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常见生僻字
嘡
坣
堂
塘
搪
摥
曭
棠
榶
橖
溏
漟
烫
煻
爣
瑭
矘
磄
禟
篖
糃
糖
糛
羰
耥
膅
膛
蓎
薚
蝪
螗
螳
赯
踼
蹚
躺
鄌
醣
鎕
鎲
鏜
鐋
钂
铴
镋
镗
隚
鞺
餹
饄
鶶
鼞
㜍
㑽
㒉
㙶
㭻
㲥
㼺
㿩
䅯
䉎
䌅
䟖
䣘
䧜
夲
濤
叨
幍
查汉字
搜索
热门搜索:
坺
墢
发
彂
發
乏
伐
佱
傠
冹
垡
姂
峜
栰
橃
pǔ
烳
拼音:
pu
注音:
ㄆㄨˇ
部首笔画:
4
总笔画:
11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
火
造字法:
五笔86:
OGEY
五笔98:
OSY
五行:
Unicode:
U+70F3
四角号码:
93827
仓颉输入法:
FIJB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
烳字拼音(带声调)
pǔ
烳字笔顺
捺撇撇捺横竖折横横竖捺
基本解释
●
烳
pǔ ㄆㄨˇ
◎ 火貌。 ◎ 持灯、炬等行进。
汉语字典
[①][pǔ][《廣韻》滂古切,上姥,滂。](1)火貌。(2)秉持火把等行进。
音韵参考
[广 韵]:滂古切,上10姥,pǔ,遇開一上模滂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中】【火字部】 烳;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671第15
【廣韻】傍古切【集韻】頗五切,𠀤音普。【玉篇】火貌。 又【玉篇】把火行也。【廣韻】火行貌。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韩国明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