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国学古籍

傅青主女科

  • 帶下
    白帶下
    夫帶下俱是濕症。而以“帶”名者,因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蓋帶脈通於任、督,任、督病而帶脈始病。帶脈者,所以約束胞胎之系也。帶脈無力,則難以提系,必然胎胞不固,故曰帶弱則胎易墜,帶傷則胎不牢。然而帶脈之傷,非獨跌閃挫氣已也,或行房而放縱,或飲酒而顛狂,雖無疼痛之苦,而有暗耗之害,則氣不能化經水,而反變為帶病矣。故病帶著,惟尼僧,寡婦,出嫁之女多有之,而在室女則少也。況加以脾氣之虛,肝氣之郁,濕氣之侵,熱氣之逼,安得不成帶下之病哉!故婦人有終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則臭穢者,所謂白帶也。夫白帶乃濕盛而火衰,肝鬱而氣弱,則脾土受傷,濕土之氣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榮血以為經水,反變成白滑之物,由陰門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治法宜大補脾胃之氣,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風木不閉塞於地中,則地氣自升騰於天上,脾氣健而濕氣消,自無白帶之患矣。方用完帶湯。
    白朮(一兩,土炒) 山藥(一兩,炒) 人參(二錢)
    白芍(五錢,炒) 車前子(三錢,酒炒 蒼朮(三錢,製)
    甘草(一錢) 陳皮(五分) 黑芥穗(五分)
    柴胡(六分)
    水煎服。二劑輕,四劑止,六劑則白帶全愈。此方脾、胃、肝三經同治之法,寓補於散之中,寄消於升之內,開提肝木之氣,則肝血不燥,何至下克脾土;補益脾土之元,則脾氣不濕,何難分消水氣。至於補脾而兼以補胃者,由裡以及表也。脾非胃氣之強,則脾之弱不能旺,是補胃正所以補脾耳。
    --------------------------------------------------------------------------------

    青帶下
    婦人有帶下而色青者,甚則綠如綠豆汁,稠粘不斷,其氣腥臭,所謂青帶也。夫青帶乃肝經之濕熱。肝屬木,木色屬青,帶下流如綠豆汁,明明是肝木之病矣。但肝木最喜水潤,濕亦水之積,似濕非肝木之所惡,何以竟成青帶之症?不知水為肝木之所喜,而濕實肝木之所惡,以濕為土之氣故也。以所惡者合之所喜必有違者矣。肝之性既違,則肝之氣必逆。氣欲上升,而濕下帶青欲下降,兩相牽掣,以停住於中焦之間,而走于帶脈,遂從陰器而出。其色青綠者,正以其乘肝木之氣化也。逆輕者,熱必輕而色青;逆重者,熱必重而色綠。似乎治青易而治綠難,然而均無所難也。解肝木之火,利膀胱之水,則青綠之帶病均去矣。方用加減逍遙散。

    茯苓(五錢 白芍(酒炒,五錢) 甘草(生用,五錢)
    柴胡(一錢) 茵陳(三錢) 陳皮(一錢)
    梔子(三錢,炒)
    水煎服。二劑而色淡,四劑而青綠之帶絕,不必過劑矣。夫道遙散之立法也,乃解肝鬱之藥耳,何以治青帶若斯其神與?蓋濕熱留於肝經,因肝氣之鬱也,鬱則必逆,道遙散最能解肝之鬱與逆。鬱逆之氣既解,則濕熱難留,而又益之以茵陳之利濕, 梔子之清熱,肝氣得清,而青綠之帶又何自來!此方之所以奇而效捷也。倘僅以利濕清熱治青帶,而置肝氣於不問,安有止帶之日哉!


    --------------------------------------------------------------------------------黃帶下
    婦人有帶下而色黃者,宛如黃茶濃汁,其氣腥穢,所謂黃帶是也。夫黃帶乃任脈之濕熱也。任脈本不能容水,濕氣安得而入而化為黃帶乎?不知帶脈橫生,通於任脈,任脈直上走於唇齒,唇齒之 間,原有不斷之泉下貫於任脈以化精,使任脈無熱氣之繞,則口中 之津液盡化為精,以入於腎矣。惟有熱邪存於下焦之間,則津液不 能化精,而反化濕也。夫濕者,土之氣,實水之侵;熱者,火之氣 ,實木之生。水色本黑,火色本紅,今濕與熱合,欲化紅而不能, 欲返黑而不得,煎熬成汁,因變為黃色矣。此乃不從水火之化,而 從濕化也。所以世之人有以黃帶為脾之濕熱,單去治脾而不得痊者 ,是不知真水、真火合成丹邪、元邪,繞於任脈、胞胎之間,而化 此鈴色也,單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補任脈之虛,而清腎火之炎,則 庶幾矣。方用易黃湯。

    山藥(一兩,炒) 芡實(一兩,炒) 炒黃柏(二錢,鹽水炒)
    車前子(一錢,酒炒) 白果(十枚,碎)
    水煎。連服四劑,無不全愈。此不特治黃帶方也,凡有帶病者 ,均可治之,而治帶之黃者,功更奇也。蓋山藥、芡實專補任脈之 虛,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脈之中,更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 。至於用黃柏清腎中之火也,腎與任脈相通以相濟,解腎中之火, 即解任脈之熱矣。 凡帶症多係脾濕?初病無熱但補脾土兼理衝任之氣其病自愈, 若濕久生熱必得清腎火而濕始有去路。方用黃柏,車前子妙!

    山藥,芡實尤能清熱生津。


    --------------------------------------------------------------------------------黑帶下
    婦人有帶下而色黑者,甚則如黑豆汁,其氣亦腥,所謂黑帶也 。夫黑帶者,乃火熱之極也。或疑火色本紅,何以成黑?謂為下寒 之極或有之。殊不知火極似水,乃假象也。其症必腹中疼痛,小便 時如刀刺,陰門必發腫,面色必發紅,日久必黃瘦,飲食必兼人, 口中必熱渴,飲以涼水,少覺寬快,此胃火太旺,與命門,膀恍, 三焦之火合而熬煎,所以熬乾而變為炭色,斷是火熱之極之變,而 非少有寒氣也。此等之症,不至發狂者,全賴腎水與肺金無病,其 生生不息之氣,潤心濟胃以救之耳,所以但成黑帶之症,是火結於 下而不炎於上也。治法惟以洩火為主,火熱退而濕自除矣。方用利 火湯。

    大黃(三錢) 白朮(五錢,土炒) 茯苓(三錢)
    車前子(三錢,酒炒) 王不留行(三錢) 黃連(三錢)
    梔子(三錢,炒) 知母(二錢) 石膏(五錢,[火段])
    劉寄奴(三錢)


    水煎服。一劑小便疼止而通利,二劑黑帶變為白,三劑白亦少 減,再三劑全愈矣。或謂此方過於迅利,殊不知火盛之時,用不得 依違之法,譬如救火之焚,而少為遷緩,則火勢延燃,不盡不止。 今用黃連、石膏、梔子、知母一派寒涼之品,入於大黃之中,則迅 速掃除。而又得王不留行與劉寄奴之利濕甚急,則濕與熱俱無停住 之機。佐白亢以輔土,茯苓以滲濕,車前以利水,則火退水進,便 成既濟之封矣。 病愈後當節飲食,戒辛熱之物,調養脾土。若恃有此方,病發 即服,必傷元氣矣,慎之!


    --------------------------------------------------------------------------------

    赤帶下
    婦人有帶下而色紅者,似血非血,淋瀝不斷,所謂赤帶也。夫 赤帶亦濕病,濕是土之氣,宜見黃白之色,今不見黃白而見赤者, 火熱故也。火色赤,故帶下亦赤耳。惟是帶脈係於腰臍之間,近乎 至陰之地,不宜有火。而今見火症,豈其路通於命門,而命門之火 出而燒之耶?不知帶脈通於腎,而腎氣通於肝。婦人憂思傷脾,又 加鬱怒傷肝,於是肝經之鬱火內熾,下克脾土,脾土不能運\化,致 濕熱之氣蘊於帶脈之間;而肝不藏血,亦滲於帶脈之內,皆由脾氣 受傷,運\化無力,濕熱之氣,隨氣下陷,同血俱下,所以似血非血 之形象,現於其色也。其實血與濕不能兩分,世人以赤帶屬之心火 誤矣。治法須清肝火而扶脾氣,則庶幾可愈。方用清肝止淋湯。

    白芍(一兩,醋炒) 當歸(一兩,酒洗) 生地(五錢,酒炒)
    阿膠(三錢,白麵炒) 粉丹皮(三錢) 黃柏(二錢)
    牛膝(二錢 香附(一錢,酒炒) 紅棗(十個)
    小黑豆(一兩)


    水煎服。一劑少止,二劑又少止,四劑全愈,十劑不再發。此方但主補肝之血,全不利脾之濕者,以赤帶之為病,火重而濕輕也。失火之所以旺者,由於血之衰,補血即足以制火。且水與血合而成赤帶之症,竟不能辨其是濕非濕,則濕亦盡化而為血矣,所以治血則濕亦除,又何必利濕之多事哉!此方之妙,妙在純於治血,少加清火之味,故奏功獨奇。倘一利其濕,反引火下行,轉難速效矣。或問曰:「先生前言助其脾土之氣,今但補其肝木之血何也?」不知用芍藥以平肝,則肝氣行得舒,肝氣舒自不克土,脾不受克,則脾土自旺,是平肝正所以扶脾耳,又何必加人參、白兒之品,以致累事哉!


    血崩
    血崩昏暗
    婦人有一時血崩,兩目黑暗,昏暈在地,不省人事者,人莫不謂火盛動血也。然此火非實火,乃虛火耳。世人一見血崩,往往用止澀之品,雖亦能取效於一時,但不用補陰之藥,則虛火易於衝擊,恐隨止隨發,以致經年累月不能全愈者有之。是止崩之藥,不可獨用,必須於補陰之中行土崩之法。方用固本止崩湯。 大熟地(一兩,九蒸) 白朮(一兩,土炒焦) 黃耆(三錢,生用)
    當歸(五錢,酒洗) 黑姜(二錢) 人參(三錢)
    水煎服。一劑崩止,十劑不再發。倘畏藥味之重而減半,則力 薄而不能止。方妙在全不去止血而惟補血,又不止補血而更補氣, 非惟補氣而更補火。蓋血崩而至於黑暗昏暈,則血已盡去,僅存一線之氣, 以為護持,若不急補其氣以生血,而先補其血而遺氣,則有形之血,恐不能遽生, 而無形之氣,必且至盡散,此所以不先補 血而先補氣也。然單補氣則血又不易生;單補血而不補火,則血又必凝滯, 而不能隨氣而速生。況黑姜引血歸經,是補中又有收斂之妙, 所以同補氣補血之藥並用之耳。

    若血崩數日,血下數斗,六脈俱無,鼻中微微有息,不可遽服此方,恐氣將脫不能受峻補也。有力者用遼人參去蘆三錢煎成,沖貫眾炭末一錢服之,待氣息微旺然後服此方,仍加貫眾炭末一錢,無不見效;無力者用無灰黃酒沖貫眾炭末三錢服之,待其氣接神清始可服此方。人參以黨參代之,臨服亦加貫眾炭末一錢沖入。


    --------------------------------------------------------------------------------年老血崩
    婦人有年老血崩者,其症亦與前血崩昏暗者同,人以為老婦之虛耳,誰知是不慎房幃之故乎!方用加減當歸補血湯。

    當歸(一兩,酒洗) 黃耆(一兩,生用) 三七根末(三錢)
    桑葉(十四片)
    水煎服。二劑而血少止,四劑不再發。然必須斷欲始除根,若 再犯色欲,未有不重病者也。夫補血湯乃氣血兩補之神劑,三七根 乃止血之聖藥,加入桑葉者,所以滋腎之陰,又有收斂之妙耳。但 老婦陰精既虧,用此方以止其暫時之漏,實有奇功,而不可責其永 遠之績者,以補精之味尚少也。服此四劑後,再增入:

    白朮(五錢) 熟地(一兩) 山藥(四錢)
    麥冬(三錢) 北五味(一錢)


    服百劑,則崩漏之根可盡除矣。

    亦有孀婦年老血崩者,必係氣衝血室,原方加杭芍炭三錢,貫眾炭三錢極效。


    --------------------------------------------------------------------------------

    少婦血崩
    有少婦甫娠三月,即便血崩,而胎亦隨墮,人以為挫閃受傷而 致,誰知是行房不慎之過哉!治法自當以補氣為主,而少佐以補血 乏品,斯為得之。方用固氣湯。 人參(一兩) 白朮(五錢,土炒) 大熟地(五錢,九蒸)
    當歸(三錢,酒洗) 白茯苓(二錢)  甘草(一錢)
    杜仲(三錢,炒黑) 山萸肉(二錢,蒸) 遠志(一錢,去心)
    五味子(十粒,炒)


    水煎服。一劑而血止,連服十劑全愈。此方固氣而兼補血。已 去之血,可以速生,將脫之血,可以盡攝。凡氣虛而崩漏者,此方 最可通治,非僅治小產之崩。其最妙者,不去止血,而止血之味, 含於補氣之中也。

    妊娠宜避房事,不避考縱幸不至崩往往墮胎,即不墮胎生子亦 難養,慎之!戒之!


    --------------------------------------------------------------------------------

    交感出血
    婦人有一交合則流血不止者,雖不至於血崩之甚,而終年累月不得愈,未免血氣兩傷,久則恐有血枯經閉之憂。此等之病,成於經水正來之時交合,精衝血管也。夫精衝血管,不過一時之傷,精出宜愈,何以久而流紅?不知血管最嬌嫩,斷不可以精傷。凡婦人受孕,必於血管己淨之時,方保無虞。倘經水正旺,彼欲湧出而精射之,則欲出之血反退而縮入,既不能受精而成胎,勢必至集精而化血。交感之際,淫氣觸動其舊日之精,則兩相感召,舊精欲出,而血亦隨之而出。治法須通其胞胎之氣,引舊日日之集精外出,而益之以補氣補精之藥,則血管之傷,可以補完矣。方用引精止血湯。

    人參(五錢) 白朮(一兩,土炒) 茯苓(三錢,去皮)
    熟地(一兩,九蒸) 山萸肉(五錢,蒸) 黑薑(一錢)
    黃柏(五分) 芥穗(三錢) 車前子(三錢,酒炒)


    水煎。連服四劑愈,十劑不再發。此方用參兒以補氣,用地萸以補精,精氣既旺,則血管流通;加入茯苓、車前以利水與竅,水利則血管亦利;又加黃柏為引,直入血管之中,而引夙精出於血管之外;芥穗引敗血出於血管之內;黑薑以止血管之口。一方之中,實有調停曲折之妙,故能怯舊病而除陳苛。然必須慎房幃三月,破者始不至重傷,而補者始不至重損,否則不過取目前之效耳。其慎之哉!宜寡欲。


    --------------------------------------------------------------------------------鬱結血崩
    婦人有懷抱甚鬱,口乾舌渴,嘔吐吞酸,而血下崩者,人皆以火治之,時而效,時而不效,其故何也?是不識為肝氣之鬱結也。夫肝主藏血,氣結而血亦結,何以反至崩記?蓋肝之性急,氣結則其急更甚,更急則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治法宜以開鬱為主,若徒開其鬱,而不知平肝,則肝氣大開,肝火更熾,而血亦不能止矣。方用平肝開鬱止血湯。

    白芍(一兩,醋炒) 白朮(一兩,土炒) 當歸(一兩,酒洗)
    丹皮(三錢) 三七根(三錢,研末) 生地(三錢,酒炒)
    甘草(二錢) 黑芥穗(二錢) 柴胡(一錢)


    水煎服。一劑嘔吐止,二劑乾渴除,四劑血崩愈。方中妙在白芍之平肝,柴胡之開鬱,白朮利腰臍,則血無積住之虞。荊芥通經絡,則血有歸還之樂。丹皮又清骨髓之熱。生地復清臟腑之炎。當歸、三七於補血之中,以行止血之法,自然鬱結散而血崩止矣。

    此方入貫仲炭三錢更妙。


    --------------------------------------------------------------------------------閃跌血崩
    婦人有升高墜落,或閃挫受傷,以致惡血下流,有如血崩之狀者,若以崩治,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蓋此症之狀,必手按之而疼痛,久之則面色痿黃,形容枯搞,乃是瘀血作祟,並非血崩可出。倘不知解瘀而用補澀,則瘀血內攻,疼無止時,反致新血不得生,舊血無由化,死不能悟,豈不可傷哉!治法須行血以去瘀,活血以止疼,則血自止而愈矣。方用逐瘀止血湯。

    生地(一兩,酒炒) 大黃(三錢) 赤芍(三錢
    丹皮(一錢) 當歸尾(五錢) 枳殼(五錢,炒)
    龜板(三錢,醋炙) 桃仁(十粒,泡炒,研)


    水煎服。一劑疼輕,二劑疼止,三劑血亦全止,不必再服矣。此方之妙,妙於活血之中,佐以下滯之品,故逐瘀如掃,而止血如神。或疑跌閃升墜,是由外而傷內,雖不比內傷之重,而既已血崩,則內之所傷,亦不為輕,何以只治其瘀而不顧氣也?殊不知跌閃升墜,非由內傷以及外傷者可比。蓋本實不撥,去其標病可耳,故日急則治其標。

    凡跌打損傷致唾血,嘔血皆宜如此治法,若血聚胃中,宜加川厚樸一錢半,薑汁炒。


    --------------------------------------------------------------------------------血海太熱血崩
    婦人有每行人道,經水即來,一如血崩,人以為胞胎有傷,觸之以動其血也,誰知是子宮血海因太熱而不固乎!夫子宮即在胞胎之下,而血海又在胞胎之上。血海者,衝脈也。衝脈太寒而血即虧,衝脈太熱而血即沸,血崩之為病,正衝脈之火熱也。然既由衝脈之熱,則應常崩而無有止時,何以行人道而始來,果與肝木無恙耶?夫脾健則能攝血,肝平則能藏血。人未入房之時,君相二火,寂然不動,雖衝脈獨熱,而血亦不至外馳。及有人道之感,則子宮大開,君相火動,以熱招熱,同氣相求,翕然齊動,以鼓其精房,血海泛濫,有不能止遏之勢,肝欲藏之而不能,脾欲攝之而不得,故經水隨交感而至,若有聲應之捷,是惟火之為病也。治法必須滋陰降火,以清血海而和子宮,則終身之病,可半載而除矣。然必絕欲三月而後可,方用清海丸。

       大熟地(一斤,九蒸) 山萸(十兩,蒸) 山藥(十兩,炒)
    北五味(二兩,炒) 麥冬肉(十兩) 白朮(一斤,土炒)
    丹皮(十兩) 白芍(一斤,酒炒) 龍骨(二兩)
    地骨皮(十兩) 乾桑葉(一斤) 元參(一斤)
    沙參(十兩) 石斛(十兩)
    上十四味,各為細末,合一處,煉蜜丸桐子大,早晚每服五錢,白滾水送下,半載全愈。此方補陰而無浮動之慮,縮血而無寒涼之苦,日計不足,月計有餘,潛移默奪,子宮清涼,而血海自固。倘不揣其本而齊其末,徒以發灰、白礬\,黃連炭、五倍子等藥末,以外治其幽隱之處,則恐愈澀而愈流,終必至於敗亡也。可不慎與!


