一杯凉白开的习惯,认为可以调节内分泌,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其实这种习惯是不正确的。中医认为,晨起正是阳气升发的时候,此时喝杯凉白开,好比正常工作的发动机泼上一盆冷水,这样做会大伤人体下焦阳气,对健......
  • 中医认为,人的足部有许多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穴位,同时足底也是脏腑的重要反射区,再者脚为精气之根,所以用温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对于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失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痰湿的人都是肥胖,而且湿气比较重,特别容易出现困倦、疲乏、浮肿的表现,这种体质人都考虑健脾祛湿。痰热是偏于出现热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黄痰、胸闷气喘、大便秘结、小便黄的症状,而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种体质人就要考虑清热化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