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帛
shé bó
  • 拼 音:shé bó
  • 注 音:ㄕㄜˊ ㄅㄛ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南宋 初将上供、和买、夏税绸绢改为折价输钱,称为折帛。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自漕司造船、督府犒军而酒价十倍,和买、折帛行而民有二赋。”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宋齐丘》:“所谓和买、折帛,尤为名不正而敛最重。”参阅《宋史·食货志上三》。

  • 基本含义
    指书信往来,表示折叠着纸张的互通信息。
  • 详细解释
    折帛是古代传递书信的一种方式,将纸张折叠成帛囊,用于传递信息。这个成语引申为书信往来、互通信息的意思。
  •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形容人们之间书信往来频繁、信息互通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们之间交流密切、友谊深厚的关系。
  • 故事起源
    据史书记载,折帛起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当时,各国之间通信不便,为了传递重要的信息,人们将纸张折叠成帛囊,用绳子系住,然后交给使者传递。这种方式不仅保证了信息的安全,还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
  • 成语结构
    动词+名词
  • 例句
    1. 他们之间经常折帛,保持着良好的沟通。2. 在古代,折帛是人们交流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
  • 记忆技巧
    将折帛的“折”字与纸张的折叠联系起来,帛囊的“帛”字与纸张的材质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书信传递方式的知识,如古代的信鸽传信、驿站传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喜欢和朋友们折帛,通过书信来交流。初中生:在古代,人们通过折帛来传递重要的信息。高中生:他们之间经常折帛,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