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夏季到来防胃肠道疾病

    夏季是各类胃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多发的季节,我们应怎样识别这些疾病,从哪些方面来预防呢?笔者采访了解放军302医院的几位传染病专家,他们从传染方式、症状、治疗几方面做了介绍。

    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感染。任何降低抵抗力的因素如受凉、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暴饮暴食或其他慢性疾病均有利于急性菌痢的发生。

    症状:普通菌痢典型表现为急性发热,有阵发性腹痛,腹泻时有粘液或脓血便,有明显的肛门下坠感,左下腹压痛。中毒性菌痢易发生于2至7岁的儿童,症状多为高热腹泻或无腹泻,表现为惊厥、嗜睡、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口唇发绀、皮肤发花、血压下降及意识不清。血常规化验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满视野,并可见吞噬细胞。

    主任医师赵敏建议:患者应进食易消化饮食。一般应口服补液(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加温开水至1000ml)。明显脱水者应静脉补液。抗菌治疗用环丙沙星等喹酮类药物;儿童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磷酶素。中毒性菌痢需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

    大肠杆菌所致急性肠炎

    大肠杆菌是人肠道中的重要菌群,正常情况下能合成维生素B和K,对机体是有利的。可是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或大肠杆菌侵入肠外组织时,则又成了致病菌,可引起肠外感染。

    症状:腹泻,有时伴有腹痛。

    副主任医师周志平建议:急性肠炎自愈性较强,其基本治疗方针是补液和对症处理。老年、婴幼儿和有基础疾患者以及重症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沙门氏菌肠炎

    沙门氏菌喜湿耐寒,不耐热,在水中可存活数月。该菌广泛存在于猪、牛、羊、狗、鸡、鸭及鼠类的肠道、内脏与肌肉中,当人们进食未煮熟的被污染肉类、内脏或蛋制品、乳类后,会感染发病。

    症状:急性胃肠炎型常伴有发热、呕吐、稀水样便,少数有粘液脓血便;伤寒型肠炎症状类似伤寒,患者会持续发热,可伴有肝脾肿大;败血症型肠炎呈弛张热(体温一会儿正常,一会儿升高),血培养为阳性,可能有局部感染。

    副主任医师周志平建议:急性胃肠炎型,应以及时补液及对症处理为主,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应用抗生素治疗。伤寒型和败血症型肠炎,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为7~10天。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高峰季节是7、8月份。夏季气温高,细菌易繁殖,人吃进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发病。

    症状: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小时至2天,最短为1小时。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低热或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水样便),严重者可引起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病情的轻重与摄入的细菌数量以及人体防御功能等因素有关。同餐人群可集体发病。

    副主任医师叶文华建议:一般治疗应口服或静脉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抗菌治疗可选用黄连素、喹诺酮类药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安塞他美等)。出现中毒症状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中毒食物,并注意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提供给卫生部门检疫。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因为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非常重要。预防食物中毒应做到:严格做好炊具、食具及食物的清洁卫生,做到生、熟分开;凉拌菜须严格卫生标准,可加入生蒜杀菌;不进食腐败变质的剩饭、剩菜。

    霍乱

    霍乱是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患者可死于多器官衰竭。霍乱传播速度快,可大规模流行。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发病高峰季节为7~10月。

    症状:典型表现为剧烈的腹泻,黄色稀水便和米泔水样便;呕吐为喷射状,性状可同大便;一般无腹痛、无发热;皮肤干皱、口渴唇干、眼球下陷、少尿或无尿,婴儿前囱内陷。严重者可发生容量性休克,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血压。

    副主任医师叶文华建议:把好病从口入关,管好饮水、饮食、粪便,注意灭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处理疫源地。带菌者和病人需连续3次大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经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

    经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有甲肝和戊肝两种,其传播途径相似,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他们从粪便中排除的大量病毒会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围环境,正常人群一旦接触这些污染物,就可能发病。夏季到来,人们外出旅游、游泳,进食海鲜、生冷蔬菜和水果,都会大大增加感染甲肝和戊肝的机会。国内外都曾发生过甲肝和戊肝的暴发和流行。另外,夏季苍蝇污染食物也是造成肝炎病毒传播的原因之一。

    症状: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潜伏期大约为半个月到1个月的时间。发病时特点相似,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现象,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或胃炎。一般患者几日后会退烧,但尿色渐深,出现眼黄、皮肤黄染、肝区疼痛等。此时肝功异常(转氨酶高达几百甚至几千单位,胆红素明显升高)、肝脾肿大。

    医学博士刘士敬建议:甲肝和戊肝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大致相同,急性期传染性强,需要住院隔离治疗,主要使用复方双花冲剂、茵栀黄制剂、清开灵注射液等等,一般只要治疗及时,充分休息,预后都良好。甲肝和戊肝的预防主要是加强卫生管理,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饭前便后洗手,勿食生冷食物。水果、蔬菜要反复清洗,肉类和海鲜食品一定要新鲜,并烹饪熟透。现已研制成功甲肝疫苗,该疫苗预防效果好,可以在全社会推广使用。目前戊肝的预防仍需从加强个人卫生和消毒措施做起。

更多中药材
  • 教大家一个方法,用30到50克黄芪加适量的水,用黄芪煮出来的水再用来煮大米,黄芪是大补元气的中药,它能补气,所谓气呢,是一种能量,气不足的时候啊,就疲劳,耐力差,我们用这样的一个黄芪水煮粥煮饭,连着吃一周,一般气虚的人就会感觉有改善。......
  • 当我们身体得了风寒感冒的时候,千万别再喝冷水!《灵枢》记载,“形寒,寒饮则伤肺”,就是说呢,身体受了风寒,再喝凉水,两韩共同侵袭,就会损伤肺脏。......
  • 夏季感冒与其他季节不同,夏季呢,天气湿热,我们又喜欢在空调房里面吃西瓜、冰棍,这个时候容易形成外感风寒夹湿证。有个治疗暑湿感冒的方剂叫香薷散,出自《温病条辨》香薷九克,白扁豆、厚朴各六克煎煮。此方呢,在治疗暑热的同时,还能兼顾脾胃,祛脾胃之......
  • 所谓病从口入,戊肝病毒会通过被污染的饮用水、肉类、海鲜、蔬菜、水果等直接或间接的经消化道传播。大多数人呢,被感染后会出现恶心、疲劳、胃口不好、黄疸等症状。不干呢是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其次它还会通过接触母婴血液等进行传播。而戊肝目......
  • 近期多地疫情高发,很多人呢都在家居家隔离两周,甚至更长时间,这个有些人就开始睡眠逐渐不规律了,白天睡,晚上呢熬夜,要么追剧,要么打游戏,有些朋友问我呢,这算不算熬夜啊,这个睡眠时间也够啊,我也没有整天都不睡,我要告诉大家,这也是熬夜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