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律
lǐ lǜ
  • 拼 音:lǐ lǜ
  • 注 音:ㄌㄧˇ ㄌㄩ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礼法与刑律。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以君经纬礼律,为民规仪。”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制礼律以肃风教。”《南史·梁纪上·武帝》:“以公礼律兼修,刑德备举。哀矜折狱,罔不用情。” 宋 苏辙 《代张公安道乞致仕表》:“敢缘礼律之旧,力丐筋骸之餘。”《清史稿·礼志一》:“若《皇朝三通》、《大清会典》,其经纬礼律,尤见本原。”

  • 基本含义
    礼貌和法律。
  • 详细解释
    礼律是由“礼”和“律”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和法律的行为规范。礼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礼貌和尊重,律指的是法律和规章制度。这个成语强调了在社会交往和行为中,既要遵守社会的礼仪规范,也要遵守法律法规。
  • 使用场景
    礼律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举止得体,既有礼貌,又遵守法律。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也可以用来指导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守的规范。在法律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中,也常常用到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礼律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在儒家思想中,礼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它强调人们应该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而律则是指法律和制度,它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因此,礼律成为了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并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社会。
  • 成语结构
    礼律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两个单独的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一直以来都遵守着社会的礼律。2. 礼律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
  • 记忆技巧
    1. 可以将“礼律”拆分为“礼”和“律”,分别记忆。2.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既表现出礼貌,又遵守法律,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1. 可以学习更多与礼貌和法律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礼尚往来、法治、守法等。2. 可以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和中国传统价值观,以加深对礼律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会礼貌,遵守社会的礼律。2. 初中生: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严守学校的纪律,遵守学校的礼律。3. 高中生: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要遵守法律,同时也要遵守社会的礼律。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有良好的品德修养,遵守社会的礼律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