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语
cān yǔ
  • 拼 音:cān yǔ
  • 注 音:ㄘㄢ ㄧㄩ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三人聚话。《汉书·杨敞传》:“ 延年 从更衣还, 敞 、夫人与 延年 参语许诺,请奉大将军教令,遂共废 昌邑王 ,立 宣帝 。” 颜师古 注:“三人共言,故云参语。” 宋 陆游 《西楼夕望》诗:“溪鸟孤飞寒靄外,野人参语夕阳中。”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 公 遂挟 侂胄 见 赵公 参语,因知省 关礼 白太皇太后。”

  • 基本含义
    参照的话语或言论
  • 详细解释
    参语是由“参照”和“话语”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成语,意为参考的话语或言论。它表示借鉴他人的意见或观点,作为自己思考和判断的参考依据。
  • 使用场景
    参语可以用于讨论问题、解决困惑时,表示参考或引用他人的观点。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参语就是一个表达这种情况的成语。
  • 故事起源
    参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外物》篇。故事讲述了庄子与他的学生齐物子的对话。齐物子问庄子:“人言有无参?”庄子回答:“有。”齐物子又问:“何谓参?”庄子说:“物无固宜,言无定宜,故参。”这段对话中的“参”即为借鉴、参考的意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参语”。
  • 成语结构
    成语“参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前一个汉字“参”表示参考、借鉴,后一个汉字“语”表示话语、言论。
  • 例句
    1. 在做决策时,我们应该广泛听取不同人的参语。2. 他的判断很准确,因为他参考了很多专家的意见。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参语”拆分为“参”和“语”来记忆。将“参”理解为参考、借鉴,将“语”理解为话语、言论,帮助记忆成语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参语相关的成语,如“参差不齐”、“参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多听取同学们的参语,这样才能做出更好的决策。2. 初中生:在写作文之前,我会先参考一些名人的言论,这样可以丰富我的思路。3. 高中生:在做科研项目时,我们常常会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