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古籍
- 宋沈作喆撰。作喆字明远,号寓山,湖州人。绍兴五年进士,以左奉议郎为江西漕司幹官。据书中所叙,当和议初成之时,赐诸将田宅,作喆为岳飞作谢表忤秦桧,则似尝在飞幕中。又自称尝官维扬,亦不知为何官。惟《梅磵诗话》记其官江西时作哀扇工诗,忤漕帅魏道弼,捃深文劾之,坐夺三官。後从人使金,韩元吉赠之以诗,有但如王粲赋从军,莫为班姬咏团扇句,尽指此事。此书自序题甲午岁,以长历推之,为孝宗淳熙元年,乃放废以後所作。开卷一条,即以古诗讽谏为说,盖由此也。作喆与叶梦得相善,然梦得之学宗王安石,作喆之学则出於苏轼,非惟才辨纵横与轼相似,即菲薄王安石,牴牾伊川程子,以及谈养生,躭禅悦,亦一一皆轼之绪馀。又为丞相沈该之从子,该有《易小传》六卷,作喆沿其家传,是书亦颇言易理,然所言与该颇殊。其解帝乙归妹,以为人君之德与帝者相甲乙,故能正人伦,颇为好异。其解卦终於未济,以为即道家所谓神转不回,回则不转释家所谓不住无为,不断有为,亦竟以二氏诂经。然其论乾凿度太乙行九宫之法出於黄帝《素问》,则能抉谶纬之本根。论五行者经世之用,纪岁时,行气运,不可阙一,邵尧夫《皇极经世》用扬雄之四数,加以本无之一,而去其本有之二,为不合於古,亦能判术数之牵合。至於谓刘敞《解春秋》新作南门为亻替天子,其说本陆龟蒙《两观铭》。谓子路结缨在获麟之後二年,《公羊传》所记孔子之言为妄。谓苏轼《解论语》患得之当作患不得之,证以韩愈《圬者王承福传》,知古本原如是。谓扬雄之姓从扌不从木,杨修笺不应称修家子雲。谓《柳宗元集》柳州谢上表称于頔在襄阳相留,不知是时頔去襄阳巳二年;又有代刘禹锡同州谢上表,不知禹锡迁同州时宗元没巳十七年,断其出於伪讬,皆具有考据。而掊击王安石之尊扬雄在《朱子纲目》之前,尤为伟论。作喆所著别有一书,名《巳意》。第三卷论淮阴侯为治粟都尉一条,注曰其详见《已意》。又云司马氏、许氏二夫人事,予於《已意》既言之。盖二书本相辅,今《已意》不传,又有《寓林集》三十卷,亦久佚。惟《哀扇工歌》全篇见周煇《清波杂志》中,然词殊不工。此十卷中亦无一论诗之语,知吟咏非其所长矣。
- 陆羽(七三三年——八○四年)唐复洲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上元初隐居苕溪,自称桑苧翁,又号竟陵子,杜门著书,隐居不仕,著有《茶经》三篇,旧时称为“茶神”。
《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选自《佩文斋书画谱》,乃陆羽《怀素别传》中的一段。此段虽极简,却提出了“坼壁路”、“屋漏痕”这些著名的概念。
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
怀素与邬彤为兄弟,常从彤受笔法。
彤曰:“张长史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草圣尽于此矣。”
颜真卿曰:“师亦有自得乎?”
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
真卿曰:何如屋漏痕?”
