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踪
xiá zōng
  • 拼 音:xiá zōng
  • 注 音:ㄒㄧㄚˊ ㄗㄨㄙ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遐踪 ”。1.先贤的事迹。 晋 陆云 《赠顾骠骑后诗·有皇》:“徽音鑠颖,邈矣遐踪。”《文选·卢谌<赠刘琨>诗》:“慷慨遐踪,有愧高旨。” 李善 注:“言心慷慨,慕古贤之远踪。” 唐 李百药 《劝封禅表》:“听万岁之逸响,绍千载之遐踪。” 宋 曾巩 《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赧表》:“振千龄之垂绪,绍 三代 之遐踪。”
    (2).踪影远离尘世。谓隐遁或修道。 元 揭傒斯 《杂诗四首寄彭通复》之四:“脉脉我所思, 彭氏 躡遐踪。婉婉若处子,未曾出房櫳。” 明 陈子龙 《灵隐寺》诗:“遐踪愜幽径,赏心淡栖迟。明霞带高馆,乳桐拂华榱。”
    见“ 遐踪 ”。

  • 基本含义
    指离开原地,不知去向。
  • 详细解释
    遐踪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遐”意为远离,离开;第二个字“踪”意为足迹、踪迹。因此,遐踪的基本含义是指离开原地,不知去向。
  • 使用场景
    遐踪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离开后不知所踪,下落不明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失踪的人或者事物,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人消失无踪迹。
  • 故事起源
    《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有一则故事,相如是西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被任命为汉武帝的侍中,并在政治事务中表现出色。然而,有一天他突然离开皇宫,不再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汉武帝非常惊讶和担心,不知道相如去了哪里。于是,他写信给相如,希望他能回来。相如回信说:“臣遐踪,不敢奉诏。”意思是他离开了,不敢再奉命回来。从此,人们开始使用“遐踪”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离开后不知所踪的情况。
  • 成语结构
    遐踪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遐”是形容词,表示远离;“踪”是名词,表示踪迹。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成语,具有特定的含义。
  • 例句
    1. 他突然遐踪了,我们找了很久也没找到他。2. 这个案件已经调查了很长时间,但嫌疑人的遐踪一直没有找到。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遐踪”这个成语与“离开”、“不知去向”等含义相关的词语进行联想,以帮助记忆。另外,可以将成语用在句子中进行练习,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和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遐踪”相关的成语,如“踪影无踪”、“踪迹不露”等,以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昨天突然遐踪了,我们都很担心他的安全。2. 初中生:警方正在调查这起案件,嫌疑人的遐踪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3. 高中生:这个电影讲述了一个失踪女孩的故事,她的遐踪引发了一系列的谜团和猜测。4. 大学生:他的突然遐踪让我们感到很意外,我们都在想他到底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