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
zhì shū
  • 拼 音:zhì shū
  • 注 音:ㄓㄧˋ ㄕ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记事之书。后指记载地方的疆域沿革、典章、山川古迹、人物、物产、风俗等的书。志,通“ 识 ”。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查得 永平 府志书所载,本府原无民壮。”《儒林外史》第一回:“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 郭沫若 《孔雀胆》附录《<孔雀胆>的故事》:“在《大理府志》、《昆明府志》或《云南省志》之类的地方志书里面,或许更还可以找出一些资料吧,但这些志书,目前是无法到手的。”
    (2).指正史中记载典章制度的篇章。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只有纪传,没有志书,不能说是完整的国史。”

  • 基本含义
    指志向高远、有远大抱负的书籍。
  • 详细解释
    志书是由“志”和“书”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志”指志向、抱负,表示一个人有远大的目标和抱负;“书”指书籍,代表知识和智慧。志书形容一本书籍具有高远的志向和抱负,内容丰富有深度。
  • 使用场景
    常用于赞美一本书的作者或内容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也可用于形容人们对于学习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 故事起源
    关于“志书”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
  • 例句
    1. 这本《论语》是一本真正的志书,里面蕴含着孔子的智慧和追求。2. 他的《西游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志书。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志书”的发音“zhì shū”与“知书”的发音“zhī shū”相似,两者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将“志书”与“知书”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为具有高远志向和抱负的书籍。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文学、哲学相关的成语,如“学富五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可以进一步拓展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能写一本志书,让更多的人读到我的故事。2. 初中生:这本《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志书,它描绘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3. 高中生:我喜欢读那些有远大抱负的志书,它们能够激励我不断进取。4. 大学生:这本《资本论》是一本重要的志书,它对于理解经济学和社会学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