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隐
lì yǐn
  • 拼 音:lì yǐn
  • 注 音:ㄌㄧˋ ㄧㄣ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谓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 唐 宋之问 《蓝田山庄》诗:“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马厅记》:“ 江州 左 匡庐 ,右 江 湖 ,土高气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隐者,捨此官何求焉?” 宋 王禹偁 《游虎丘》诗:“我今方吏隐,心在云水间。”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芗畇公挽联》:“鱣舍怡情,看三径香多,省识人如菊淡;鲤庭侍养,悵六年吏隐,遽闻诗咏莪哀。”
    (2).山名。一名 洼尊山 。在 浙江省 缙云县 。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地上》:“ 吏隐山 ,在 縉云 ,县令 李阳冰 退居于此山,创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有 阳冰 凿石为洼尊。”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六·处州府》:“ 吏隐山 ,县治东北,一名 洼尊山 ,以 唐 县令 李阳冰 名。”

  • 基本含义
    指官员避世隐居,不再参与政治事务。
  • 详细解释
    吏隐是由“吏”和“隐”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吏”指的是古代官员,特指低级官员,“隐”指的是隐居、避世。吏隐形容官员退隐,不再参与政治事务,追求清闲自在的生活。
  • 使用场景
    吏隐常用于形容官员退休或辞职后的生活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退隐,不再参与某个领域的事务。
  • 故事起源
    吏隐的故事起源于《论语·公冶长》。公冶长是孔子的学生,他曾经问孔子:“君子如吏隐者,何以其隐也?”孔子回答说:“君子吏于吏,隐于乡也。”意思是说君子在担任官职时要尽心尽责,但也要有退隐于乡村的心态。
  • 成语结构
    主语+吏隐
  • 例句
    1. 他辞去了官职,过起了吏隐的生活。2. 这位退休官员选择吏隐,享受宁静的晚年。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吏隐的发音“lì yǐn”与“离音”进行联想,因为吏隐是指官员离开政治舞台,隐居退休的状态。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隐士”,“退隐”,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爷爷退休后,过起了吏隐的生活,每天都在农田里劳作。2. 初中生:这位官员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选择了吏隐,追求内心的宁静。3. 高中生:有些人认为吏隐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官员追求人生更高境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