    調經
    經水先期
    婦人有先期經來者,其經甚多,人以為血熱之極也,誰知是腎 中水火太旺乎!夫火太旺則血熱,水太旺則血多,此有餘之病,非 不足之症也,似宜不藥有喜。但過於有餘,子宮太熱,亦難受孕, 更恐有爍乾男精之慮,過者損之,謂非既濟之道乎!然而火不可任 其有餘,而水斷不可使之不足。治之法但少清其熱,不必泄其水也 。方用清經散。

    丹皮(三錢) 地骨皮(五錢) 白芍(三錢,酒炒)
    大熟地(三錢,九蒸) 青蒿(二錢)      白茯苓(一錢)
    黃柏(五分,鹽水浸炒)


    水煎服。二劑而火自平。此方雖是清火之品,然仍是滋水之味,火泄而水不與俱泄,損而益也。

    又有先期經來只一、二點者,人以為血熱之極也,誰知腎中火旺而陰水虧乎!夫同是先期之來,何以分虛實之異?蓋婦人之經最難調,茍不分別細微,用藥鮮克有效。先期者火氣之衝,多寡者水氣之驗,故先期而來多者,火熱而水有餘也;先期而來少者,火熱而水不足也。倘一見先期之來,俱以為有餘之熱,但泄火而不補水,或水火兩泄之,有不更增其病者乎!治之法不必泄火,只專補水,水既足而火自消矣,亦既濟之道也。方用兩地湯。

    大生地(一兩,酒炒) 元參(一兩) 白芍藥(五錢,酒炒)
    麥冬肉(五錢) 地骨皮(三錢) 阿膠(三錢)


    水煎服。四劑而經調矣。此方之用地骨、生地,能清骨中之熱。骨中之熱,由於腎經之熱,清其骨髓,則腎氣自清,而又不損傷胃氣,此治之巧也。況所用諸藥,又純是補水之味,水盛而火自平理也。此條與上條參觀,斷無誤治先期之病矣。
    --------------------------------------------------------------------------------

    經水後期
    婦人有經水後期而來多者,人以為血虛之病也,誰知非血虛乎!蓋後期之多少,實有不同,不可執一而論。蓋後期而來少,血寒而不足;後期而來多,血寒而有餘。夫經本於腎,而其流五臟六腑之血皆歸之,故經來而諸經之血盡來附益,以經水行而門啟不遑迅闔,諸經之血乘其隙而皆出也,但血既出矣,則成不足。治法宜於補中溫散之,不得曰後期者俱不足也。方用溫經攝血湯。

    大熟地(一兩,九蒸) 白芍(一兩,酒炒) 川芎(五錢,酒洗)
    白朮(五錢,土炒) 柴胡(五分) 五味子(三分)
    續斷(一錢) 肉桂(五分,去粗,研)


    水煎服。三劑而經調矣。此方大補肝、腎?脾之精與血,加肉桂以袪其寒,柴胡以解其鬱,是補中有散,而散不耗氣;補中有泄,而泄不損陰,所以補之有益,而溫之收功,此調經之妙藥也,而攝血之仙丹也。凡經來後期者,俱可用。倘元氣不足,加人參一、二錢亦可。


    --------------------------------------------------------------------------------經水先後無定期
    婦人有經來斷續,或前或後無定期,人以為氣血之虛也,誰知是肝氣之鬱結乎!夫經水出諸腎,而肝為腎之子,肝鬱則腎亦鬱矣;腎鬱而氣必不宣,前後之或斷或續,正腎之或通或閉耳;或曰肝氣鬱而腎氣不應,未必至於如此。殊不知子母關切,子病而母必有顧復之情,肝鬱而腎不無繾緒之誼,肝氣之或開或閉,即腎氣之或去或留,相因而致,又何疑焉。治法宜舒肝之鬱,即開腎之鬱也,肝腎之鬱既開,而經水自有一定之期矣。方用定經湯。

    菟絲子(一兩,酒炒) 白芍(一兩,酒炒) 當歸(一兩,酒洗)
    大熟地(五錢,九蒸) 山藥(五錢,炒) 白茯苓(三錢)
    芥穗(二錢,炒黑) 柴胡(五分)


    水煎服。二劑而經水淨,四劑而經期定矣。此方舒肝腎之氣,非通經之藥也;補肝腎之精,非利水之品也,肝腎之氣舒而精通,肝腎之精旺而水利,不治之治,正妙於治也。 以上調經三條辨論明晰,立方微妙,但恐臨時或有外感,內傷不能見效,有外感者宜加蘇葉一錢,有內傷者宜加神曲二錢(炒),有因肉食積滯者再加東山查肉二錢(炒),臨症須酌用之。若肝氣鬱抑又當以逍遙散為主,有熱加梔炭、丹皮即加味逍遙散。


    --------------------------------------------------------------------------------

    經水數月一行
    婦人有數月一行經者,每以為常,亦無或先或後之異,亦無或多或少之殊,人莫不以為異,而不知非異也。蓋無病之人,氣血兩不虧損耳。然嗜欲損夭之人,亦復甚多,又不可不立一療救之方以輔之,方名助仙丹。

    白茯苓(五錢) 陳皮(五錢) 白朮(三錢,土炒)
    白芍(三錢,酒炒) 山藥(三錢,炒) 菟絲子(二錢,酒炒)
    杜仲(一錢,炒黑) 甘草(一錢)
    河水煎服。四劑而仍如其舊,不可再服也。此方平補之中,實有妙理。健脾益腎而不滯,解鬱清痰而不泄,不損天然之氣血,便是調經之大法,何得用他藥以冀通經哉!


    --------------------------------------------------------------------------------年老經水復行
    婦人有年五十外或六、七十歲忽然行經者,或下紫血塊、或如紅血淋,人或謂老婦行經,是還少之象,誰知是血崩之漸乎!夫婦人至七七之外,天癸已竭,又不服濟陰補陽之藥,如何能精滿化經,一如少婦。然經不宜行而行者,乃肝不藏脾不統之故也,非精過泄而動命門之火,即氣鬱甚而發龍雷之炎,二火交發,而血乃奔矣,有似行經而實非經也。此等之症,非大補肝脾之氣與血,而血安能驟止。方用安老湯。

    人參(一兩) 黃耆(一兩,生用) 大熟地(一兩,九蒸)
    白朮(五錢,土炒) 當歸(五錢,酒洗) 山萸(五錢,蒸)
    阿膠(一兩,蛤粉炒) 黑芥穗(一錢) 甘草(一錢)
    香附(五分,酒炒 木耳炭(一錢)


    水煎服。一劑減,二劑尤減,四劑全減,十劑愈。此方補益肝脾之氣,氣足自能生血而攝血。尤妙大補腎水,水足而肝氣自舒,肝舒而脾自得養,肝藏之而脾統之,又安有泄漏者,又何慮其血崩哉!

    加貫仲炭一錢,研細末,以藥沖服尤妙。


    --------------------------------------------------------------------------------

    經水忽來忽斷時疼時止
    婦人有經水忽來忽斷,時疼時止,寒熱往來者,人以為血之凝也,誰知是肝氣不舒乎!夫肝屬木而藏血,最惡風寒。婦人當行經之際,腠理大開,適逢風之吹寒之襲,則肝氣為之閉塞,而經水之道路亦隨之而俱閉,由是腠理經絡,各皆不宣,而寒熱之作,由是而起。其氣行於陽分則生熱,其氣行於陰分則生寒,然此猶感之輕者也。倘外感之風寒更甚,則內應之熱氣益深,往往有熱入血室,而變為如狂之症。若但往來寒熱,是風寒未甚而熱未深耳。治法宜補肝中之血,通其鬱而散其風,則病隨手而效,所謂治風先治血,血和風自滅,此其一也。方用加味四物湯。

    大熟地(一兩,九蒸) 白芍(五錢,酒炒) 當歸(五錢,酒洗)
    川芎(三錢,酒洗) 白朮(五錢,土炒) 粉丹皮(三錢)
    元胡(一錢,酒炒) 甘草(一錢) 柴胡(一錢)


    水煎服。此方用四物以滋脾胃之陰血;用柴胡、白芍、丹皮以宣肝經之風鬱;用甘草?白朮,元胡以利腰臍而和腹疼,入於表裡之間,通乎經絡之內,用之得宜,自奏功如響也。 加荊芥穗(炒黑)一錢,尤妙。
    --------------------------------------------------------------------------------

    經水未來腹先疼
    婦人有經前腹疼數日,而後經水行者,其經來多是紫黑塊,人以為寒極而然也,誰知是熱極而火不化乎!夫肝屬木,其中有火,舒則通暢,鬱則不揚,經欲行而肝不應,則抑拂其氣而疼生。然經滿則不能內藏,而肝中之鬱火焚燒,內逼經出,則其火亦因之而怒泄。其紫黑者,水火兩戰之象也。其成塊者,火煎成形之狀也。經失其為經者,正鬱火內奪其權耳。治法似宜大泄肝中之火,然泄肝之火,而不解肝之鬱,則熱之標可去,而熱之本未除也,其何能益!方用宣鬱通經湯。 白芍(五錢,酒炒) 當歸(五錢,酒洗) 丹皮(五錢)
    山梔子(三錢,炒) 白芥子(二錢,炒研) 柴胡(一錢)
    香附(一錢,酒炒) 川鬱金(一錢,醋炒) 黃芩(一錢,酒炒)
    生甘草(一錢)


    水煎。連服四劑,下月斷不先腹疼而後行經矣。此方補肝之血,而解肝之鬱,利肝之氣,而降肝之火,所以奏功之速。


    --------------------------------------------------------------------------------

    行經後少腹疼痛
    婦人有少腹疼於行經之後者,人以為氣血之虛也,誰知是腎氣 之涸乎!夫經水者,乃天一之真水也,滿則溢而虛則閉,亦其常耳 ,何以虛能作疼哉?蓋腎水一虛則水不能生木,而肝木必克脾土, 木土相爭,則氣必逆,故爾作疼。治法必須以舒肝氣為主,而益之 以補腎之味,則水足而肝氣益安,肝氣安而逆氣自順,又何疼痛之 有哉!方用調肝湯。

    山藥(五錢,炒) 阿膠(三錢,白麵炒) 當歸(三錢,酒洗)
    白芍(三錢,酒炒) 山萸肉(三錢,蒸熟) 巴戟(一錢,鹽水浸)
    甘草(一錢)


    水煎服。此方平調肝氣,既能轉逆氣,又善止鬱疼。經後之症,以此方調理最佳。不特治經後腹疼之症也。

    經前經後腹痛二方極妙,不可加減。若有別症亦宜此方為主,另加藥味治之。原方不可減去一味。


    --------------------------------------------------------------------------------

    經前腹疼吐血
    婦人有經未行之前一二日忽然腹疼而吐血,人以為火熱之極也,誰知是肝氣之逆乎!夫肝之性最急,宜頂而不宜逆,順則氣安,逆則氣動;血隨氣為行止,氣安則血安,氣動則血動,亦勿怪其然也。或謂經逆在腎不肝,何以隨血妄行,竟至從口上出也,是肝不藏血之故乎?抑腎不納氣而然乎?殊不知少陰之火急如奔馬,得肝火直衝而上,其勢最捷,反經而為血,亦至便也,正不必肝不藏血,始成吐血之症,但此等吐血與各經之吐血有不同者。蓋各經之吐血,由內傷而成,經逆而吐血,乃內溢而激之使然也,其症有絕異,而其氣逆則一也。治法似宜平肝以順氣,而不必益精以補腎矣。雖然,經逆而吐血,雖不大損夫血,而反復顛倒,未免太傷腎氣,必須於補腎之中,用順氣之法始為得當。方用頂經湯。

    當歸(五錢,酒洗) 大熟地(五錢,九蒸) 白芍(二錢,酒炒)
    丹皮(五錢) 白茯苓(三錢) 沙參(三錢)
    黑芥穗(三錢)


    水煎服。一劑而吐血止,二劑而經順,十劑不再發。此方於補 腎調經之中,而用引血歸經之品,是和血之法,實寓順氣之法也。 肝不逆而腎氣自順,腎氣既順,又何經逆之有哉! 婦人年壯吐血往往有之,不可作勞症治。若認為勞症,必至肝 氣愈逆,非勞反成勞矣。方加莆草一錢,懷牛膝八分尤妙。


    --------------------------------------------------------------------------------

    經水將來臍下先疼痛
    婦人有經水將來三五日前而臍下作疼,狀如刀刺者;或寒熱交作,所下如黑豆汁,人莫不以為血熱之極,誰知是下焦寒濕相爭之故乎!夫寒濕乃邪氣也。婦人有衝任之脈,居於下焦。衝為血海,任主胞胎,為血室,均喜正氣相通,最惡邪氣相犯。經水由二經而外出,而寒濕滿二經而內亂,兩相爭而作疼痛,邪愈盛而正氣日衰。寒氣生濁,而下如豆汁之黑者,見北方寒水之象也。治法利其濕而溫其寒,使衝任無邪氣之亂,臍下自無疼痛之疚矣。方用溫臍化濕湯。

    白朮(一兩,土炒) 白茯苓(三錢) 山藥(五錢,炒)
    巴戟肉(五錢,鹽水浸) 扁豆(炒,搗,三錢) 白果(十枚,搗碎)
    建蓮子(三十枚,不去心)


    水煎服。然必須經未來前十日服之。四劑而邪氣去,經水調,兼可種子。此方君白朮以利腰臍之氣;用巴戟、白果以通任脈;扁豆、山藥、蓮子以衛衝脈,所以寒濕掃除而經水自調,可受妊矣。倘疑腹疼為熱疾,妄用寒涼,則衝任虛冷,血海變為冰海,血室反成冰室,無論難於生育,而疼痛之止,又安有日哉!

