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喝牛奶的错误种种

    牛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物美价廉,食用简单。但一些人在怎样喝牛奶的问题上会犯“想当然”的错误,使牛奶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或造成婴儿营养不良。

    一、牛奶越浓越好

    有人认为,牛奶越浓营养价值越高,应该给孩子多喝。有的家长感觉鲜牛奶太稀,怕孩子吃不饱,便在鲜奶中添加奶粉。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婴幼儿常吃过浓的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久而久之,体重非但不能增加,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婴幼儿脏器娇嫩,如果牛奶浓度过高,超过了婴幼儿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不但难以被消化,还可能损伤消化器官。

    二、加糖越多越好

    在牛奶中加糖是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给的热量,但必须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如果加糖过多,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弊无利。过多的糖进入婴儿体内,会将水分潴留在身体中,使肌肉和皮下组织变得松软无力。这样的婴儿看起来很胖,但身体的抵抗力却很差,医学上称之为“泥膏型”体形。过多的糖贮存在体内,还会成为一些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龋齿、近视、动脉硬化等。

    牛奶里加什么糖好呢?最好是蔗糖。蔗糖进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后,会很快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有的家长专门给孩子买葡萄糖,这大可不必。葡萄糖甜度低,用多了容易超过规定范围。

    另外,还有一个何时加糖的问题。有些家长把糖与牛奶加在一起加热,这样牛奶中的赖氨酸就会与糖在高温下(80℃~100℃)产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糖基赖氨酸。因此,应先把煮开的牛奶晾到温热(40℃~50℃)时再加糖。

    三、牛奶加巧克力

    既然牛奶属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高能量食品,二者同时吃是否更有益处呢?不是。牛奶加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人体无法吸收的草酸钙,不但降低了牛奶的营养价值,还可能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生率。

    四、牛奶服药一举两得

    有人认为,牛奶有营养,用它送服药物肯定有好处。殊不知,牛奶能明显降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也明显降低。所以,在服药前后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五、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柠檬汁

    为了让孩子爱喝牛奶,在牛奶中加点橘汁或柠檬汁,看上去是个好办法。但实际上,橘子和柠檬均属于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使蛋白质变性,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六、以炼乳代替牛奶

    炼乳是一种牛奶制品,是将鲜牛奶蒸发至原容量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装罐制成的。有人认为,既然炼乳是用牛奶浓缩制成的,那么肯定比鲜奶有营养,便以炼乳代替牛奶给孩子喝。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炼乳含糖量太高,必须加5~8倍的水来稀释。但当炼乳稀释到甜味符合要求时,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却只有鲜牛奶的一半。如果用这样的稀释炼乳喂食婴幼儿,当然不能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需要,因而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如果使稀释炼乳的蛋白质和脂肪浓度接近鲜牛奶,那么糖的浓度又会偏高,用这样的“奶”喂孩子,容易引起小儿腹泻。此外,如果孩子习惯了过甜的口味,会给以后添加辅食带来困难。

更多中药材
  • 一、带气睡觉。中医认为,过度生气会导致体内气血紊乱,造成气机淤积,身体气血一旦失调,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在睡前心情要尽量保持平和。二、懒觉。中医认为久卧伤肝,尤其早上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这个时候睡懒觉对健康是不利的。三、饭后立即睡觉容易加重......
  •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把红豆和赤小豆弄混,其实这两种豆子还是有区别的,无论从外形还是功效上,两者都不太一样。红豆圆而大,常常用作食材,具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比较实用。而赤小豆扁而小,常用于入药,具有利湿消肿,清热退黄的功效,......
  • 罗汉果大家应该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习惯用它来泡水喝。但我们要注意,罗汉果味甘性凉,对于脾胃虚寒者并不适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记住。......
  • 中医认为,肥胖都是由脾虚所导致的,脾胃虚弱会导致身体水湿运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湿气重便由此而来。而湿气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腻食物吃多了又反过来造成身体痰湿过重,从而发胖。不仅如此,湿气重还会加重身体运化不畅,体内废物损失无法排出,就容易出......
  • 每一种药物最好都要错开,不同的西药之间服用的话,有些像解抗的药物,我们就错开服用,错半小时。中药西药之间,我们服用的话,尽量错开个半小时会好一点,以避免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