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君
zhǔ jūn
  • 拼 音:zhǔ jūn
  • 注 音:ㄓㄨˇ ㄐㄩㄣ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对一国之主的称呼。《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 汤 之説乎?”《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唐 元结 《元谟》:“或曰公知圣人之道。天子闻之,咨而问焉。公谢曰:‘臣生自山野……主君所问,臣安能知?请説所闻,惟主君听之。’”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2).指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周礼·秋官·司仪》:“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礼记·聘义》:“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饗食也,所以愧厉之也。” 孔颖达 疏:“来聘使者行聘之时礼有错误,则主国之君不亲自饗食以接宾。”
    (3).对卿大夫的称呼。《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齐侯 使 高张 来唁公,称主君。” 杜预 注:“比公於大夫。”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一折:“﹝ 絺疵 云﹞某奉主人令,着我去请三家( 韩 、 魏 、 赵 )主君,来赴 兰臺 之宴。”
    (4).对一家之主的称呼。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失教之家,閽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故 素 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5).对人的敬称。《史记·苏秦列传》:“﹝ 韩王 ﹞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 秦 。今主君( 苏秦 )詔以 赵王 之教,敬奉社稷以从。’” 司马贞 索隐:“礼,卿大夫称主。今嘉 苏子 合从诸侯,褒而美之,故称曰主。”
    (6).道家谓根本。《参同契》上篇:“应度育种,阴阳之原。寥廓恍惚,莫知其端。先迷失轨,后为主君。” 袁仁林 注:“倡先首动,则迷失柔顺之轨;居后处静,乃得阳之主也。”

  • 基本含义
    指君主、国家的统治者。也用来比喻掌握实权、有支配地位的人。
  • 详细解释
    主君一词源自古代中国的君主制度,原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在现代汉语中,主君一词也可用来比喻掌握实权、有支配地位的人。主君的地位高于一般人,拥有权力和掌控力。
  • 使用场景
    主君一词常用于描述权力、统治和支配等方面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政府领导人、企业老板、家庭中的父母等拥有决定权和掌控力的人。也可用来形容掌握某个团体、组织或机构的最高权力者。
  • 故事起源
    主君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主君一词被用来形容权力最高的人。
  • 成语结构
    主君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主”是形容词,表示最高的、重要的;“君”是名词,表示统治者、领导者。
  • 例句
    1. 他在公司里是当之无愧的主君,决定着公司的发展方向。2. 这位主君在政治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是国家的核心决策者。3. 父母是家庭中的主君,他们决定着家庭的规划和发展。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主君这个成语:1. 将“主君”分解为两个词,记住“主”表示最高的、重要的,“君”表示统治者。2. 将成语与具体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权力最高、掌控一切的人,就是主君。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主君相关的成语,如“君子”、“君权”等。也可以学习中国历史中的君主制度和权力结构,了解君主与臣民的关系以及君主的权力来源和行使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主君,她决定着我们的学习内容。2. 初中生:班长是我们班级的主君,他负责管理和组织班级的各项活动。3. 高中生:校长是我们学校的主君,他对学校的发展和管理负有重要责任。4. 大学生:公司的CEO是公司的主君,他决定着公司的战略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