    衝任之氣宜通不宜降,故化濕不用蒼朮,薏仁。餘宜類參。
    --------------------------------------------------------------------------------

    經水過多
    婦人有經水過多,行後復行,面色痿黃,身體倦怠,而困乏愈甚者,人以為血熱有餘之故,誰知是血虛而不歸經乎!失血旺始經多,血虛當經縮。今日血虛而反多經多,是何言與?殊不知血歸於經,雖旺而經亦不多;血不歸經,雖衰而經亦不少,世之人見經水過多,謂是血之旺也,此治之所以多錯耳。倘經多果是血旺,自是健壯之體,須當一行即止,精力如常,何至一行後而再行,而困乏無力耶!惟經多是血之虛,故再行而不勝其困乏,血損精散,骨中髓空,所以不能色華於面也。治法宜大補血而引之歸經,又安有行後復行之病哉!方用加減四物湯。

    大熟地(一兩,九蒸) 白芍(三錢,酒炒) 當歸(五錢,酒洗)
    川芎(二錢,酒洗) 白朮(五錢,土炒) 黑芥穗(三錢)
    山萸(三錢,蒸) 續斷(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四劑而血歸經矣。十劑之後,加人參三錢,再服十劑,下月行經,適可而止矣。夫四物湯乃補血之神品,加白朮,荊芥,補中有利;加山萸、續斷,止中有行;加甘草以調和諸品,使之各得其宜,所以血足而歸經,歸經而血自靜矣。

    荊芥稼炭穗引血歸經。方妙極不可輕易加減。


    --------------------------------------------------------------------------------經前泄水
    婦人有經未來之前,泄水三日,而後行經者,人以為血旺之故,誰知是脾氣之虛乎!夫脾統血,脾虛則不能攝血矣;且脾屬濕土,脾虛則土不實,土不實而濕更甚,所以經水將動,而脾先不固;脾經所統之血,欲流注於血海,而濕氣乘之,所以先泄水而後行經也。調經之法,不在先治其水,而在先治其血;抑不在先治其血,而在先補其氣。蓋氣旺而血自能生,抑氣旺而濕自能除,且氣旺而經自能調矣。方用健固湯。

    人參(五錢) 白茯苓(三錢) 白朮(一兩,土炒)
    巴戟(五錢,鹽水浸) 薏苡仁(三錢,炒)


    水煎。連服十劑,經前不泄水矣。此方補脾氣以固脾血,則血攝於氣之中,脾氣日盛,自能運\化其濕,濕既化為烏有,自然經水調和,又何至經前泄水哉!


    --------------------------------------------------------------------------------

    經前大便下血
    婦人有行經之前一日大便先出血者,人以為血崩之症,誰知是 經流於大腸乎!夫大腸與行經之路,各有分別,何以能入乎其中? 不知胞胎之係,上通心而下通腎,心腎不交,則胞胎之血,兩無所 歸,而心腎二經之氣,不來照攝,聽其自便,所以血不走小腸而走 大腸也。治法若單止大腸之血,則愈止而愈多;若擊動三焦之氣, 則更拂亂而不可止。蓋經水之妄行,原因心腎之不交;今不使水火 之既濟,而徒治其胞胎,則胞胎之氣無所歸,而血安有歸經之日! 故必大補其心與腎,便心腎之氣交,而胞胎之氣自不散,則大腸之 血自不妄行,而經自順矣。方用順經兩安湯。

    當歸(五錢,酒洗) 白芍(五錢,酒炒) 大熟地(五錢,九蒸)
    山萸肉(二錢,蒸) 人參(三錢) 白朮(五錢,土炒)
    麥冬(五錢,去心) 黑芥穗(二錢) 巴戟肉(一錢,鹽水浸)
    升麻(四分)


    水煎服。二劑大腸血止,而經從前陰出矣,三劑經止,而兼可 受妊矣。此方乃大補心肝腎三經之藥,全不去顧胞胎,而胞胎有所 歸者,以心腎之氣交也。蓋心腎虛則其氣兩分;心腎足則其氣兩合 ,心與腎不離,而胞胎之氣聽命於二經之攝,又安有妄動之形哉! 然則心腎不交,補心腎可也,又何兼補夫肝木耶?不知肝乃腎之子 心之母也,補肝則肝氣往來於心腎之間,自然上引心而下入於腎, 下引腎而上入於心,不啻介紹之助也。此便心腎相交之一大法門, 不特調經而然也,學者其深思諸。 若大便下血過多,精神短少,人愈消瘦,必係肝氣不舒,久鬱 傷脾,脾傷不能統血又當分別治之。方用補血湯,嫩黃耆二兩(生 熟各半),歸身四錢(酒洗,炒黑),杭芍炭二錢,焦白朮五錢( 土炒),杜仲二錢(炒斷絲),荊芥炭二錢,薑炭二錢,引用貫仲 炭一錢衝入服之,四劑必獲愈,愈後減半再服二劑。經入大腸必當 行經之際而大便下血也,初病血雖錯行精神必照常,若脾不統血精 神即不能照常矣,用者辨之。


    --------------------------------------------------------------------------------

    年未老經水斷
    經云:「女子七七而天癸絕。」有年未至七七而經水先斷者, 人以為血枯經閉也,誰知是心肝脾之氣鬱乎!使其血枯,安能久延 於人世。醫見其經水不行,妄謂之血枯耳,其實非血之枯,乃經之 閉也。且經原非血也,乃天一之水,出自腎中,是至陰之精而有至 陽之氣,故其色赤紅似血,而實非血,所以謂之天癸。世人以經為 血,此千古之誤,牢不可破,倘果是血,何不名之曰血水,而曰經 水乎!經水之名者,原以水出於腎,乃癸干之化,故以名之。無如 世人沿襲而不深思其旨,皆以血視之。然則經水早斷,似乎腎水衰 涸。吾以為心肝脾氣之鬱者,蓋以腎水之生,原不由於心肝脾,而 腎水之化,實有關於心肝脾。使水位之下無土氣以承之,則水濫滅 火,腎氣不能化;火位之下無水氣以承之,則火炎鍊金,腎氣無所 生;木位之下無金氣以承之,則木妄破土,腎氣無以成。倘心肝脾 有一經之鬱,則其氣不能入於腎中,腎之氣即鬱而不宣矣。況心肝 脾俱鬱,即腎氣真足而無虧,尚有茹而難吐之勢。則腎氣本虛,又 何能盈滿而化經水外泄耶!經日“亢則害”,此之謂也。此經之所 以閉塞有似乎血枯,而實非血枯耳。治法必須散心肝脾之鬱,而大 補其腎水,仍大補其心肝脾之氣,則精溢而經水自通矣。方用益經 湯。

    大熟地(一兩,九蒸) 白朮(一兩,土炒) 山藥(五錢,炒)
    當歸(五錢,酒洗) 白芍(三錢,酒炒) 生棗仁(三錢,搗碎)
    丹皮(二錢) 沙參(三錢) 柴胡(一錢)
    杜仲(一錢,炒黑) 人參(二錢)


    水煎。連服八劑而經通矣,服三十劑而經不再閉,兼可受孕。 此方心肝脾腎四經同治藥也。妙在補以通之,散以開之;倘徒補則 鬱不開而生火,徒散則氣益衰而耗精;設或用攻堅之劑,辛熱之品 ,則非徒無益,而又害之矣。


    妊娠
    妊娠惡阻
    婦人懷娠之後,惡心嘔吐,思酸解渴,見食憎惡,困倦欲臥, 人皆曰妊娠惡阻也,誰知肝血太燥乎!夫婦人受妊,本於腎氣之旺 也,腎旺是以攝精,然腎一受精而成娠,則腎水生胎,不暇化潤於 五臟;而肝為腎之子,日食母氣以舒,一日無津液之養,則肝氣迫 索,而腎水不能應,則肝益急,肝急則火動而逆也;肝氣既逆,是 以嘔吐惡心之症生焉。嘔吐縱不至太甚,而其傷氣則一也。氣既受 傷,則肝血愈耗,世人用四物湯治胎前諸症者,正以其能生肝之血 也。然補肝以生血,未為不佳,但生血而不知生氣,則脾胃衰微, 不勝頻嘔,猶恐氣虛則血不易生也。故於平肝補血之中,加以健脾 開胃之品,以生陽氣,則氣能生血,尤益胎氣耳。或疑氣逆而用補 氣之藥,不益助其逆乎!不知妊娠惡阻,其逆不甚,且逆是因虛而 逆,非因邪而逆也。因邪而逆者,助其氣則逆增;因虛而逆者,補 其氣則逆轉。況補氣於補血之中,則陰足以制陽,又何慮其增逆乎 !宜用順肝益氣湯。

    人參(一兩)  當歸(一兩,酒洗) 蘇子(一兩,炒,研)
    白朮(三錢,土炒) 茯苓(二錢) 熟地(五錢,九蒸)
    白芍(三錢,酒炒) 麥冬(三錢,去心) 陳皮(三分)
    砂仁(一粒,烘,研) 神曲(一錢,炒)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平,三劑全愈。此方平肝則肝逆除,補 腎則肝燥息,補氣則血易生。凡胎病而少帶惡阻者,俱以此方投之 無不安,最有益於胎婦,其功更勝於四物焉。

    蘇子一兩,疑是一錢之誤。


    --------------------------------------------------------------------------------

    妊娠浮腫
    妊婦有至五個月,肢體倦怠,飲食無味,先兩足腫,漸至遍身頭面俱腫,人以為濕氣便然也,誰知是脾肺氣虛乎!夫妊娠雖有按月養胎之分,其實不可拘於月數,總以健脾補肺為大綱。蓋脾統血,肺主氣,胎非血不蔭,非氣不生,脾健則血旺而蔭胎,肺清則氣旺而生子。茍肺衰則氣餒,氣餒則不能運\氣於皮膚矣;脾虛則血少,血少則不能運\血於肢體矣。氣與血兩虛,脾與肺失職,所以飲食難消,精微不化,勢必至氣血下陷,不能升舉,而濕邪即乘其所虛之處,積而成浮腫症,非由脾肺之氣血虛而然耶。治法當補其脾之血與肺之氣,不必袪濕,而濕自無不去之理。方用加減補中益氣湯。

    人參(五錢) 黃耆(三錢,生用) 柴胡(一錢)
    甘草(一分) 當歸(三錢,酒洗) 白朮(五錢,土炒)
    茯苓(一兩) 升麻(三分) 陳皮(三分)
    水煎。服四劑即愈,十劑不再犯。夫補中益氣湯之立法也,原是升提脾肺之氣,似乎益氣而不補血,然而血非氣不生,是補氣即所以生血。觀當歸補血湯用黃耆為君,則較著彰明矣。況濕氣乘脾肺之虛而相犯,未便大補其血,恐陰太盛而招陰也。只補氣而助以利濕之品,則氣升而水尤易散,血亦隨之而生矣。然則何以重用茯苓而至一兩,不凡以利濕為君乎?磋!磋!濕症而不以此藥為君,將以何者為君乎!況重用茯苓於補氣之中,雖曰滲濕,而仍是健脾清肺之意。且凡利水之品,多是耗氣之藥,而茯苓與參朮合,實補多於利,所以重用之以分濕邪,即以補氣血耳。


    --------------------------------------------------------------------------------

    妊娠少腹疼
    妊娠少腹作疼,胎動不安,如有下墮之狀,人只知帶脈無力也,誰知是脾腎之虧乎;夫胞胎雖係於帶脈,而帶脈實關於脾腎。脾腎虧損,則帶脈無力,胞胎即無以勝任矣。況人之脾腎虧損者,非飲食之過傷,即色欲之太甚。脾腎虧則帶脈急,胞胎所以有下墜之狀也。然則胞胎之係,通於心與腎,而不通於脾,補腎可也,何故補脾?然脾為後天,腎為先天,脾非先天之氣不能化,腎非後天之氣不能生,補腎而不補脾,則腎之精何以遽生也,是補後天之脾,正所以補先天之腎也;補先後二天之脾與腎,正所以固胞胎之氣與血,脾腎可不均補乎!方用安奠二天湯。

    人參(一兩,去蘆) 熟地(一兩,九蒸) 白朮(一兩,土炒)
    山藥(五錢,炒) 炙草(一錢) 山萸(五錢,蒸,去核)
    杜仲(三錢,炒黑) 枸杞(二錢) 扁豆(五錢,炒,去皮)


    水煎。服一劑而疼止,二劑而胎安矣。夫胎動乃脾腎雙虧之症 ,非大用參、朮、熟地補陰補陽之品,斷不能挽回於頃刻。世人往 往畏用參朮或少用,以冀建功,所以寡效。此方正妙在多用也。

    人參一兩,或以黨參代之,無上黨參者,以嫩黃耆代之。


    --------------------------------------------------------------------------------

    妊娠口乾咽疼
    妊婦至三四個月,自覺口乾舌燥,咽喉微痛,無津以潤,以至胎動不安,甚則血流如經水,人以為火動之極也,誰知是水虧之甚乎;夫胎也者,本精與血之相結可成,逐月養胎,古人每分經絡,其實均不離腎水之養,故腎水足而胎安,腎水虧而胎動。雖然腎水虧又何能動胎,必腎經之火動,而胎始不安耳。然而火之有餘,仍是水之不足,所以火炎而胎必動,補水則胎自安,亦所濟之義也。惟是腎水不能逮生,必須滋補肺金,金潤則能生水,而水有逢源之樂矣。水既有源泉混混;而火又何難制乎。再少加以清熱之品,則胎自無不安矣。方用潤燥安胎湯。

    熟地(一兩,九蒸) 生地(三錢,蒸) 炒山萸肉(五錢,蒸)
    麥冬(五錢,去心) 五味(一錢,炒) 阿膠(二錢,蛤粉炒)
    黃芩(二錢,酒炒) 益母(二錢)


    水煎。服二劑而燥息,再二劑而胎安。連服十劑,而胎不再動矣。此方專填腎中之精,而兼補肺。然補肺仍是補腎之意,故腎經不乾燥,則火不能灼,胎焉有不安之理乎!

    方極妙,用之立應。萬不可因咽病而加豆根,射干等藥;亦不可因過潤而加雲苓。
    --------------------------------------------------------------------------------妊娠吐瀉腹疼
    妊婦上吐下瀉,胎動欲墮,腹疼難忍,急不可緩,此脾胃虛極而然也。夫脾胃之氣虛,則胞胎無力,必有崩墜之虞。況又上吐下瀉,則脾與胃之氣,因吐瀉而愈虛,欲胞胎之無恙也得乎!然胞胎疼痛而究不至下墜者,何也?全賴腎氣之固也。胞胎係於腎而連於心,腎氣固則交於心,其氣通於胞胎,此胞胎之所以欲墜而不得也。且腎氣能固,則陰火必來生脾;,心氣能通,則心火必來援胃,脾胃雖虛而未絕,則胞胎雖動而不墮,可不急救其脾胃乎!然脾胃當將絕而未絕之時,只救脾胃而難遽生,更宜補其心腎之火,使之生土,則兩相接續,胎自固而安矣。方用援土固胎湯。

    人參(一兩) 白朮(二兩,土炒) 山藥(一兩,炒)
    肉桂(二錢,去粗,研) 制附子(五分) 續斷(三錢)
    杜仲(三錢,炒黑) 山萸(一兩,蒸,去核) 枸杞(三錢)
    菟絲子(三錢,酒炒) 砂仁(三粒,炒,研) 炙草(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泄止,二劑而諸病盡愈矣。此方救脾胃之土十之八,救心腎之火十之二也。救火輕於救土者,豈以土欲絕而火未甚衰乎?非也。蓋土崩非重劑不能援,火衰雖小劑而可助,熱藥多用,必有太燥之虞,不比溫甘之品也。況胎動係土衰而非火弱,何用太熱。妊娠忌桂附,是恐傷胎,豈可多用。小熱之品,計之以錢,大熱之品,計之以分者,不過用以引火,而非用以壯火也。其深思哉!
    --------------------------------------------------------------------------------

    妊娠子懸脅疼
    妊婦有懷抱憂鬱,以致胎動不安,兩脅悶而疼痛,如弓上弦,人止知是子懸之病也,誰知是肝氣不通乎!夫養胎半係於腎水,然非肝血相助,腎水實有獨力難支之勢。故保胎必滋腎水,而肝血斷不可不顧,使肝氣不鬱,則肝之氣不閉,而肝之血必旺,自然灌慨胞胎,合腎水而並協養胎之力。今肝氣因憂鬱而閉塞,則胎無血蔭,腎難獨任,而胎安得不上升以覓食,此乃鬱氣使然也。莫認為子之欲自懸,而妄用泄子之品,則得矣。治法宜開肝氣之鬱結,補肝血之燥乾,則子懸自定矣。方用解鬱湯。 人參(一錢) 白朮(五錢,土炒) 白茯苓(三錢)
    當歸(一兩,酒洗) 白芍(一兩,酒炒) 枳殼(五分,炒)
    砂仁(三粒,炒,研) 山梔子(三錢,炒) 薄荷(二錢)


    水煎。服一劑而悶痛除,二劑而子懸定,至三劑而全安。去梔子,再多服數劑不復發。此乃平肝解鬱之聖藥,鬱開則木不克土,肝平則火不妄動。方中又有健脾開胃之品,自然水精四布,而肝與腎有潤澤之機,則胞胎自無乾燥之患,又何慮上懸之不愈哉!方加薏仁三、四錢,尤妙。
    --------------------------------------------------------------------------------

    妊娠跌損
    妊婦有失足跌損,致傷胎元,腹中疼痛,勢如將墮者,人只知是外傷之為病也,誰知有內傷之故乎!凡人內無他症,胎元堅固,即或跌撲閃挫,依然無恙。惟內之氣血素虧,故略有閃挫,胎便不安。若止作閃挫外傷治,斷難奏功,且恐有因治而反墮者,可不慎與!必須大補氣血,而少加以行瘀之品,則瘀散胎安矣。但大補氣血之中,又宜補血之品多於補氣之藥,則無不得之。方用救損安胎湯。

    當歸(一兩,酒洗) 白芍(三錢,酒炒) 生地(一兩,酒炒)
    白朮(五錢,土炒) 炙草(一錢) 人參(一錢)
    蘇木(三錢,搗碎) 乳香(一錢,去油) 沒藥(一錢,去油)


    水煎。服一劑而疼痛止,二劑而勢不下墜矣,不必三劑也。此方之妙,妙在既能袪瘀而不傷胎,又能補氣補血,而不凝滯,周無通利之害,亦痊跌閃之傷,有益無損,大建奇功,即此方與。然不特治懷孕之閃挫也,即無娠閃挫,亦可用之。

    即用尋常白朮,土炒焦最妙,以其能理氣行血也。於白朮味過甘,不能理氣行血,用者知之


    --------------------------------------------------------------------------------

    妊娠小便下血病名胎漏
    妊婦有胎不動腹不疼,而小便中時常有血流出者,人以為血虛胎漏也,誰知氣虛不能攝血乎!夫血只能蔭胎,而胎中之蔭血,必賴氣以衛之,氣虛下陷,則蔭胎之血亦隨氣而陷矣。然則氣虛下陷,而血未嘗虛,似不應與氣同陷也。不知氣乃血之衛,血賴氣以固,氣虛則血無憑依,無憑依必燥急,燥急必生邪熱;血寒則靜,血熱則動,動則外出而莫能遏,又安得不下流乎!倘氣不虛而血熱,則必大崩,而不止些微之漏矣。治法宜補其氣之不足,而泄其火之有餘,則血不必止而自無不止矣。方用助氣補漏湯。

    人參(一兩) 白芍(五錢,酒炒) 黃芩(三錢,酒炒黑)
    生地(三錢,酒炒黑) 益母草(一錢) 續斷(二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血止,二劑再不漏矣。此方用人參以補陽氣,用黃芩以泄陰火。火泄則血不熱而無欲動之機,氣旺則血有依而無可漏之竅,氣血俱旺而和協,自然歸經而各安其所矣,又安有漏泄之患哉!

