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食粥练功可养肺

    中药用大方、重方治病疗效高吗?这很值得商讨。有的大夫一开方有30多味药,不少味量超过30克。一开6剂、10剂,有必要吗?药味过多、过重、不仅浪费药品,也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先看着古今名医的处方情况:

    1.味数。只要辨证准确,施治对证,药味虽少但能取得良效。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113方,每分中超过8味的仅有10方,5味以下的有73方,占64%。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载160方,超过10味的仅有7方,5味以下的有75方,占46%。中药不能搞“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社会上流传着:“药过十二、三,大夫不沾边,没读圣贤书,哪敢把脉参。”不是很好的写照吗?

    2.剂量。药味的轻重至关重要、有的处方每味超过30克,甚至达60克,祛邪药量过大能破坏元气,损害身体;滋补药量大也能引起不良后果。如人参用量过大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已屡见不鲜。过去很多名老中医用量少而精准,每能获良效。这足以证明,并非剂量越大越好。另外,很多药物因使用剂量不同而功效不同、更不能盲目求大剂量。如柴胡,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常用药量为3~10克。但在临床应用时,3~6克升阳举陷效果较好,6~12克则疏肝解郁效佳、若要疏散退热,多用到12-24克。

    3.剂数。治病的剂量也值得探讨,如祛邪药物一般3剂即可、尤其对年老体弱、婴幼儿患者,因病情复杂危急,朝夕多变,更应慎之。有的大夫看病,处方动辄6剂、10剂、20剂,大凡不必,尤其急症祛邪的药,用之过多副作用甚大,如辨证准确,用药果断,一二剂即愈,其余的不是都要白白扔掉?惜哉!

    先贤与专家们的用药,如同精兵猛将、药味虽少却取得良好疗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研究。

更多中药材
  • 艾灸瘦身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瘦身减肥方法,首先要说明,虽然艾灸操作起来星对简单,看似对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其实艾灸有很多讲究,如果不加以注意,则可带来很多副作用。比如说艾灸的时候心情必须保持平静,不要大悲大喜。在剧烈活动之后不可以马上进行艾灸瘦......
  • 如果家里有病人的话,有时候大家可能会需要煎中药,本身中药就是从里到外的进行治疗,所以说吃中药肯定是第一步啦!即便现在有那种便携式中药,装在塑料袋里比方便使用,但是还是觉得新鲜煎的药比较安全比较有效,那么煎中药就首先得用锅,我们能用不锈钢锅来......
  • 咳嗽的情况在我们平时不注意了后时有发生,而且咳嗽的原因不同,出现的症状也是不同的,在有了咳嗽的情况后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呼吸系统,特别是在晚上咳嗽严重的时候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睡眠,在有咳嗽的情况后,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其中食......
  • 血管炎是我们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血管类疾病,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为在患者的手指或者是脚趾,出现红紫、麻木的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组织皮肤组织的溃烂和坏死,更为严重的还会导致手脚残废。这种病症主要是由于患者元气不足、气血供不上所......
  • 人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容颜美丽,常常会定期的使用面膜敷脸,有的人会到专业的美容店进行,但是许多人往往是时间不充足,所以就会在家中自己动手敷脸。自己动手敷脸的时候,除了可以购买面膜以外,还会自制一些面膜,用水果汁、蜂蜜、鸡蛋、牛奶等都可以制作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