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服
yàn fú
  • 拼 音:yàn fú
  • 注 音:ㄧㄢˋ ㄈ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信服;心服。《东观汉记·冯勤传》:“由是使典诸侯封事, 勤 ( 冯勤 )差量功次轻重,国土远近,地势丰薄,不相逾越,莫不厌服焉。”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今乃以一人之荐举而予之,犹恐未称,章服随至,使积劳久次而得者,何以厌服哉!” 宋 马令 《南唐书·何敬洙传》:“民有白事者,随其所言,﹝ 敬洙 ﹞亲加剖析,无不厌服。” 金 刘祁 《归潜志》卷十:“俄 钦叔 中宏词科,遂入翰林,众始厌服。”
    (2).使心服。《后汉书·朱浮传》:“ 唐尧 大圣,兆人获所,尚优游四凶之狱,厌服海内之心,使天下咸知,然后殛罚。” 宋 苏洵 《礼论》:“圣人之始作礼也,不因其势之可以危亡困辱之者,以厌服其心。” 明 宋濂 《送觉初禅师还江心序》:“非有名德如 觉初 ,不足以厌服人心。” 清 曹寅 《重葺鸡鸣寺浮屠图碑记》:“非遇圣天子明扬丕彰,诚无足以厌服前代之贤君也。”

  • 基本含义
    不再厌恶,接受并满意于某种情况或事物。
  • 详细解释
    厌服是指通过一定的思想转变或经历后,对原本不喜欢或不满意的事物或情况产生了接受和满意的态度。这种转变通常是由于对事物的深入了解、经历的改变或心态的调整而产生的。
  • 使用场景
    厌服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不喜欢的事物或情况发生了改变,从而接受并满意于它。它可以用于讨论个人的思想转变、对某种观点或理念的接受,也可以用于描述对不愉快的工作环境或困难的生活条件的接受和调整。
  • 故事起源
    关于厌服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但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例如,明代文人杨慎所著的《楚辞补遗》中有一篇《楚辞·远游篇》,其中有一句:“乃厌服于无穷之境而反其旅。”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对陌生环境的不满转变为接受和满意。
  • 成语结构
    厌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厌”表示不喜欢或厌恶,第二个字“服”表示接受或满意。这两个字的组合形成了表示转变态度的意义。
  • 例句
    1.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他终于厌服了自卑感,变得自信起来。2. 这个团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厌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功。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面对一个令人厌恶的事物或情况,然后经过一番思考和体验后,突然转变了态度,接受并满意于它。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情感和态度相关的成语,如“惊喜”、“感激”、“痛苦”等。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你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经过老师的指导,我厌服了数学,开始喜欢上了它。2. 初中生:我曾经对学习英语很厌烦,但是通过参加英语角,我厌服了英语,现在已经能够流利地与外国朋友交流了。3. 高中生: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我没有放弃,最终厌服了困难,成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