    補血不用當歸妙,以當歸之香燥也。


    --------------------------------------------------------------------------------妊娠子鳴
    妊婦懷胎至七八個月,忽然兒啼腹中,腰間隱隱作痛,人以為胎熱之過也,誰知是氣虛之故乎!治宜大補其氣,方用扶氣止啼湯。

    人參(一兩) 黃耆(一兩,生用) 麥冬(一兩,去心)
    當歸(五錢,酒洗) 橘紅(五分) 甘草(一錢)
    花粉(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啼即止,二劑不再啼。此方用人參、黃耆、麥冬以補肺氣,使肺氣旺,則胞胎之氣亦旺,胞胎之氣旺,則胞中之子氣有不隨母之氣以為呼吸者,未之有也。

    黃耆用嫩黃耆,不可用箭耆,箭耆係北口外苜蓿根。


    --------------------------------------------------------------------------------

    妊娠腰腹疼渴汗燥狂即子狂
    婦人懷妊有口渴汗出,大飲冷水,而煩躁發狂,腰腹疼痛,以致胎欲墮者,人莫不謂火盛之極也,抑知是何經之火盛乎?此乃胃火炎熾,熬煎胞胎之水,以致胞胎之水涸,胎失所養,故動而不安耳。夫胃為水谷之海,多氣多血之經,所以養五臟六腑者,蓋萬物皆生於土,土氣厚而物始生,土氣薄而物必死。然土氣之所以能厚者,全賴火氣之來生也;胃之能化水谷者,亦賴火氣之能化也。今胃中有火,宜乎生土,何以火盛而反致害乎?不知無火難以生土,而火又多能爍水。雖土中有火土不死,然亦必有水方不燥;使胃火太旺,必致爍乾腎水,土中無水,則自潤不足,又何以分潤胞胎;土爍之極,火勢炎蒸,犯心越神,兒胎受逼,安得不下墜乎!經所謂“二陽之病友心脾”者,正此義也。治法必須泄火滋水,使水氣得旺,則火氣自平,火平則汗、狂、燥、渴自除矣。方用息焚安胎湯。

    生地(一兩,酒炒) 青篙(五錢) 白朮(五錢,土炒)
    茯苓(三錢) 人參(三錢) 知母(二錢)
    花粉(二錢)
    水煎。服一劑而狂少平,二劑而狂大定,三劑而火盡解,胎亦安矣。此方藥料頗重,恐人慮不勝,而不敢全用,又不得不再為囑之。懷胎而火勝若此,非大劑何以能蠲,火不息則狂不止,而胎能安耶!況藥料雖多,均是滋水之味,益而無損,勿過慮也。


    --------------------------------------------------------------------------------

    妊娠多怒墮胎
    婦人有懷妊之後,未至成形,或已成形,其胎必墮,人皆曰氣血衰微,不能固胎也,誰知是性急怒多,肝火大動而不靜乎!夫肝本藏血。肝怒則不藏,不藏則血難固。蓋肝雖屬木,而木中實寄龍雷之火,所謂相火是也。相火宜靜不宜動,靜則安,動則熾。況木中之火,又易動而難靜。人生無日無動之時,即無日非動火之時。大怒則火益動矣,火動而不可止遏,則火勢飛揚,不能生氣養胎,而反食氣傷精矣;精傷財胎無所養,勢必不墜而不已。經所謂“少火生氣,壯火食氣”,正此義也。治法宜乎其肝中之火,利其腰臍之氣,便氣生失血而血清其火,則庶幾矣。方用利氣泄火湯。 人參(三錢) 白朮(一兩,土炒) 甘草(一錢)
    熟地(五錢,九蒸) 當歸(三錢,酒洗) 白芍(五錢,酒炒)
    芡實(三錢,炒) 黃芩(二錢,酒炒)
    水煎。服六十劑而胎不墜矣。此方名雖利氣而實補氣也。然補氣而不加以泄火之品,則氣旺而火不能平,必反害其氣也。故加黃芩於補氣之中以泄火;又有熟地、歸、芍以滋肝而壯水之主,則血不燥而氣得和,怒氣息而火自平,不必利氣而氣無不利,即無往而不利矣。

    性急怒多而不用舒肝藥者,以其有胎娠故也。經云:胎病則母病,胎安則母病自愈。所以妊娠一門總以補氣、養血、安胎為主,則萬病自除矣。


    小產
    行房小產
    妊婦因行房致小產血崩不止,人以為火動之極也,誰知是氣脫之故乎!血崩本於氣虛,火盛本於水虧,腎水既虧,則氣之生源涸矣;氣源既涸,而氣有不脫者乎?!此火動是標,而氣脫是本也。經云:「治病必求其本」,本固而標自立矣。若只以止血為主,而不急固其氣,則氣散不能速回,而血何由止!不大補其精,則水涸不能速長,而火且益熾,不揣其本,而齊其末,山未見有能濟者也。方用固氣填精湯。 人參(一兩) 黃耆(一兩,生用) 白朮(五錢,土炒)
    大熟地(一兩,九蒸) 當歸(五錢,酒洗) 三七(三錢,研末)
    荊芥穗(二錢,炒黑)


    水煎。服一劑而血止,二劑而身安,四劑則全愈。此方之妙,妙在不去清火,而惟補氣補精,其奏功獨神者,以諸藥溫潤能除大熱也。蓋熱是虛,故補氣自能攝血,補精自能止血,意在本也。 小產血期多由行房而致。若年逾四十參耆宜倍用,熟地宜減半用,以其氣虛火衰也,否則每令氣脫不救。凡有妊娠者,須忍欲謹避房事,萬勿自蹈危途,慎之!


    --------------------------------------------------------------------------------

    閃跌小產
    妊婦有跌撲閃挫,遂致小產,血流紫塊,昏暈欲絕者,人皆曰 瘀血作祟也,誰知是血室損傷乎!夫血室與胞胎相連,如唇齒之相 依。胞胎有傷,則血室亦損,唇亡齒寒,理有必然也。然胞胎傷損 而流血者,其傷淺\;血室傷損而流血者,其傷深。傷之淺\者,疼在 腹;傷之深者,暈在心。同一跌撲損傷,而未小產與已小產,治不 各不同。未小產而胎不安者,宜顧其胎,而不可輕去其血;已小產 而血大崩,宜散其瘀,而不可重傷其氣。蓋胎已墮血既脫,而血室 空虛,惟氣存耳。倘或再傷其氣,安保無氣脫之憂乎!經云:「血 為營,氣為衛」。使衛有不固,則營無依而安矣。故必補氣以生血 ,新血生而瘀血自散矣。方用理氣散絮湯。

    人參(一兩) 黃耆(一兩,生用) 當歸(五錢,酒洗)
    茯苓(三錢) 紅花(一錢) 丹皮(三錢)
    薑炭(五錢)


    水煎。服一劑而流血止,二劑而昏暈除,三劑而全安矣。此方用人參、黃耆以補氣,氣旺則血可攝也。用當歸,丹皮以生血,血生則瘀難留也。用紅花、黑薑以活血,血活則暈可除也。用茯苓以利水,水利則血易歸經也。

    胎未墮宜加杜仲(炒炭)一錢,續斷(炒黑)一錢;若胎已墮服原方。血崩不止,加貫眾炭三錢;若血璧心暈,加元胡炭一錢。


    --------------------------------------------------------------------------------

    大便乾結小產
    妊婦有口渴煩躁,舌上生瘡,兩唇腫裂,大便乾結,數日不得通,以致腹疼小產者,人皆曰大腸之火熱也,誰知是血熱爍胎乎!夫血所以養胎也,溫和則胎受其益,太熱則胎受其損。如其熱久爍之,則兒在胞胎之中,若有探湯之苦,難以存活,則必外越下奔,以避炎氣之逼迫,欲其胎之下墜也得乎!然則血蔭乎胎,則血必虛耗。血者陰也,虛則陽亢,亢則害矣。且血乃陰水所化,血日蔭胎,取給刻不容緩而火熾,陰水不能速生以化血,所以陰虛火動。陰中無非火氣,血中亦無非火氣矣,兩火相合,焚逼兒胎,此胎之所以下墜也。治法宜清胞中之火,補腎中之精,則可已矣。或疑兒已下墜,何故再顧其胞?血不蔭胎,何必大補其水?殊不知火動之極,以致胎墜,則胞中純是一團火氣,此火乃虛火也。實火可泄,而虛火宜於補中清之,則虛火易散,而真火可生。倘一味清涼以降火,全不顧胞胎之虛實,勢必至寒氣逼人,胃中生氣蕭索矣。胃乃二陽,資養五臟者也。胃陽不生,何以化精微以生陰水乎!有不變為勞瘵者幾希矣。方用加減四物湯。

    熟地(五錢,九蒸) 白芍(三錢,生用) 當歸(一兩,酒洗)
    川芎(一錢) 山梔子(一錢,炒) 山萸(二錢,蒸,去核)
    山藥(三錢,炒) 丹皮(三錢,炒)


    水煎。服四,五劑而愈矣。丹皮性極涼血,產後用之,最防陰凝之害,慎之!

    此方加條芩二錢,尤妙。


    --------------------------------------------------------------------------------畏寒腹疼小產
    妊婦有畏寒腹疼,因而墮胎者,人只知下部太寒也,誰知是氣虛不能攝胎乎!夫人生於火,亦養於火,非氣不充,氣旺則火旺,氣衰則火衰。人之所以坐胎者,受父母先天之真火也。先天之真火,即先天之真氣以成之。故胎成於氣,亦攝於氣,氣旺則胎牢,氣衰則胎墮,胎日加長,而氣日加衰,安得不墮哉!況又遇寒氣外侵,則內之火氣更微,火氣微則長養無資,此胎之不能不墮也。使當其腹疼之時,即用人參、乾薑之類,補氣袪寒,則可以疼止而胎安。無如人拘於妊娠之藥禁而不敢用,因致墮胎,而僅存幾微之氣,不急救氣,尚有何法。方用黃耆補氣湯。

    黃耆(二兩,生用) 肉桂(五分,去粗皮,研) 當歸(一兩,酒洗)


    水煎。服五劑愈矣。倘認定是寒,大用辛熱,全不補氣與血,恐過於燥熱,反致亡陽而變危矣。


    --------------------------------------------------------------------------------

    大怒小產
    妊婦有大怒之後,忽然腹疼吐血,因而墮胎;及墮胎之後,腹疼仍未止者,人以為肝之怒火未退也,誰知是血不歸經而然乎!夫肝所以藏血者也。大怒則血不能藏,宜失血而不當墮胎,何為失血而胎亦隨墮乎?不知肝性最急,血門不閉,其血直搗於胞胎,胞胎之系,通於心腎之間,肝血來衝,必斷絕心腎之路;胎因心腎之路斷,胞胎失水火之養,所以墮也。胎既墮矣,而腹疼如故者,蓋因心腎未接,欲續無計,彼此痛傷肝氣,欲歸於心而心不受,欲歸於腎而腎不納,故血猶未靜而疼無已也。治法宜引肝之血,仍入於肝,而腹疼自已矣。然徒引肝之血而不平肝之氣,則氣逆而不易轉,即血逆而不易歸也。方用引氣歸血湯。

    白芍(五錢,酒炒) 當歸(五錢,酒洗) 白朮(三錢,土炒)
    甘草(一錢) 黑芥穗(三錢) 丹皮(三錢)
    薑炭(五分) 香附(五分,酒炒) 麥冬(三錢,去心)
    鬱金(一錢,醋炒)


    水煎服。此方名為引氣,其實仍是引血也,引血亦所以引氣,氣歸於肝之中,血亦歸於肝之內,氣血兩歸,而腹疼自止矣。


    難產
    血虛難產
    妊娠有腹疼數日,不能生產,人皆曰氣虛力弱,不能送子出產門,誰知是血虛膠滯,胞中無血,兒難轉身乎!夫胎之成,成於腎臟之精;而胎之養,養於五臟六腑之血,故血旺則子易生,血衰則子難產。所以臨產之前,宜用補血之藥;補血而血不能遽生,必更兼補氣以生之,然不可純補其氣也,恐陽過於旺,則血仍不足,偏勝之害,必有升而無降,亦難產之漸也。防微杜漸,其惟氣血兼補乎。便氣血並旺,則氣能推送,而血足以濟之,是汪洋之中自不難轉身也,又何有膠滯之患乎!方用送子丹。 生黃耆(一兩) 當歸(一兩,酒洗) 麥冬(一兩,去心)
    熟地(五錢,九蒸) 川芎(三錢)


    水煎。服二劑而生矣。且無橫生倒產之患。此補血補氣之藥也。二者相較,補血之味,多於補氣之品。蓋補氣止用黃耆一味,其餘無非補血之品,血旺氣得所養,氣生血得所依,胞胎潤澤,自然易產;譬如舟遇水淺\之處,雖大用人力,終難推行,忽逢春水泛濫,舟自躍躍欲行,再得順風以送之,有不揚帆而迅行者乎!
    --------------------------------------------------------------------------------交骨不開難產
    妊婦有兒到產門,竟不能下,此危急存亡之時也,人以為胞胎先破,水乾不能滑利也,誰知是交骨不開之故乎!蓋產門之上,原有骨二塊,兩相斗合,名日交骨。未產之前,其骨自合,若天衣之無縫;臨產之際,其骨自開,如開門之見山。婦人兒門之肉,原自斜生,皮亦橫長,實可寬可窄可大可小者也。茍非交骨連絡,則兒門必然大開,可以手入探取胞胎矣。此交骨為兒門之下關,實婦人鎖鈅之鍵。此骨不閉,則腸可直下;此骨不開,則兒難降生。然而交骨之能開能合者,氣血主之也。血旺而氣衰,則兒雖向下而兒門不開

作者:

先唐文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十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严可均辑

陆游诗全集

  •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作者:陆游

东堂词

  •   ☆水调歌头(元会曲)  九金增宋重,八玉变秦余。//上手诏在廷云:六玺之用,尚循秦旧。千年清浸,洗净河洛出图书。一段升平光景,不但五星循轨,万点共连珠。//崇宁、大观之间,太史数奏五星循轨,众星顺乡,靡有错乱垂衣本神圣,补衮妙工夫。

      朝元去,锵环佩,冷云衢。芝房雅奏,仪凤矫首听笙竽。天近黄麾仗晓,春早红鸾扇暖,迟日上金铺。万岁南山色,不老对唐虞。

      ☆绛都春(太师生辰)  余寒尚峭。早凤沼冻开,芝田春到。茂对诞期,天与公春向廊庙。元功开物争春妙。付与秾华多少。召还和气,拂开霁色,未妨谈笑。

      缥缈。五云乱处,种雕菰向熟,碧桃犹小。雨露在门,光彩充闾乌亦好。宝熏郁雾城南道。天自锡公难老。看公身任安危,二十四考。

      ☆清平乐(千叶芝)

