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宁
hé níng
  • 拼 音:hé níng
  • 注 音:ㄏㄜˊ ㄋㄧ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使和平安宁。《国语·周语中》:“故能光有天下,而和寧百姓。” 唐 柳宗元 《涂山铭序》:“勤劳万邦,和寧四极。”
    (2).和睦安宁。《礼记·燕义》:“是以上下和亲而不相怨也,和寧,礼之用也。” 孔颖达 疏:“上下和亲是和也,而不相怨是安寧也。”《汉书·刘向传》:“四海之内,靡不和寧。”
    (3).谓和解,平息。 前蜀 杜光庭 《赵球司徒疾病修醮拜章词》:“故伤误杀,寃债和寧;新罪宿瑕,玄慈荡涤。”
    (4). 唐 代郊庙祭祀时的一种舞蹈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自 献祖 而下庙舞,略可见也: 献祖 曰《光大之舞》…… 穆宗 曰《和寧之舞》。”
    使和睦安宁。《国语·周语中》:“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故能光有天下,而龢寧百姓,令闻不忘。”

  • 基本含义
    和平安宁、和谐安定
  • 详细解释
    和宁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和”表示和谐、平静,第二个字“宁”表示安宁、平安。和宁用来形容社会和谐安定、人民生活平静安宁的状态。
  • 使用场景
    和宁常用于描述社会、家庭或个人的和谐、安宁状态。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状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家庭的和睦相处、没有争吵的氛围,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内心平静、没有烦恼的状态。
  • 故事起源
    和宁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论语》中的一句话:“和而不同,和谐而不同。和宁而不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可以和谐相处,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完全相同。只有在和谐的基础上保持个体的独特性,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安宁。
  • 成语结构
    和宁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这个国家的社会和宁,人民安居乐业。2. 家庭和宁的氛围让人感到温馨和谐。3. 他内心和宁,没有任何烦恼。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和宁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和谐、安宁的家庭场景,家人们和睦相处,没有争吵,这样就能够形象地记住和宁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和宁相关的成语,例如“和衷共济”、“和气生财”等,来丰富对和宁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的氛围很和宁,同学们都很友好。2. 初中生:家庭的和宁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3. 高中生:社会的和宁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