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综合症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坏消息综合症-调查

    美国尼尔森发布了一份亚太各国网民的用户习惯报告,称在整个亚太地区,中国网民最喜欢发布负面产品评论,也只有中国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意愿超过正面评论,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上周的调查显示,对于尼尔森这一调查结果,41.3%的中国网民明确“认同”,41.9%的网友认为批评性言论更有价值;35.6%的网友认为负面评论多表明中国网民维权意识增强。上述调查只是将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习惯局限在商业消费领域。

    坏消息综合症-原因

    为什么人们会有“坏消息综合症”呢?因为人性,人骨子中那种与生俱来的自私自利,决定着他们偏爱坏消息。“坏消息综合症”首先源于“人性的不完美”。

    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往往是那些负面的有噱头的内容更能引起广泛转载和评论,这不仅仅显现在网络的新闻频道、论坛、微博,甚至一些社区网站也将这一“特点”呈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坏消息,至少这些消息带给受众的感觉不那么振奋人心。网民喜欢“坏消息”,或许这和新闻本身的传播特质有关。“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新闻本身就是呈现问题的,否则何以成为新闻。受众之所以对这些负面内容感兴趣,往往是因为这其中承载着与他可能共通的命运。通过这些负面消息和负面评论,他们借此得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以说,网民之所以喜欢转发、评论这些“坏消息”,是因为“坏消息”在这里已经成了承载他们情绪出口的一个工具。好在,在专家眼里,中国网民的言论渐趋理性,带有宣泄成分的评论已经越来越少;有的虽是宣泄,也是一种“爱之深、恨之切”。

    喜欢发表负面评论的不仅仅是“网民”的习惯,众多评论者也都陷入了“习惯性质疑”的漩涡。从另一角度而言,习惯性质疑也可看作“为公代言”的姿态。文明与愚昧,真相与谎言,很多时候都在我们生活周围进行着激烈博弈,以一种蓄满良知的力量和对自己生存空间负责的态度,去为一种社会信念而质疑或呐喊,这终归应该是一件庄严的事情。不过,值得警惕的是,“偏好负面评论”能否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习惯性质疑”的背后有没有看到蹒跚的进步,这些习惯是不是一种无可挑剔的时代美德,这似乎也有进一步商榷的空间。

  • 基本含义
    指在接连不断地收到坏消息后,人们容易产生沮丧、消极的情绪。
  • 详细解释
    坏消息综合症是由“坏消息”和“综合症”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坏消息指的是令人不快或不利的消息,综合症则表示一系列相关症状的综合体。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连续接收到坏消息后,人们心情低落、情绪消极的状态。
  • 使用场景
    坏消息综合症常常用于形容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连续遭遇到不顺利或不如意的事情,导致人们情绪低落,产生消极情绪的情况。例如,一个人连续几天收到工作上的坏消息,可能会感到沮丧、失望和无助,这时就可以用坏消息综合症来形容他的心情。
  • 故事起源
    坏消息综合症这个成语的起源尚无确切的故事或典故可考。它是近年来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使用的新词语。
  • 成语结构
    坏消息综合症是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坏消息”、“综合”和“症”,形象地描绘了连续接收到坏消息后的心情状态。
  • 例句
    1. 最近公司连续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大家都陷入了坏消息综合症。2. 考试前一天,我接连收到了几个不利的消息,心情变得沮丧,仿佛陷入了坏消息综合症。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坏消息综合症”与连续接收到坏消息后的消极情绪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天之内接收到了多个坏消息,然后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绪变化,这样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情绪管理技巧,学习如何应对坏消息和负面情绪,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稳定。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我连续考了两次零分,心情好像陷入了坏消息综合症。2. 初中生:我参加的比赛一直没有取得好成绩,我感到自己似乎陷入了坏消息综合症。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和各种挫折,我有时会感到自己陷入了坏消息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