      九重寒少。烟暖丰瑶草。金井碧梧雏凤矫。南极人来最老。  衣冠远换裘毡。德随和气蝉连。万里同开寿域,一年三秀芝田。

      ☆清平乐

      重芳叠秀。风约仙云皱。椿不争年松与寿。共出皇家忠孝。

      仁深枯冷皆蒙。托根不倚东风。日照恩光万里,暖生塞草丛中。

      ☆清平乐

      镂烟翦雾。革甲E973无层数。苜蓿青深烦雪兔。引到祥华开处。

      仙人手翳朝阳。清都绛阙相将。来覆东封翠辇,好遮化日舒长。

      ☆清平乐

      九茎为寿。千叶前无有。叶叶年年看不朽。天与君王意厚。

      君恩雨露无边。玉筵暖接非烟。马向华山烽冷,人安草亦千年。

      ☆清平乐(绛河清)

      绛河千岁。一照升平事。万里青铜开碧霁。俯见南山晚翠。

      绀寒不翅湘酃。清于练静江澄。流向万年觞里,玉波可但如渑。  ☆清平乐

      银河秋浪。遥出昆仑上。忽变澄澜添碧涨。可道升平无象。

      黄云浊雾初开。荣光休气徘徊。试觅当时五老,金泥玉检将来。

      ☆清平乐  天连翠潋。九折玻璃软。回抱金堤清宛转。疑共蓬莱清浅。  吾君欲济如何。唐虞风顺无多。自有松舟桧楫,一帆三代同波。

      ☆清平乐(太师相公生辰)

      娟娟月满。冉冉梅花暖。春意初长寒力浅。渐拟芳菲满眼。

      当时吉梦重重。间生天子三公。付与人间桃李,年年管领春风。

      ☆清平乐

      瀛洲春酒。满酌公眉寿。日照沙堤春傍柳。恩暖朝天衮绣。

      东君著意丁宁。芳酸先许梅英。要就升平滋味,待公来进君羹。

      ☆清平乐

      雪余寒退。唯有青松在。春不加荣寒不悴。用舍如公都耐。

      流肪磊硌龟蛇。会留红日西斜。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清平乐(己卯长至作)

      流光电急。又过书云日。旧是天津花下客。老对山青水碧。

      而今转惜年华。迟阳为缓西斜。试问东君音信,晓寒犹压梅花。

      ☆清平乐(东堂月夕小酌,时寒秀亭下娑罗花盛开)

      云峰秀叠。露冷琉璃叶。北畔娑罗花弄雪。香度小桥淡月。

      与君踏月寻花。玉人双捧流霞。吸尽杯中花月,仙风相送还家。

      ☆清平乐(元夕)

      东风桂影。低拂姮娥镜。镜里妆寒酥粉莹。越恁十分端正。

      素光行处随人。柳边照见青春。一片笙箫何处,花阴定有遗簪。

      ☆清平乐(春兰用殊老韵)

      曲房青琐。浅笑樱桃破。睡起三竿红日过。冷了沈香残火。

      东风偏管伊家。剩教那与秾华。谁送一怀春思,玉台燕拂菱花。  ☆清平乐(送贾耘老、盛德常还郡。时饮官酒于东堂,二君许复过此)  杏花时候。庭下双梅瘦。天上流霞凝碧袖。起舞与君为寿。  两桥风月同来。东堂且没尘埃。烟艇何时重理,更凭风月相催。  ☆清平乐(春夜曲)

      兰堂灯灺。春入流苏夜。衣褪轻红闻水麝。云重宝钗未卸。

      知君不奈情何。时时慢转横波。一饷花柔柳困,枕前特地春多。

      ☆清平乐(与诸君小酌,烛下见花,戏作一首)

      风摇灺烬。吹下桃花影。醉倒碧铺眠碎锦。谁伴香迷酒凝。

      少年不解孤春。年来减尽春心。犹下绣帘遮定,不教风雨侵凌。

      ☆清平乐  桃夭杏好。似个人人好。淡抹胭脂眉不扫。笑里知春占了。  此情没个人知。灯前子细看伊。恰似云屏半醉,不言不语多时。  ☆清平乐(春晚与诸君饮)

      杯深莫厌。强看桃花面。记约阳和初一线。便恁芳菲满眼。

      明年春色重来。东堂花为谁开。我在芦花深处,钓矶雨绿莓苔。

      ☆清平乐

      锦屏夜夜。绣被熏兰麝。帐卷芙蓉长不下。垂尽银台蜡灺。

      脸痕微著流霞。瞢腾越恁秾华。破睡半残妆粉,月随雪到梅花。

      ☆浣溪沙(宴太守张公内翰作)  碧雾朦胧郁宝熏。和风容曳舞帘旌。花间千骑两朱轮。

      金马天材文作锦,玉堂仙骨气如冰。湖山何似使君清。

      ☆浣溪沙(慰圃观梅)  曾向瑶台月下逢。为谁回首矮墙东。春风吹酒退腮红。

      庾岭殷勤通远信,梅家潇洒有仙风。晚香都在玉杯中。

      ☆浣溪沙(新春四夜松斋小饮,微雪复止)

      谢女清吟压郢楼。楼前风转柳花球。学成舞态却多羞。  半落琼瑶天又惜,稍侵桃李蝶应愁。酒家先当翠云裘。

      ☆浣溪沙(仲冬朔日,独步花坞中,晚酌萧然,见樱桃有花)

      小圃韶光不待邀。早通消耗与含桃。晚来芳意半寒梢。  含笑不言春淡淡,试妆未遍雨萧萧。东家小女可怜娇。

      ☆浣溪沙(家人生日)

      日照遮檐绣凤凰。博山金暖一帘香。尊前光景为君长。  不信腊寒雕鬓影,渐匀春意上妆光。梅花长共占年芳。

      ☆浣溪沙(上元游静林寺)  花市东风卷笑声。柳溪人影乱于云。梅花何处暗香闻。

      露湿翠云裘上月,烛摇红锦帐前春。瑶台有路渐无尘。

      ☆浣溪沙(咏梅)

      月样婵娟雪样清。索强先占百花春。于中烛底好精神。

      多恨肌肤元自瘦,半残妆粉不B62C匀。十分全似那人人。  ☆浣溪沙(初春泛舟,时北山积雪盈尺,而水南梅林盛开)  水北烟寒雪似梅。水南梅闹雪千堆。月明南北两瑶台。

      云近恰如天上坐,魂清疑向斗边来。梅花多处载春回。

      ☆浣溪沙(寒食初晴东堂对酒)

      小雨初收蝶做团。和风轻拂燕泥干。秋千院落落花寒。  莫对清尊追往事,更催新火续余欢。一春心绪倚阑干。

      ☆浣溪沙(寒食初晴,桃杏皆已零落,独牡丹欲开)

      魏紫姚黄欲占春。不教桃杏见清明。残红吹尽恰才晴。

      芳草池塘新涨绿。官桥杨柳半拖青。秋千院落管弦声。

      ☆浣溪沙(八月十八夜东堂作)

      晚色寒清入四檐。梧桐冷碧到疏帘。小花未了烛花偏。

      瑶瓮孛堆春这里,锦屏屈曲梦谁边。熏笼香暖索衣添。

      ☆浣溪沙(九月十二夜务亭作)

      碧浸澄沙上下天。曲堤疏柳短长烟。月明不待十分圆。

      凿落未空牙板闹,阑干久凭夹衣寒。婵娟薄幸冷相看。  ☆浣溪沙(武康社日)

      碧户朱窗小洞房。玉醅新压嫩鹅黄。半青橙子可怜香。

      风露满帘清似水,笙箫一片醉为乡。芙蓉绣冷夜初长。

      ☆浣溪沙

      松菊秋来好在无。寄声猿鹤莫情疏。渊明不老久踟蹰。

      打鼓枫林谁作社,枕溪茅屋忆吾庐。去年醉倒倩人扶。

      ☆浣溪沙

      本是青门学灌园。生涯浑在乱山前。一犁春雨种瓜田。

      别后倩云遮鹤帐,来时和月寄渔船。旁人莫做长官看。

      ☆浣溪沙(泊望仙桥月夜舟中留客)

      晚色轻凉入画船。云峰飞尽玉为天。疏飙自为月褰帘。

      细酌流霞君且住,更深风月更清妍。为谁凄断小桥边。

      ☆浣溪沙(访吴中朋友)

      锦里无端无素书。长安秋晚忆家无。故人来此尚踟蹰。

      旧事殷勤休忘了,老来凄断恶消除。小楼雪夜记当初。  ☆浣溪沙(松斋夜雨留客,戏追往事)

      记得山翁往少年。青楼一笑万金钱。宝鞍逐月玉鞭寒。

      老对冻醪留客话,醉爬短发枕书眠。伴人松雨隔疏帘。  ☆浣溪沙(泛舟还余英馆)  烟柳风蒲冉冉斜。小窗不用著帘遮。载将山影转湾沙。

      略B46E断时分岸色,蜻蜓立处过汀花。此情此水共天涯。

      ☆浣溪沙(送汤词)

      蕙炷犹熏百和秾。兰膏正烂五枝红。风流云散太匆匆。

      仙草已添君胜爽,醉乡肯为我从容。剩风残月小庭空。

      ☆浣溪沙(泛舟)  银字笙箫小小童。梁州吹过柳桥风。阿谁劝我玉杯空。

      小醉径须眠锦瑟,夜归不用照纱笼。画船帘卷月明中。  ☆浣溪沙

      滟滟金波暖做春。疏疏烟柳瘦于人。柳边半醉不胜情。

      未解画船留待月,缓歌金缕细留云。将云带月入东门。  ☆浣溪沙(月夜对梅小酌)

      蜡烛花中月满窗。楚梅初试寿阳妆。麒麟为脯玉为浆。

      花影烛光相动荡,抱持春色入金觞。鸭炉从冷醉魂香。  ☆天香(宴钱塘太守内翰张公作)  进止详华,文章尔雅,金銮恩异群彦。尘断银台,天低鳌禁,最是玉皇香案。燕公视草,星斗动、昭回云汉。对罢宵分,又是金莲,烛引归院。

      年来偃藩江畔。赖湖山、慰公心眼。碧瓦千家,少借衤夸襦余暖。黄气珠庭渐满。望红日、长安殊不远。缓辔端门,青春未晚。

      ☆小重山(宴太守张公内翰作)

      碧瓦朱甍紫翠深。玻璃屏障里,锦为城。子胥英爽海涛横。玉堂人,于此劝春耕。

      五月政当成。岩廊将去路,肯留行。江山雄胜为公倾。公惜醉,风月若为情。

      ☆小重山(立春日欲雪)  谁劝东风腊里来。不知天待雪,恼江梅。东郊寒色尚徘徊。双彩燕,飞傍鬓云堆。

      玉冷晓妆台。宜春金缕字,拂香腮。红罗先绣踏青鞋。春犹浅,花信更须催。

      ☆小重山(春雪小醉)

      门外东风糁玉尘。曲房花气蔼,博山春。小槽珠滴桂椒芬。梅蕊绽,谁共醉中闻。

      睡起静无人。曲屏横远翠,锦为邻。十年旧事梦如新。红蕤枕,犹暖楚峰云。

      ☆小重山(家人生日)

      鹤舞青青雪里松。冰开龟在藻,绿蒙茸。一成不记蕊珠宫。蟠桃熟,应待几东风。

      玉酒紫金钟。非烟罗幕暖,宝熏秾。赠君春色腊寒中。君留取,长伴脸边红。

      ☆满庭芳(夏曲)

      烁石炎曦,过云急雨,院落槐午阴清。藕花开遍,绿细一池萍。槽下真珠溜溜,龙团破、河朔余酲。阑干外,梧桐叶底,金井辘轳声。

      盈盈。开雾帐,珊瑚连枕,云母围屏。对肌肤冰雪,自有凉生。翠袖风回画扇,拂香篆、虬尾斜横。北窗晚,娟娟静色,竹影上帘旌。  ☆满庭芳(西园月夜赏花)

      马络青丝,障开红锦,小晴初断香尘。芳醪满载,持烛有佳人。飞盖西园午夜,花梢冷、云月胧明。折还惜,留花伴月,占定可怜春。

      佳人。争插帽,已残芳树,犹缀余英。任红辞香散,蝶恨蜂瞋。醉也和春戴去,深院落、初馥炉熏。玉台畔,未教卸了,留映晚妆新。

      ☆摊声浣溪沙(天雨新晴,孙使君宴客双石堂,遣官奴试小龙茶)  日照门前千万峰。晴飙先扫冻云空。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

      定国精明过少壮,次公烦碎本雍容。听讼阴中苔自绿,舞衣红。

      ☆摊声浣溪沙

      窗倚目。适二柳当前,使君命伐之,霍然遂得众山之妙\\

      日转堂阴一线添。使君和气作春妍。只有北山轻带雪,见丰年。  残月夜来收不尽,行云早起更留连。急翦垂杨迎秀色,到窗前。  ☆摊声浣溪沙(吴兴僧舍竹下与王明之饮)

      雨色流香绕坐中。映阶疏竹一丛丛。不奈晚来萧瑟意,子猷风。

      潋滟满倾金凿落,淋漓从湿绣芙蓉。吸尽百川天上去,看长虹。

      ☆踏莎行(陈兴宗夜集,俾爱姬出幕)

      天质婵娟,妆光荡漾。御酥做出花模样。夭桃繁杏本妖妍,文鸳彩凤能偎傍。

      艾绿浓香,鹅黄新酿。缘云清切歌声上。夜寒不近绣芙蓉,醉中只觉春相向。

      ☆踏莎行(会宗园初见梅花)

      映竹幽妍,临池娟靓。芳苞先暖香初娠。南枝微弄雪精神,东君早寄春音信。  奔月仙标,乘烟远韵。玉台粉点和酥凝。从来清瘦可禁寒,为谁早把霞衣褪。

      ☆踏莎行(蜡梅)

      粟玉玲珑,雍酥浮动。芳跗染得胭脂重。风前兰麝作香寒,枝头烟雪和春冻。

      蜂翅初开,蜜房香弄。佳人寒睡愁和梦。鹅黄衫子茜罗裙,风流不与江梅共。  ☆踏莎行(正月五日定空寺观梅)

      景泮冰檐,情回瑶草。副能守得春来到。管曾独自索春怜,而今觑著东风笑。

      粉凝酥寒,云房睡觉。胭脂也不添些小。天真要与此花争,是伊占得春多少。

      ☆踏莎行(元夕)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踏莎行(早春即事)  阶影红迟,柳苞黄遍。纤云弄日阴晴半。重帘不卷篆香横,小花初破春丛浅。

      凤绣犹重,鸭炉长暖。屏山翠入江南远。醉轻梦短枕闲欹,绿窗窈窕风光转。

      ☆踏莎行(追往事)

      芳气霏微,薄衣料峭。何人正倚桃花笑。流红不出武陵溪,这回空与春风到。  尊俎全稀,风情终较。安仁老也谁知道。碧云无信失秦楼,旧时明月犹相照。

      ☆踏莎行(中秋玩月)

      碧树阴圆,绿阶露满。金波潋滟堆瑶盏。行云会事不飞来,长空一片琉璃浅。

      玉燕钗寒,藕丝袖冷。只应未倚阑干遍。随人全不似婵娟,桂花影里年年见。

      ☆玉楼春(戊寅重阳,病中不饮,惟煎小云团一杯,荐以菊花)

      西风吹冷沈香篆。门掩小晴红叶院。卧看黄菊送重阳,露重烟寒花未遍。

      衰翁病怯琉璃簟。日日愁侵霜鬓短。一杯菊叶小云团,满眼萧萧松竹晚。

      ☆玉楼春  句以侑茗饮。逮去年,曾登山高会。今年客东都,依逆旅主人舍,无游从,不复出门,不知时节之变。或云今日重九,起坐空庭月下,复取云团酌一杯。盖用仆故事,以送佳节。又作侑茶一首以和韵\\

      泥银四壁盘蜗篆。明月一庭秋满院。不知陶菊总开无,但见杜苔新雨遍。

      去年醉倒云为簟。未尽百壶惊日短。小云今夜伴牢愁,好在凤凰春未晚。  ☆玉楼春(赠孙守公素)

      三衢太守文章伯。七月政成如戏剧。坐中咳唾落珠玑,笔下神明飞霹雳。  才高莫恨溪山窄。且与燕公添秀发。风流前辈渐无多,好在魏公门下客。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玉楼春(定空寺赏梅)

      蕊珠宫里三千女。滴粉为春尘不住。月华冷处欲迎人,七里香风生满路。

      一枝谁寄长安去。想得韶光能几许。醉翁满眼玉玲珑,直到烟空云尽处。

      ☆玉楼春(立春日)

