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绳
yìng shéng
  • 拼 音:yìng shéng
  • 注 音:ㄧㄥˋ ㄕ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合乎绳墨。《庄子·马蹄》:“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鉤,直者应绳。”
    (2).喻符合规矩法度。 晋 陆机 《文赋》:“苟銓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

  • 基本含义
    应绳意为遵循规则,按照约定或规定的方式行事。
  • 详细解释
    成语“应绳”源自于古代中国的一种考试制度。古代考试时,考生在答题前会被要求将试卷绑在绳子上,以确保答卷不会被更换或篡改。因此,考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行事,遵循规则,不得有所偏差。后来,“应绳”逐渐引申为遵循规则、按照约定或规定的方式行事。
  • 使用场景
    应绳常用于形容遵守规则、按照约定行事的情况。它可以用来赞扬一个人守纪守法、遵守规章制度,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不守约、不遵循规定。
  • 故事起源
    成语“应绳”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在科举考试中,考生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答题,以确保公平公正。绑试卷于绳的做法是为了防止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作弊或更换试卷,保证考试的公正性。
  • 成语结构
    成语“应绳”的结构为“动词 + 名词”,其中“应”是动词,表示遵循,绳是名词,表示规定或约束。
  • 例句
    1. 他是个很守规矩的人,从不越雷池一步,总是能够应绳行事。2. 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必须时刻应绳,按照纪律行事。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应绳”。可以想象自己在考试时,试卷被绑在绳子上,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行事,不能有所偏差。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与“应绳”相关的其他成语,如“守规矩”、“遵章守纪”等,进一步拓展对规则和约束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应绳行事。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带头遵守校规校纪,时刻应绳。3. 高中生:参加高考时,我一定会按照考场规定应绳行事,不违反任何考试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