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不重采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yī bù chóng cǎi ㄧ ㄅㄨˋ ㄔㄨㄙˊ ㄘㄞˇ

    衣不重采 

    形容衣着朴素,不求华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亦作“ 衣不重綵 ”、“ 衣不兼采 ”、“ 衣不兼綵 ”。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吴王 闻 越王 尽心自守,食不重味,衣不重綵,虽有五臺之游,未尝一日登翫。”《汉书·游侠传·朱家》:“家亡餘财,衣不兼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陈书·高祖纪下》:“及立 绍泰 ,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闈房者,衣不重綵,饰无金翠。” 清 汪琬 《敕封徐母刘孺人墓志》:“素无铅华甘脆之好,衣不兼綵,食不重味。”

  • 基本含义
    指穿着的衣服不再修整、整理,形容人懒散或不修边幅。
  • 详细解释
    成语“衣不重采”由“衣”、“不”、“重”、“采”组成。其中,“衣”指衣服;“不”表示否定;“重”表示重复;“采”表示采撷、修整。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再修整衣服,指人懒散或不修边幅。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穿着懒散、不修边幅,或者形容人的生活态度懒散、不注重细节。
  • 故事起源
    《史记·平津侯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齐国有个名叫平津侯的官员,他的儿子平原君非常懒散,衣服从不修整。有一次,平原君去求学,他的老师劝他修整衣服,但平原君却不听。最后,平原君因为懒散而被老师开除了。从此以后,人们用“衣不重采”来形容懒散或不修边幅的人。
  • 成语结构
    主语 + 衣不重采
  • 例句
    1. 他平时衣不重采,看起来很懒散。2. 这个学生衣不重采,但他的成绩却非常优秀。3. 她的生活态度衣不重采,总是随性而为。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衣不重采”与懒散或不修边幅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强烈的形象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褴褛的衣服,不修整,懒散地走在街上,这样就能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懒散、不修边幅相关的成语,如“衣冠楚楚”、“衣着光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衣不重采,看起来很邋遢。2. 初中生:他不修边幅,衣不重采,给人一种懒散的感觉。3. 高中生:她的穿着总是衣不重采,不像一个成年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