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常见生僻字
癇
癎
県
睍
礥
祆
禒
秈
筅
箲
籼
粯
糮
絃
絤
綫
線
縣
繊
纎
线
缐
羡
羨
胘
腺
臔
臽
舷
苮
藓
藖
蘚
蚬
蚿
蛝
蜆
衔
衘
褼
誢
誸
諴
豏
賢
贒
贤
赻
跹
蹮
躚
輱
酰
銛
銜
鋧
錎
鍁
鍌
鑦
铦
锨
閑
闲
陥
险
陷
険
霰
韅
查汉字
搜索
热门搜索:
獆
獋
獔
皓
皞
皡
皥
秏
竓
籇
耗
聕
茠
薃
薅
bì
疪
拼音:
bi
注音:
ㄅㄧˋ
部首笔画:
5
总笔画:
9
汉字结构:
右下开口
简体部首:
疒
造字法:
五笔86:
UXXV
五笔98:
UXXV
五行:
Unicode:
U+75AA
四角号码:
00112
仓颉输入法:
KPP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
疪字拼音(带声调)
bì
疪字笔顺
捺横撇捺横横折撇折
基本解释
●
疪
bì ㄅㄧˋ
◎ 古同“痹”,风湿引起的病。
汉语字典
[①][bì][《集韻》必至切,去至,幫。]同“痹1”。湿病。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中】【疒字部】 疪; 康熙笔画:9; 页码:页770第17
【集韻】必至切,音閉。腳冷濕病。 又人名。【前漢·衞霍傳】雁疪為輝渠侯。【注】雁,音鷹。疪,音庇廕之庇。 又與庇同。【後漢·淸河王傳】魂靈有所依疪。 又【類篇】毗至切,音備。義同。 【類篇】或作痹。廕原字从隂,不从陰。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韩国明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