      小园半夜东风转。吹皱冰池云母面。晓披阊阖见朝阳,知向碧阶添几线。

      小烟弄柳晴先暖。残雪禁梅香尚浅。殷勤洗拂旧东君,多少韶华聊借看。

      ☆玉楼春(至盱眙作)

      长安回首空云雾。春梦觉来无觅处。冷烟寒雨又黄昏,数尽一堤杨柳树。

      楚山照眼青无数。淮口潮生催晓渡,西风吹面立苍茫,欲寄此情无雁去。  ☆玉楼春(三月三日雨夜觞客)

      一春花事今宵了。点检落红都已少。阿谁追路问东君,只有青青河畔草。  尊前不信韶华老。酒意妆光相借好。檐前暮雨亦多情,未做朝云容易晓。

      南歌子//正月二十八日定空寺赏梅暮霰寒依树,娇云冷傍人。江南谁寄一枝春。何似珑璁十里、更无尘。

      雨萼胭脂淡,香须蝶子轻。碧山归路小桥横。谁见暗香今夜、月胧明。

      ☆玉楼春(东堂小酌赋秋月)  庭下新生月,凭君把酒看。不须直待素团团。恰似那人眉样、秀弯环。

      冷射鸳鸯瓦,清欺翡翠帘。数枝烟竹小桥寒。渐见风吹疏影、过阑干。

      ☆玉楼春(席上和衢守李师文)

      绿暗藏城市,清香扑酒尊。淡烟疏雨冷黄昏。零落酴醿花片、损春痕。

      润入笙箫腻,春余笑语温。更深不锁醉乡门。先遣歌声留住、欲归云。☆八节长欢(送孙守公素)

      名满人间。记黄金殿,旧赐清闲。才高鹦鹉赋,风懔惠文冠。涛波何处试蛟鳄,到白头、犹守溪山。且做龚黄样度,留与人看。

      桃溪柳曲阴圆。离唱断、旌旗却卷春还。襦衤夸寄余温,双石畔、唯闻吏胆长寒。诗翁去,谁细绕、屈曲阑干。从今后、南来幽梦,应随月度云端。  ☆八节长欢(登高词)  泽国秋深。绣楹天近,坐久魂清。溪山绕尊酒,云雾浥衣襟。余霞孤雁送愁眼,寄寒闺、一点离心。杜老两峰秀处,短发疏巾。

      佳人为折寒英。罗袖湿、真珠露冷钿金。幽艳为谁妍,东篱下、却教醉倒渊明。君但饮,莫觑他、落日芜城。从教夜、龙山清月,端的便解留人。

      ☆蓦山溪(杨花)

      雪空毡径,扑扑怜飞絮。柔弱不胜春,任东风、吹来吹去。墙阴苑外,一片落谁家,叶依依,烟郁郁,依旧如张绪。  那人拈得,吹向钗头住。不定却飞扬,满眼前、搅人情愫。蜂儿蝶子,教得越轻狂,隔斜阳,点芳草,断送青春暮。

      ☆蓦山溪

      自吴兴刺史府与五县令舍,无得与东堂争广丽者。去年仆来,见其突兀出翳荟间,而菌生梁上,鼠走户内,东西两便室,蛛网黏尘,蒙络窗户。守舍者云:前大夫忧民劳苦,眠饭于簿书狱讼间。是堂也,盖无有大夫履声,姑以为田廪耳。又县圃有屋二十余间,倾挠于蒿艾中,鸱啸其上,狐吟其下,磨镰淬斧,以十夫日往夷之,才可入。欲以居人,则有覆压之患。取以为薪,则又可怜。试择其蝼蚁之余,加以斧斤,乃能为亭二,为庵、为斋、为楼各一,虽卑隘仅可容膝,然清泉修竹,便有远韵。又伐恶木十许根,而好山不约自至矣。乃以生远名楼、画舫名斋、潜玉名庵、寒秀、阳春名亭、花名坞、蝶名径。而叠石为渔矶,编竹为鹤巢,皆在北池上。独阳春西窗得山最多,又有酴醿一架。仆顷少时喜笔砚浅事,徒能诵古人纸上语,未尝与天下史师游,以故邑人甚愚其令,不以寄枉直。虽有疾苦,曾不以告也。庭院萧然,鸟雀相呼,仆乃得饱食晏眠,无所用心于东堂之上。戏作长短句一首,托其声于蓦山溪云。\\

      东堂先晓,帘挂扶桑暖。画舫寄江湖,倚小楼、心随望远。水边竹畔,石瘦藓花寒,秀阴遮,潜玉梦,鹤下渔矶晚。

      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彩笔赋阳春,看藻思、飘飘云半。烟拖山翠,和月冷西窗,玻璃盏,蒲萄酒,旋落酴醿片。

      ☆蓦山溪(上元词)

      婵娟不老,依旧东风面。华烛下珠軿,盛寒里、春光一片。不教暮景,也似每常来,水精宫,银色界,今夜分明见。

      碧街如水,人影花凌乱。谁在柳阴中,小妆寒、落梅数点。诗翁独倚,十二玉阑干,露蒙蒙,云冉冉,千嶂琉璃浅。

      ☆蓦山溪(元夕词)

      梅花初谢,雪后寒微峭。谁送一城春,绮罗香、风光窈窕。插花走马,天近宝鞭寒,金波上,玉轮边,不是红尘道。

      玻璃山畔,夜色无由到。深下水晶帘,拥严妆、铅华相照。珠楼缈缈,人月两婵娟,尊前月,月中人,相见年年好。

      ☆临江仙(宿僧舍)

      古寺长廊清夜美,风松烟桧萧然。石阑干外上疏帘。过云闲窈窕,斜月静婵娟。

      独自徘徊无个事,瑶琴试奏流泉。曲终谁见枕琴眠。香残虬尾细,灯暗玉虫偏。  ☆临江仙(客有逢故人者,代书其情)

      莫恨那回容易别,不妨久远情肠。为人留下旧风光。花枝长好在,馥馥十年香。  便是旧时帘外月,却来小槛低窗。朦胧影里淡梳妆。相看如梦寐,回首乍思量。☆剔银灯(同公素赋,侑歌者以七急拍七拜劝酒)

      帘下风光自足。春到席间屏曲。瑶瓮酥融,羽觞蚁闹,花映酃湖寒绿。汨罗愁独。又何似、红围翠簇。  聚散悲欢箭速。不易一杯相属。频剔银灯,别听牙板,尚有龙膏堪续。罗熏绣馥。锦瑟畔、低迷醉玉。

      ☆水调歌头(拟饶州法曹掾作)  金马空故事,方朔漫多端。三千牍在,玉殿何日赐清闲。难恋长安钟漏,谁借青云咳唾,拂袖且东还。笑杀长缨使,复转出秦关。

      吾道在,虽不遇,面何惭。雒阳年少,高论难与绛侯谈。富贵暂饶先手,唏尽草头秋露,掩鼻出东山。且饱鲸鱼脍,风月过江南。

      ☆水调歌头(登衢州双石堂呈孙八太守公素)  谢安涵雅量,叔夜赋刚肠。清宵假寐,应笑长孺卧淮阳。尽彻东平屏障,不废南楼谈咏,宴寝自凝香。庭下一B636土,须避赤帷裳。

      双石健,含古色,照新堂。百年乔木阴下,僵立两蛟苍。目送千山爽气,帘卷一城风月,杖履合彷徉。他日峨眉秀,相望隔明光。//孙发厅事前古冢,得双石,因以为堂名。石上有昔人题识云:叠峨眉山于文会堂前。  ☆浣溪沙

      竹送秋声入小窗。香迷夜色暗牙床。小屏风掩烛花长。

      雁过故人无信息,酒醒残梦寄凄凉。画桥露月冷鸳鸯。

      ☆武陵春  维岳分公英特气,万丈拂长虹。丙魏萧曹总下风。千载友夔龙。

      宝熏女弱翠昏帘绣,嘉颂佩绅同。不用黄精扫鬓中。元是黑头翁。

      ☆武陵春

      迎得春来闻好语,贺燕立帘钩。转蕙风光柳弄柔。喜气与春游。

      万钱珍鼎期公饭,天自寿留侯。文物升平速置邮。江左属风流。//王俭云:江左风流宰相,唯有谢安。

      ☆武陵春

      银浦流云初度月,空碧挂团团。照夜珠胎贝阙寒。光彩满长安。

      春风为拂新沙路,珂马款天关。篆印金窠红屈盘。嵬磊押千官。  ☆玉楼春

      今朝何以为公寿。极贵长年公素有。庭阶不乏长芝兰,少翁又是廷臣右。

      三能粲粲依魁秀。八柱巍巍蟠地厚。皇家卜册万斯年,年光长转洪钧手。

      ☆玉楼春  我公两器兼文武。谈笑岩廊无治古。红颜绿发已官高,赤舄绣裳今仲父。

      我欲形容无妙语。颂穆清风须吉甫。望公聊比泰山云,岁岁年年天下雨。

      ☆玉楼春

      压玉为浆麟作□。珠树琼葩长不谢。翠帘绣暖燕归来,宝鸭花香蜂上下。

      沙堤佩马催公驾。月白风清天不夜。重来赫赫照岩廊,不动堂堂凝太华。  ☆秦楼月(月下观花)

      蔷薇折。一怀秀影花和月。花和月。著人浓似,粉香酥色。

      绿阴垂幕帘波叠。微风过竹凉吹发。凉吹发。无人分付,这些时节。

      ☆遍地花(孙守席上咏牡丹)  白玉阑边自凝伫。满枝头、彩云雕雾。甚芳菲、绣得成团,砌合出、韶华好处。

      暖风前、一笑盈盈,吐檀心、向谁分付。莫与他、西子精神,不枉了、东君雨露。

      ☆夜游宫

      峰,因德后归,以此语鹤,便知仆居此不落寞也\\

      长记劳君送远。柳烟重、桃花波暖。花外溪城望不见。古槐边,故人稀,秋鬓晚。

      我有凌霄伴。在何处、山寒云乱。何不随君弄清浅。见伊时,话阳春,山数点。☆诉衷情(三月八日仲存席上见吴家歌舞)

      花阴柳影映帘栊。罗幕绣重重。行云自随语燕,回雪趁惊鸿。

      银字歇,玉杯空。蕙烟中。桃花髻暖,杏叶眉弯,一片春风。  ☆诉衷情(七夕)  短疏萦绿象床低。玉鸭度香迟。微云淡著河汉,凉过碧梧枝。

      秋韵起,月阴移。下帘时。人间天上,一样风光,我与君知。

      ☆醉花阴(孙守席上次会宗韵)

      檀板一声莺起速。山影穿疏木。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  劝君对客杯须覆。灯照瀛洲绿。西去玉堂深,魄冷魂清,独引金莲烛。

      ☆醉花阴  金叶犹温香未歇。尘定歌初彻。暖透薄罗衣,一霎清风,人映团团月。

      持杯试听留春阕。此个情肠别。分付与莺莺,劝取东君,停待芳菲节。

      ☆减字木兰花(正月十七日,孙守约观残灯。是夕灯火甚盛,而雪消雨作)

      暖风吹雪。洗尽碧阶今夜月。试觅云英。更就蓝桥借月明。

      从教不借。自有使君家不夜。谁道由天。光景随人特地妍。  ☆减字木兰花(留贾耘老)  曾教风月。催促花边烟棹发。不管花开。月白风清始肯来。

      既来且住。风月闲寻秋好处。收取凄清。暖日阑干助梦吟。//耘老梦中尝作诗。

      ☆减字木兰花(李家出歌人)

      小桥秀绝。露湿芙蕖花上月。月下人人。花样精神月样清。

      谁言见惯。到了司空情不慢。丞相瞋无。若不瞋时醉倩扶。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殢人娇

      雪做屏风,花为行帐。屏帐里、见春模样。小晴未了,轻阴一饷。酒到处、恰如把春拈上。

      官柳黄轻,河堤绿涨。花多处、少停兰桨。雪边花际,平芜叠幛。这一段、凄凉为谁怅望。

      ☆殢人娇(约归期偶参差戏作寄内)  短棹犹停,寸心先往。说归期、唤做的当。夕阳下地,重城远样。风露冷、高楼误伊等望。

      今夜孤村,月明怎向。依还是、梦回绣幌。远山想像。秋波荡漾。明夜里、与伊画著眉上。☆惜分飞(富阳水寺秋夕望月)

      山转沙回江声小。望尽冷烟衰草。梦断瑶台晓。楚云何处英英好。

      古寺黄昏人悄悄。帘卷寒堂月到。不会思量了。素光看尽桐阴少。

      ☆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惜分飞(酒家楼望其南有佳客,招之不至)

      花影低徊帘幕卷。惯了双来燕燕。惊散雕阑晚。雨昏烟重垂杨院。

      云断月斜红烛短。望断真个望断。情寄梅花点。趁风吹过楼南畔。

      ☆惜分飞

      恰则心头托托地。放下了日多萦系。别恨还容易。袖痕犹有年时泪。

      满满频斟乞求醉。且要时闲忘记。明日刘郎起。马蹄去便三千里。☆蝶恋花(听周生鼓琵琶)

      闻说君家传窈窕。秀色天真,更夺丹青妙。细意端相都总好。春愁春媚生颦笑。

      琼玉胸前金凤小。那得殷勤,细托琵琶道。十二峰云遮醉倒。华灯翠帐花相照。

      ☆蝶恋花(秋晚东归,留吴会甚久,无一人往还者)

      江接寒溪家已近。想见秋琰,松菊荒三径。目送吴山秋色尽。星星却入双蓬鬓。

      凫短鹤长真个定。勋业来迟,不用频看镜。懒出问人人不问。绿尊倒尽横书枕。

      ☆蝶恋花(戊寅秋寒秀亭观梅)  相见江南情不少。尔许多时,怪得无消耗。淡日暖云句引到。阑干寂寞怜春小。

      宫面可B62C匀画了。粉瘦酥寒,一段天真好。唤起玉儿娇睡觉。半山残月南枝晓。  ☆蝶恋花(寒食)  红杏梢头寒食雨。燕子泥新,不住飞来去。行傍柳阴闻好语。莺儿穿过黄金缕。

      桑落酒寒杯懒举。总被多情,做得无情绪。春过二分能几许。银台新火重帘暮。

      ☆蝶恋花(东堂下牡丹,仆所栽者,清明后见花)

      三叠阑干铺碧瓦。小雨新晴,才过清明后。初见花王披衮绣。娇云瑞日明春昼。

      彩女朝真天质秀。宝髻微遍,风卷霞衣皱。莫道东君情最厚。韶光半在东堂手。

      ☆蝶恋花(春夜不寐)

      红影斑斑吹锦片。露叶烟梢,寒月娟娟满。更起绕庭行百遍。无人只有栖莺见。

      觅个薄情心对换。愁绪偏长,不信春宵短。正是碧云音信断。半衾犹赖香熏暖。☆蝶恋花(席上和孙使君。孙暮春当受)

      代城上春云低阁雨。渐觉春随,一片花飞去。素颈圆吭莺燕语。不妨缓缓歌金缕。

      堕纪颓纲公已举。但见清风,萧瑟随谈绪。借寇假饶天不许。未须忙遣韶华暮。☆蝶恋花(送茶)

      花里传觞飞羽过。渐觉金槽,月缺圆龙破。素手转罗酥作颗。鹅溪雪绢云腴堕。

      七盏能醒千日卧。扶起瑶山,嫌怕香尘涴。醉色轻松留不可。清风停待些时过。☆蝶恋花(欹枕)

      不雨不晴秋气味。酒病秋怀,不做醒忪地。初换夹衣围翠被。蔷薇水润衙香腻。

      旋折秋英餐露蕊。金缕虬团,更试康王水。幽梦不来寻小睡。无言划尽屏山翠。  ☆更漏子(熏香曲)

      玉狻猊,金叶暖。馥馥香云不断。长下著,绣帘重。怕随花信风。

      傍蔷薇,摇露点。衣润得香长远。双枕凤,一衾鸾。柳烟花雾间。  ☆更漏子(初秋雨后闻鹤唳)

      绿窗寒,清漏短。帐底沈香火暖。残烛暗,小屏弯。云峰遮梦还。

      那些愁,推不去。分付一檐寒雨。檐外竹,试秋声。空庭鹤唤人。  ☆更漏子(和孙公素泛舟观竞渡)

      柳藏烟,云漏日。寒满雕盘玉食。风卷旆,水摇天。鱼龙挟彩船。  水边人,波面乐。太守与民同乐。春好处,总随轩。花中谁状元。|《京妓以色胜者为状元红》|☆西江月(次韵孙使君赏花见寄,时仆武康待次)

