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雊
zhì gòu
  • 拼 音:zhì gòu
  • 注 音:ㄓㄧˋ ㄍㄡ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雉鸣叫。《礼记·月令》:“﹝季冬之月﹞鴈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 郑玄 注:“雊,雉鸣也。” 唐 王维 《渭川田家》诗:“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唐 朱庆馀 《送元处士游天台》诗:“空山雉雊禾苗短,野馆风来竹气清。”
    (2).语本《书·高宗肜日序》:“ 高宗 祭 成汤 ,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孔 传:“耳不聪之异。” 孔颖达 疏:“雉乃野鸟,不应入室,今乃入宗庙之内,升鼎耳而鸣。 孔 以雉鸣在鼎耳,故以为耳不聪之异也……《汉书·五行志》 刘歆 以为鼎三足,三公象也,而以耳行,野鸟居鼎耳,是小人将居公位,败宗庙之祀也。”后因以“雉雊”为变异之兆。《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 高宗 、 成王 有雉雊、迅风之变。” 清 魏源 《苗疆敕建傅巡抚祠碑铭》:“黄鐘九渊,雉雊勾萌,敛兹噩阳,奋为由庚。” 清 黄遵宪 《感事》诗之一:“九鼎齐鸣惊雉雊,千金悬格购龙医。”

  • 基本含义
    形容气势磅礴,声势浩大。
  • 详细解释
    雉雊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雉指的是雄性的野鸡,雊指的是鸣叫。雉雊形容野鸡发出雄壮的鸣叫声,比喻气势磅礴,声势浩大。在古代,雉雊也被用来形容士气高昂,战斗力强大。
  • 使用场景
    雉雊一词多用于形容气势磅礴的场合,比如形容军队的士气高昂,比喻战斗力强大的团队,或者形容某个人或团体的声势浩大,气势恢弘。
  • 故事起源
    《诗经·大雅·雉之朝于#》中有“雉之朝于#,垂其羽翼。”的描述,意为雄鸡在早晨鸣叫,羽翼垂下。后来,人们将这个形象用来比喻气势磅礴的场合,形成了成语雉雊。
  • 成语结构
    雉雊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在比赛开始时,运动员们发出雉雊般的呐喊声,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2. 这部电影的场面宏大,气势雉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雉雊与雄鸡发出的壮丽鸣叫声联系起来,形象地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等,了解更多古代成语的使用和含义,拓宽自己的语言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上课时气氛雉雊,大家都积极参与讨论。2. 初中生:比赛开始时,运动员们发出雉雊般的呐喊声,激励自己全力以赴。3. 高中生:这部电影的制作十分精良,场面雉雊,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听体验。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规模宏大,团队的士气雉雊,我们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