      花下春藏五马,松间风落双凫。兵厨玉帐卷酃湖。人醉碧云欲暮。

      归去聊登文石,翱翔便是天衢。雅歌谁解继投壶。桃李无言满路。  ☆西江月(县圃小酌)  烟雨半藏杨柳,风光初到桃花。玉人细细酌流霞。醉里将春留下。

      柳畔鸳鸯作伴,花边蝴蝶为家。醉翁醉里也随他。月在柳桥花榭。  ☆西江月(长安秋夜与诸君饮,分题作)  雨后夹衣初冷,霜前细菊浑斑。觚棱清月绣团环。万里长安秋晚。

      槽下内家玉滴,盘中江国金丸。春容著面作微殷。烛影红摇醉眼。  ☆西江月(侑茶词)

      席上芙蓉待暖,花间EC72褭还嘶。劝君不醉且无归。归去因谁惜醉。

      汤点CB69心未老,乳堆盏面初肥。留连能得几多时。两腋清风唤起。

      ☆青玉案(新凉)

      芙蕖花上濛濛雨。又冷落、池塘暮。何处风来摇碧户。卷帘凝望,淡烟疏柳,翡翠穿花去。

      玉京人去无由驻。恁独坐、凭阑处。试问绿窗秋到否。可人今夜,新凉一枕,无计相分付。

      ☆青玉案(竹间戏作)

      玉婴初有排云分。向晚色、娟娟静。秋入风枝清不尽。月和粉露,徘徊孤映,独夜扶疏影。

      子猷风调全相称。是彼此、无凡韵。玉勒前头花柳近。水边石上,冷依烟雨,时有幽人问。☆青玉案(戏赠醉妓)

      玉人为我殷勤醉。向醉里、添姿媚。偏著冠儿钗欲坠。桃花气暖,露浓烟重,不自禁春意。

      绿榆阴下东行水。渐渐近、凄凉地。明月侵床愁不睡。眉儿吃皱,为谁无语,阁住阳关泪。☆青玉案

      今宵月好来同看。月未落、人还散。把手留连帘儿畔。含羞和恨转娇盼。恁花映春风面。

      相思不用宽金钏。也不用、多情似玉燕。问取婵娟学长远。不必清光夜夜见。但莫负、团圆愿。

      ☆河满子(夏曲)

      急雨初收珠点。云峰巉绝天半。辘轳金井卷甘冽,帘外翠阴遮遍。波翻水精重帘,秋在琉璃双簟。

      漏永流花缓缓。未放崦嵫晼晚。红荷绿芰暮天好,小宴水亭风馆。云乱香喷宝鸭,月冷钗横玉燕。

      ☆谒金门(昔游)

      灯雾里。老去昔游不记。月似旧时人不似。小楼何处是。

      归卧晚香翠被。玉酒著人小醉。欲睡先来都不睡。此情那恁地。  ☆七娘子(舟中早秋)

      山屏雾帐玲珑碧。更绮窗、临水新凉入。雨短烟长,柳桥萧瑟。这番一日凉一日。

      离多绿鬓多时白。这离情、不似而今惜。云外长安,斜晖脉脉。西风吹梦来无迹。☆七娘子(和贺方回登月波楼)  月光波影寒相向。借团团、与做长壕样。此老南楼,风流可想。殷勤冰彩随人上。

      欲同次道倾家酿。有兵厨、玉盎金波涨。云外归鸿,烟中飞桨。五湖秋兴心先往。

      ☆雨中花(下汴月夜)  寒浸东倾不定。更奈舻声催紧。堤树胧明孤月上,暗淡移船影。  旧事十年愁未醒。渐老可禁离恨。今夜谁知风露里,目断云空尽。

      ☆雨中花(武康秋雨池上)

      池上山寒欲雾。竹暗小窗低户。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

      白酒浮蛆鸡涿黍。问陶令、几时归去。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

      ☆夜行船(雨夜泊吴江,明日过垂虹亭)

      寒满一衾谁共。夜沈沈、醉魂朦松。雨呼烟唤付凄凉,又不成、那些好梦。

      明日烟江□暝E755。扁舟系、一行螮蝀。季鹰生事水氵弥漫,过鲈船、再三目送。

      ☆夜行船(余英溪泛舟)

      弄水余英溪畔。绮罗香、日迟风慢。桃花春浸一篙深,画桥东、柳低烟远。

      涨绿流红空满眼。倚兰桡、旧愁无限。莫把鸳鸯惊飞去,要歌时、少低檀板。

      ☆鹊桥仙(春院)

      红摧绿挫,莺愁蝶怨,满院落花风紧。醉乡好梦恰瞢腾,又冷落、一成吹醒。  柔红不耐,暗香犹好,觑著翻成不忍。春心减尽眼长闲,更肯被、游丝牵引。

      ☆鹊桥仙(烛下看花)  水精帘外,沈香阑畔,新下红油画幕。百花何处避芳尘,便独自、将春占却。

      月华淡淡,夜寒森森,犹把红灯照著。醉时从醉不归家,贤守定、不教冷落。

      ☆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

      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

      枕畔风摇绿户。唤人醒、不教梦去。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烛影摇红(送会宗)

      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

      门掩绿苔应遍。为黄花、频开醉眼。橘奴无恙,蝶子相迎,寒窗日短。//会宗小斋名梦蝶,前植橘,东偏甚广。

      ☆烛影摇红(归去曲)

      鬓绿飘萧,漫郎已是青云晚。古槐阴外小阑干,不负看山眼。

      此意悠悠无限。有云山、知人醉懒。他年寻我,水边月底,一蓑烟短。

      ☆忆秦娥(冬夜宴东堂)

      醉醉。醉击珊瑚碎。花花。先借春光与酒家。

      夜寒我醉谁扶我。应抱瑶琴卧。清清。揽月吟风不用人。

      ☆忆秦娥(二月二十三日夜松轩作)

      夜夜。夜了花朝也。连忙。指点银瓶索酒尝。

      明朝花落知多少。莫把残红扫。愁人。一片花飞减却春。

      ☆武陵春(正月二日,天寒欲雪,孙使君置酒作乐,宾客插花剧饮,明日当立春)

      城上落梅风料峭,寒馥逼清尊。爽兴天教属使君。雪意压歌云。

      插帽殷罗金缕细,燕燕早随人。留取笙歌直到明。莲漏已催春。

      ☆武陵春(正月十四日夜孙使君席上观雪,继而月复明)

      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剩落瑶花衫月明。嫌怕有纤尘。

      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  ☆武陵春(正月七日,武都雪霁立春)

      春在前村梅雪里,一夜到千门。玉佩琼琚下冷云。银界见东君。

      桃花髻暖双飞燕,金字巧宜春。寂寞溪桥柳弄晴。老也探花人。

      ☆点绛唇(月波楼中秋作)

      高柳横斜,冷光凌乱摇疏翠。露荷珠缀。照见鸳鸯睡。

      □□□□,□□□□□。□□□。□□□□。□□□□□。

      ☆点绛唇(家人生日)

      柏叶春醅,为君亲酌玻璃盏。玉箫牙管。人意如春暖。

      鬓绿长留,不使韶华晚。春无限。碧桃花畔。笑看蓬莱浅。

      ☆点绛唇(月波楼重九作)

      手抚归鸿,坐临烟雨帘旌润。气清天近。云日温阑楯。

      压玉浮金,一醉留青鬓。风光胜。淡妆人靓。眉黛生秋晕。

      ☆点绛唇(家人生日)

      何处君家,蟠桃花下瑶池畔。日迟烟暖。占得春长远。

      几见花开,一任年光换。今年见。明年重见。春色如人面。

      ☆点绛唇(武都静林寺妙峰亭席上作。假山前引水,激起数尺)

      秀岭寒青,冷泉凌乱催秋意。佩环声里。无限真珠碎。

      叹我平生,识尽闲滋味。来闲地。为君一醉。万事浮云外。

      ☆点绛唇(醉中记游一处,复寻不果)

      小院重帘,那回来处花相向。迟迟一饷。记得春模样。

      昨夜月明,应照芙蓉帐。空凝望。蜂劳蝶攘。谁在花枝上。

      ☆点绛唇(惠山夜月赠鼓琴者,时作流水弄。)

      弄绣岭横秋,玉螭吹暑迎凉气。碧崖流水。流入春葱指。

      半倚朱弦,微ED51连环珥。通深意。月明风细。分付知音耳。

      ☆如梦令

      深苑重调弦管。不觉银台烛短。相对有金波,天畔杯中都满。人远。人远。醉倚阑干玉冷。

      ☆玉楼春(红梅)

      当日岭头相见处。玉骨冰肌元淡伫。近来因甚要浓妆,不管满城桃杏妒。

      酒晕脸霞春暗度。认是东皇偏管顾。生罗衣褪为谁羞,香冷熏炉都不觑。

      ☆生查子(登高词)

      鲈蟹正肥时,烟雨新凉日。露蕊郁金黄,云液蒲萄碧。

      此日古为佳,此醉君宁惜。高挂水精帘,尽放秋光入。

      ☆生查子(春日)

      日照小窗纱,风动重帘绣。宝炷暮云迷,曲沼晴漪皱。  烟暖柳醒忪,雪尽梅清瘦。恰是可怜时,好似花秾后。

      ☆生查子  钗上燕犹寒,胜里红偏小。恰有尔多春,不许群花笑。

      酒面粉酥融,香袖金泥罩。芳意已潜通,残雪犹相照。  ☆生查子(富阳道中)

      春晚出山城,落日行江岸。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

      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

      ☆生查子

      花地锦斑残,月箔波凌乱。斗鸭玉阑旁,扑兽金炉畔。

      小醉奈春何,轻梦催云散。却步蕙兰中,应被鸳鸯见。

      ☆浪淘沙(生日)

      深院绣帘垂。前日春归。画桥杨柳弄烟霏。池面东风先解冻,龟上涟漪。  酒潋玉东西。香暖狻猊。远山郁秀入双眉。待看碧桃花烂漫,春日迟迟。☆菩萨蛮(次韵秀倅。送别)

      玉卮细酌流霞湿。金钗翠袖勤留客。行色小梅残。官桥杨柳寒。

      赐环宣室夜。看落金莲灺。人记海听康。流风秀水旁。☆菩萨蛮(代赠)  端端正正人如月。孜孜媚媚花如颊。花月不如人。眉眉眼眼春。

      沈香添小炷。共挹熏炉语。香解著人衣。君心蝴蝶飞。

      ☆菩萨蛮(定空赏梅)

      含章檐下眉如月。融酥和粉描疏雪。桃杏莫争春。凌风台畔人。

      如今千万树。零乱孤村雨。和雨滴瑶觞。归来肌骨香。

      ☆菩萨蛮(重阳)  淡烟疏雨东篱晓。菊团凄露真珠小。青蕊抱寒枝。因谁特故迟。  曾是骚人盼。羞做茱萸伴。揉破郁金黄。与君些子香。

      ☆菩萨蛮

      溪山不尽知多少。遥峰秀叠寒波渺。携酒上高台。与君开壮怀。

      枉做悲秋赋。醉后悲何处。白发几黄花。官裘付酒家。  ☆菩萨蛮(富阳道中)

      春潮曾送离魂去。春山曾见伤离处。老去不堪愁。凭阑看水流。

      东风留不住。一夜檐前雨。明日觅春痕。红疏桃杏村。

      ☆菩萨蛮(新城山中雨)

      云山沁绿残眉浅。垂杨睡起腰肢软。不见玉妆台。飞花将梦来。

      行云何事恶。雨透罗衣薄。不忍湿残春。黄莺啼向人。

      ☆菩萨蛮(赠舞姬)

      当时学舞钧天部。惊鸿吹下江湖去。家住百花桥。何郎偏与娇。

      杏梁尘拂面。牙板闻莺燕。劝客玉梨花。月侵钗燕斜。

      ☆渔家傲(戊寅冬,以病告卧潜玉,时时策杖寒秀亭下,作渔家傲三首)

      年少莫寻潜玉老。无才无艺烦君笑。暖过茅檐霜日晓。休起早。竹间尽日无人到。

      别径小峰孤碧峭。曲沟浅浸寒清绕。此老相看情不少。浑忘了。浑教忘了长安道。

      ☆渔家傲

      恰则小庵贪睡著。不知风撼梅花落。一点儿春吹去却。香约略。黄蜂犹抱红酥萼。  绕遍寒枝添索寞。却穿竹径随孤鹤。守定微官真个错。从今莫。从今莫负云山约。

      ☆渔家傲

      鬓底青春留不住。功名薄似风前絮。何似瓮头春没数。都占取。只消一纸长门赋。

      寒日半窗桑柘暮。倚阑目送繁云去。却欲载书寻旧路。烟深处。杏花菖叶耕春雨。

      ☆于飞乐(和太守曹子方)

      水边山,云畔水,新出烟林。送秋来、双桧寒阴。桧堂寒,香雾碧,帘箔清深。放衙隐几,谁知共、云水无心。

      望西园,飞盖夜,月到清尊。为诗翁、露冷风清。退红裙,云碧袖,花草争春。劝翁强饮,莫孤负、风月留人。  ☆于飞乐(代人作别后曲)

      记瞢腾,浓睡里,一片行云。未多时、梦破云惊。听辘轳,声断也,井底银瓶。不如罗带,等闲便、结得同心。

      系画船,杨柳岸,晓月亭亭。记阳关、断韵残声。被西风,吹玉枕,酒魄还清。有些言语,独自个、说与谁应。

      ☆于飞乐(别筵赠歌妓姊妹)

      并梅兄,双蝶子,烟缕衫轻。凤凰钗、缭绕香云。淡梳妆,□得恁,雪腻酥匀。揉春捻就,更是他、花与精神。

      黛尖低,桃萼破,微笑轻颦。早做成、役梦劳魂。好风前,佳月下,莫忘行人。扁舟去也,没个事、多样离情。  ☆阮郎归(惜春)

      映阶芳草净无尘。新晴隔柳阴。绿丝步障碧茸茵。遮藏欲尽春。

      寒未了,酒须深。残花无处寻。年来陪尽惜春心。闲愁渐不禁。

      ☆阮郎归  雨余烟草弄春柔。芳郊翠欲流。暖风时转柳花球。晴光烂不收。

      红尽处,绿新稠。秾华只暂留。却应留下等闲愁。令人双鬓秋。

      ☆虞美人(东园赏春,见斜日照杏花,甚可爱)  游人莫笑东园小。莫问花多少。一枝半朵恼人肠。无限姿姿媚媚、倚斜阳。

      二分春去知何处。赖是无风雨。更将绣幕密遮花。任是东风急性、不由他。

      ☆虞美人

      百花赶定东君去。知与花何处。阳春但更买花栽。留住蜂儿蝶子、等君来。

      翠轻绿嫩庭阴好。醉便眠芳草。春波如酒不曾空。谁见东堂日日、自春风。

      ☆虞美人(官妓有名小者,坐中乞词)

      柳枝却学腰肢袅。好似江东小。春风吹绿上眉峰。秀色欲流不断、眼波融。

      檐前月上灯花堕。风递余香过。小欢云散已难收。到处冷烟寒雨、为君愁。

      ☆一落索(东归代同舟寄远)  月下风前花畔。此情不浅。欲留风月守花枝,却不道、而今远。

      樯外鹭飞沙晚。烟斜雨短。青山只管一重重,向东下、遮人眼。☆散余霞

      墙头花□寒犹噤。放绣帘昼静。帘外时有蜂儿,趁杨花不定。

      阑干又还独凭。念翠低眉晕。春梦枉恼人肠,更厌厌酒病。☆最高楼(散后)  微雨过,深院芰荷中。香冉冉,绣重重。玉人共倚阑干角,月华犹在小池东。入人怀,吹鬓影,可怜风。

      分散去、轻如云与梦,剩下了、许多风与月,侵枕簟,冷帘栊。副能小睡还惊觉,略成轻醉早醒忪。仗行云,将此恨,到眉峰。

      ☆最高楼(春恨)

      新睡起,熏过绣罗衣。梳洗了,百般宜。东风淡荡垂杨院,一春心事有谁知。苦留人,娇不尽,曲眉低。

      漫良夜、月圆空好意,恐落花、流水终寄恨,悲欢往往相随。凤台痴望双双羽,高唐愁著梦回时。又争如,遵大路,合逢伊。

      ☆少年游(长至日席上作)

      遥山雪气入疏帘。罗幕晓寒添。爱日腾波,朝霞入户,一线过冰檐。

      绿尊香嫩蒲萄暖,满酌破冬严。庭下早梅,已含芳意,春近瘦枝南。  ☆粉蝶儿  雪遍梅花,素光都共奇绝。到窗前、认君时节。下重帏,香篆冷,兰膏明灭。梦悠扬,空绕断云残月。

      沈郎带宽,同心放开重结。褪罗衣、楚腰一捻。正春风,新著摸,花花叶叶。粉蝶儿,这回共花同活。

      ☆调笑

      谓花月无情,长寄绮罗之遗恨。试为调笑,戏追风流。少延重客之余欢,聊发清尊之雅兴。诗词:珠树阴中翡翠儿。莫论生小被鸡欺。鹳鹊楼高荡春思,秋瓶盼碧双琉璃。御酥作肌花作骨。燕钗横玉云堆发。使梁年少断肠人,凌波袜冷重城月。\\

      城月。冷罗袜。郎睡不知鸾帐揭。香凄翠被灯明灭。花困钗横时节。河桥杨柳催行色。愁黛有人描得。  ☆调笑  桃花髻暖黄蜂飞。绣茵锦荐承回雪。水犀梳斜抱明月。铜驼梦断江水长,云中月堕韩香歇。\\

      香歇。袂红EF53。记立河桥花自折。隼B13F绀EA61城西阙。教妾惊鸿回雪。铜驼春梦空愁绝。云破碧江流月。

      ☆调笑

      中秀外谁争怜。花娇叶困春相逼。燕子楼头作寒食。月明空照合欢床,霓裳舞罢犹无力。\\

      无力。倚瑶瑟。罢舞霓裳今几日。楼空雨小春寒逼。钿晕罗衫烟色。帘前归燕看人立。却趁落花飞入。  ☆调笑

      屏六曲红氍毹。霰珠穿帘洞房晚。歌倚瑶琴半羞懒。天寒日暮可奈何,挂客冠缨玉钗冷。\\

      钗冷。鬓云晚。罗袖拂人花气暖。风流公子来应远。半倚瑶琴羞懒。云寒日暮天微霰。无处不堪肠断。

      ☆调笑

      筵前看柘枝。河东词客今何地。密寄软绡三尺泪。锦城春色隔瞿唐,故华灼灼今憔悴。\\

      憔悴。何郎地。密寄软绡三尺泪。传心语眼郎应记。翠袖犹芬仙桂。愿郎学做蝴蝶子。去去来来花里。

      ☆调笑

      心醉双翠翘。西厢月冷蒙花雾。落霞零乱墙东树。此夜灵犀已暗通,玉环寄恨人何处。\\

      何处。长安路。不记墙东花拂树。瑶琴理罢霓裳谱。依旧月窗风户。薄情年少如飞絮。梦逐玉环西去。  ☆调笑

      晚浪相逶頫\//。十年东风未应老。斗量明珠结里媪。花房著子青春深,朱轮来时但芳草。\\

      芳草。恨春老。自是寻春来不早。落花风起红多少。记得一枝春小。绿阴青子空相恼。此恨平生怀抱。  ☆调笑  房十三春未央。沙暖鸳鸯堤下上。烟轻杨柳丝飘荡。佩瑶弃置洛城东,风流云散空相望。\\

      相望。楚江上。萦水缭云闻妙唱。龙沙醉眼看花浪。正要风将月傍。云车瑶佩成惆怅。衰柳白须相向。

      ☆破子

      酒美。从酒贵。濯锦江边花满地。肃鸟霜鸟换得文君醉。暖和一团春意。怕将醒眼看浮世。不换云芽雪水。

      ☆调笑

      花好。怕花老。暖日和风将养到。东君须愿长年少。图不看花草草。西园一点红犹小。早被蜂儿知道。//遣队歌长渐落杏梁尘。舞罢香风卷绣茵。更拟绿云弄清切,尊前恐有断肠人。\\☆感皇恩(解秀州郡印,次王倅。韵)  两岁抚邦人,曾无恩意。别后何人更相记。题舆玉树,愧与蒹葭相倚。殷勤犹念我,同吟醉。  画舸相追,孤城已闭。不道扁舟□云外。夜分月冷,一段波平风细。忆君清兴满,无由寄。☆感皇恩(镇江待闸)

      绿水小河亭,朱阑碧甃。江月娟娟上高柳。画楼缥缈,尽挂窗纱帘绣。月明知我意,来相就。

      银字吹笙,金貂取酒。小小微风弄襟袖。宝熏浓炷,人共博山烟瘦。露凉钗燕冷,更深后。☆感皇恩(晚酌)

      多病酒尊疏,饮少辄醉。年少衔杯可追记。无多酌我,醉倒阿谁扶起。满怀明月冷,炉烟细。

      云汉虽高,风波无际。何似归来醉乡里。玻璃江上,满载春光花气。蒲萄仙浪软,迷红翠。☆临江仙(都城元夕)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作者:毛滂

幼学琼林

  •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

      《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一般认为,最初的编着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在清朝的嘉靖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後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全书共分四卷。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包罗广泛,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对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风俗礼仪做一些了解。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还仍然传诵不绝。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属于封建时代的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

作者:程登吉

斯文变相

  • 版本:光绪丙午(1906)年乐羣小说社铅印本。十回。

    作者:署“遁庐着”。

    内容:透过主角冷镜微的经历,讽刺文人官吏的虚伪与腐败。续编未见。

作者:遁庐

大唐创业起居注

  • 初,帝自卫尉卿转右骁卫将军,奉诏为太原道安抚大使。郡文武官治能不称职者,并委帝黜陟选补焉。河东已来兵马仍令帝征发,讨捕所部盗贼。隋大业十二年,炀帝之幸楼烦时也。帝以太原黎庶,陶唐旧民,奉使安抚,不逾本封,因私喜此行,以为天授。所经之处,示以宽仁贤智?

作者:温大雅

古籍目录及其功用

  •   我们的目录学历史悠久。汉代刘向、刘歆编制《七略》、《别录》,奠定了基础,此后,目录学不断发展,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我国古代目录学家留下的许多目录以及目录学专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视为引导我们打开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宝库的一把金钥匙,是逐步了解、利用、掌握这一宝库不可缺少的向导。所以古人称目录学为读书治学的门径,这无疑是恰当的。  我国古籍目录数量多、种类多,内容极其丰富。如果从目录编制的体例看,大致可分如下三种:  第一种,部类前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解题又叫叙录或提要。它的作用是叙述作者生平,概括全书大旨,品题得失,考辨讹谬。这种既有序又有解题的目录,不仅剖析学术流别,而且提要钩玄、举其大旨、“故虽书有亡失,而后之学者览其目录,犹可想见全书之本末”(朱彝尊《曝书亭全集》卷四十四),因此在学术上有很高的价值,历来被学者们所推重。流传至今的有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代官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这种解题目录始于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到宋代时已趋于成熟,《郡斋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就是标志;而清代所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更加完善,成为解题目录的集大成者。

      第二种,部类前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无解题。这种目录,价值在于小序。小序条辨流别,申明大道,叙列九流百家之学,使人得以由委溯源,考辨学术源流。流传至今者,有《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

      第三种,只记书名,无小序、解题。如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清代张之洞《书目答问》,唐以下各史《经籍志》、《艺文志》,以及一些私人藏书目。郑樵《通志。艺文略》的宗旨是:“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郑樵《通志。校雠略》)。郑樵反对每书之下必有解题,认为这是“泛释无义”、“文繁无用”,主张从目录的分类来体现学术源流的本末先后。他排斥目录中的解题,未免失之偏颇,但他所编《艺文略》,分类之间剖析流别,秩然有序,确实体现了“类例既分,学术自明”这一原则。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分别条流,慎择约举。视其性之所近,各就其部求之。……令其门径秩然”(《书目答问》略例),其编排之法与郑樵的原则相吻合。因而在只记书名的目录当中,《通志。艺文略》和《书目答问》为人们所重视,具有一定的价值。  由此可见,考辨学术源流是我国目录学的正宗及优良传统。

      此外,从目录的形成及目录的体制看,又可分为官修目录、史志目录、私人藏书目录等三种。  第一种官修目录,这种目录是在国家藏书的基础上编制成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在政权趋于巩固、国家安定的情况下,往往着手整理文化典籍,当然也为了对人民实行思想统治。从汉代至清代,历代王朝大都搜集天下遗书、编制全国性的综合目录。这种目录由于是政府组织编修,因而无论人员的配备,还是书籍资料的搜集,都雄厚而充实,特点是书籍著录完备,包罗宏富。如《群书四部录》(唐开元初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但由于成于众手,往往失于疏漏,这是一个缺点。

      第二种史志目录,这种目录是历代史官在修史时,根据同时期的国家藏书修成的。目的是记一代藏书之盛,把一个时代的学术文化情况作为历史的一个方面记录下来,和正史一同流传。自从班固首创《汉书。艺文志》,开了正史中记载目录的先例,历代修史者相沿不绝。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等。从汉代到清代,史志目录一直是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中一支重要的流派。可据以考见一代学术源流及典籍的存亡,在历代官修目录大部分佚失的情况下,同史书一同流传下来的历代史志目录就更显得珍贵了。  第三种私人藏书目录,这种书目是以私人藏书为基础编制的。限于各方面的力量,它不如官修目录的完备、宏富,但它可以补官修目录及史志目录之阙,特别是私人所著的解题目录,在补阙这一点上尤其重要,如《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这两部目录著录的书籍,后来大多佚失;但由于这两部目录都有解题,因而“古书之不传于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考核异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成为“考证之所必资”的重要目录。  我国古代目录的种类,如果从它的性质上看,也可以分为三种,即综合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

      第一种综合目录最为常见,一般都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历代官修目录、史志目录、私人藏书目录、通常都属于综合目录。

      第二种专科目录是伴随着科学文化的逐步发展,适应人们对某一学科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的要求而产生的专业性目录。我国最早的专科目录是汉武帝时杨仆的《兵录》。后来,与历代学术的兴盛相适应,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专科目录。汉魏以来,文学开始繁荣。晋初产生了荀勗的《杂撰文章家集叙》、挚虞的《文章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盛行,由于我国有儒家独尊的传统,佛教仍被视为异端,佛经在目录中没有地位,这反而促使佛经目录向专门化发展。晋代释道安的《综理众经目录》、齐梁间释僧祐的《出三藏记集》,都有一定的价值。史籍目录兴起于唐代,金石学目录源于宋代,时代愈晚,专科目录愈多,也愈加专精。如清代朱彝尊的《经义考》、谢启昆《小学考》,都是质量较高的好目录。  第三种特种目录是性质特别而又不限于一科的目录。如丛书目录,目前最完善而使用又方便的是上海图书馆一九五九年出版的《中国丛书综录》。禁书目录,有陈乃乾所编《索引式的禁书总录》。版本目录,有清代钱曾《读书敏求记》、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等。敦煌写本目录,有商务印书馆编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是目前最好的敦煌遗书目录。另外还有地方志目录、善本目录、词曲目录、辨伪目录等等。

      如果我们熟悉并且掌握各种目录的不同性质及其特点,在学习、研究、整理古代典籍的过程中,将会心中有数,目标明确,驰骋自如。

      目录的种类如此之多,它的功用有哪些呢?概括起来大致有六点:

      一、检寻图书的钥匙。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面对书籍的海洋,从何下手?这就要借助于古籍目录。

      二、研究学问的向导。清代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目录学之所以被视为学中第一紧要,就因为它是引导治学的门径。目录学家著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后来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使后人明确自己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向哪一方面继续探索,以免走弯路。

      三、指示读书的门径。读书必须利用目录。我国古代目录学家的优良传统之一,是在编写目录的同时写序和提要。这些序和提要为我们今天阅读古籍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告诉我们每部书的大致内容、性质、特点、优劣得失,使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哪些只需稍稍涉猎,哪些书中的精华值得吸取,哪些书中的糟粕应当扬弃。当然,古人衡量书籍优劣的标准不能和我们同日而语,但古人在彼时彼地的见解,对我们无疑是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四、考证学术源流。古籍目录通过小序、提要以及分类,表现一家一派之学,师承授受关系,使学术源流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有助于读者由委溯源。通过目录还可以了解古代各种学术兴衰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五、鉴别书籍的真伪。历代的目录都是根据当时的藏书情况著录的。这就提供了鉴别书籍真伪的依据。

      六、考证书籍的存亡。某些书籍大约在什么时代佚失,历代目录提供了考证的线索。  粗知一些目录学方面的常识,了解一些常见古籍目录的特点及用法,对于深入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化遗产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

小石潭记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作者:柳宗元

婉约词

  •   我国词坛是一个群芳竞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多彩多姿、千娇百媚的婉约词,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无限光彩,也为我国文学的发展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自唐五代以来,直至近代,婉约词继承民歌的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些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

      一曲之后,余音绕梁,沁人心脾。“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便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斟低唱。这类“旖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往往使闻者销魂。婉约词音节谐婉,“语工而入律”。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唐五代词早就具有这一特点。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两宋时期,婉约词空前繁荣,风靡全国。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可见当时传播之广。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这是它的突出特点。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文采灿烂的《花间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五代词人韦压,善于运用各种抒情手法,成功地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晏殊的《珠玉词》,抒情委婉。如明珠美玉,光艳照人。欧阳修是一位领袖儒林、肩负文统道统的中心人物。在他的诗文里,只能看到他严肃的护道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词,却写得婉媚轻柔,情致缠绵。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工文章,精骑射,而小词却委婉传情,凄恻动人。盖“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查礼《铜鼓堂词话》)。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的作者,大胆坦率而又委婉曲折地写出“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表达了爱情永恒不变的心愿。冯延巳的《长命女》,写夫妻祝酒陈愿,地久天长,永不分离。韦庄的《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歌颂了天真少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李清照的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对爱情的表露,抒写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

      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秦观《江城子》)离歌一曲,动人心魄。柳永的名作《雨霖铃》,抒写了浓烈感人的游子离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与情人阔别、流落江湖的痛苦心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抒写了他对亡妻“不思量,自难忘”的一片真情。“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

      写当日的相亲相爱,别后的相思相忆,凄婉哀怨而又妩媚风流,轻柔自然。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抒情小词,虽是儿女私情、离愁别绪,却写得清丽婉媚,情深意长。“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写爱情生活的回忆,离别相思的痛苦,洋溢着真情实感。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特别是那些被压在社会低层的歌伎们的不幸遭遇和文人失意的痛苦,也常常在婉约词中如泣如诉地表现出来。柳永仕途坎坷,长期浪迹于下层社会。

      他的词往往以极大的同情,表现歌伎们身受的痛苦和精神面貌,以及与她们的爱恋之情。“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悔当初不把雕鞍锁。”“镇相随,莫抛躲,彩线慵拈伴伊坐。”

      (《定风波》)词中既写出歌伎们所遭受的身心折磨,又表现出她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全词倾诉了“黯然销魂”的无限伤离之情。显示了婉约词“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自然”的艺术效果。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望江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李煜在词中以鲜明的形象,炽烈的感情,借花月春风,抒写亡国之恨。宋徽宗《燕山亭》,委婉悲痛地写出了国亡被俘后的无限感慨。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运用比兴手法,以“美人香草”喻君子贤人;以男女喻君臣,抒写家国之事,身心之感,情致缠绵,哀婉含蓄。

      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于明言之意。

      如陆游的《咏梅》词,以梅花自喻,意在言外,引人深思。作家们常以花草、闺房、送春、惜春为题材,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寄寓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以及受到挫折时的悲伤情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抒写了惜春伤春之情,怀恋歌姬之感,表现了作者的淡淡哀愁。此词温润秀洁,风流蕴籍,言情闲雅而不轻薄,辞语工丽而不淫艳,最为人们所赞赏。

      战争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国破家亡之恨,生离死别之情,不断在婉约词中反映出来。蒋兴祖女的《减字木兰花》“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将自己被虏离乡北去的无限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反映了那个离乱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身受的痛苦。  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观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

      作家们把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李煜《浪淘沙令》)、“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晏几道《蝶恋花》)凡此,皆美妙动人,绚丽多彩。往往片时佳景,一语留住;万端情绪,一语吐出。一首词,可因一妙句而千古流芳。“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作者宋祁因而得到“红杏尚书”的美称!“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于》),作者张先遂有“张三影”之称;“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贺铸因而被称为“贺梅子”。  还有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等等。  爱美是人之天性。美的艺术形式,是沟通人类感情的桥梁。创造美的意境,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把读者带入美的意境。“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创造了凄凉而又幽美的意境。“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作者通过奇妙的想象,把惜春之情、寻春之意,熔铸在一起,意境极美。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全词绘出暮春景色,在美的意境中,蕴含着伤春情绪。王渔洋在《花草蒙拾》中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苏轼《江城子》“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人物的形象美和生活美,在这美的意境中再现出来,鲜明、真切,如在眼前。“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凄凉意境,令人销魂、断肠。作者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以造成意境美,使读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纳兰性德怀恋亲人、歌咏自然的小令,清新婉丽,格高韵远,极富情味与美感。他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在塞外风光的描绘中,透露出离愁别恨,一片乡思,于情景交融之中,展现出美的意境。

      婉约词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反映生活的。作家们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反映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华彩纷呈,百卉竞妍,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世代传诵,历久不衰。以上仅就婉约词的特点,略作阐述。

      本书从唐五代以至晚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部分优秀作品。共选257家词人的作品518首。书中有作者简介、注释、评解、集评。在编写过程中,曾参阅了夏承焘、唐圭璋、俞平伯、龙榆生以及薛励若等先生的有关著述,并得到安徽文艺出版社有关同志的多方面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水平和资料所限,在选词、注释、作者简介和评解中,肯定有不当或错误之处。

      殷切期望读者、专家们批评教正。

作者:惠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