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 作者:(汉)扬雄撰;(晋)范望注《太玄》,又称《太玄经》、《扬子太玄经》或《玄经》,是西汉学者扬雄的一部著作,用来阐述他的哲学体系和宇宙论。 ... 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赞;另有玄首、玄测、玄冲、玄攡、玄错、玄莹、玄数、玄文、玄倪、玄图、玄告10篇。
- 《青囊奥语》一卷、《青囊序》一卷,《青囊奥语》旧本题唐杨筠松撰。其序则题筠松弟子曾文迪所作。相传文迪赣水人。其父求巳,先奔江南,节制李司空辟行南康军事,文迪因得筠松之术,後传於陈抟。是书即其所授师说也。案赵希弁《读书後志》有《青囊本旨》一卷,云不记撰人,演郭璞《相墓经》。陈氏《书录解题》有《杨公遗诀曜金歌并三十六图象》一卷,注云杨即筠松也。今是书以阴阳顺逆九星化曜辨山水之贵贱吉凶,未审与曜金歌为一为二。惟郑樵《通志。艺文略》别载有曾氏《青囊子歌》一卷,又杨、曾二家《青囊经》一卷,或即是书之原名欤?其中多引而不发之语。如坤壬乙巨门从头出一节,历来注家罕能详其起例。至序内二十四山分顺逆一条,则大旨以木火金水分属甲丙庚壬乙丁辛癸,互起长生。如甲木生於亥,库於未,乙木生於午,库於戌之类。因以亥卯未寅午戌己酉丑申子辰为四局,反覆衍之,得四十八局。阳用左旋,阴从右转,盖本之说卦阳顺阴逆之例,为地学理气家之权舆。明人伪造之吴公《教子书》、刘秉忠《玉尺经》,盖即窃其绪馀,衍为图局。逮僧彻莹作《直指元真》,专以三元水口随地可以定向,於是谈地学者舍形法而言理气。剽窃傅会,俱以是编为口实。然不以流派多岐,并咎其创法之始也。旧本有注,讬名刘基。李国木复加润色,芜蔓殊甚。又妄据伪《玉尺经》窜改原文,尤为诞妄。今据旧本更正,并削去其注,以无滋淆惑焉。
- 《孙子兵法》共13篇,是现存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作者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生卒年不详。他受吴王阖闾重用,在吴国为将,辅助吴治军强国,为吴王的霸业作出了贡献。
《孙子兵法》的内容,包括对战争、军队的基本问题的论述和战略、策略、作战原则、方法等。它深刻地指出了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基本因素是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制,而首要的是政治因素;它提出许多杰出的命题,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等,许多问题上反映了战争的一般规律,不仅为中国历代兵家所重视,也为各国军事家所重视。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
《孙子兵法》对战争问题的论述,也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哲学思想。书中所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和“因敌而制胜”,认为必须全面了解敌我双方全部情况,才能取得战争胜利,要求在战前对敌我双方影响战争胜负的诸种因素作全面的了解和比较,以预测战争的胜负,体现了朴素唯物论的倾向。
《孙子兵法》中又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进退、胜败、奇正、虚实、勇怯、劳逸、动静、迂直、利患、死生等等。《孙子兵法》特别重视这些对立面转化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战争胜负不仅取决于客观的形势,还取决于战争的主观指导是否正确。一方面,它说“胜可知,而不可为”,认为胜利可以预见,但不能凭主观愿望去取得。另一方面又说“胜可为也。”认为只要研究敌我双方的情况,据此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发挥自己的实力,避免自己的被动,并且利用敌人的弱点造成敌人的被动,就可以为胜利创造条件。《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战争中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孙于兵法》论战争问题中体现的辩证思想,是我国古代辩证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不仅适用于军事,而且也受到各方面的广泛注意,被运用于其它许多领域;一些现代企业家,也把《孙子兵法》中的辩证思想、军事谋略运用于企业经营和商战中去。《孙子兵法》一书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兵书的范围。
读《孙子兵法》可读郭化若的《孙于今译》,其中可重点读上卷《计篇》、《作战篇》,中卷《势篇》、《虚实篇》。
==============================================================================
始计第一
作战第二
谋攻第三
军形第四
兵势第五
虚实第六
军争第七
九变第八
行军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间第十三
- 陈振孙云:“《复雅歌词》五十卷,题鲖阳居士序,不着姓名。末卷言宫词音律颇详,然多有调而无曲。”是直斋已不详此书为何时何人所着。明刻重校《北西厢记》引李邴《调笑令》,云出《复雅歌词?后集》。知其书又分前后集。观陈元靓《岁时广记》所引,知其体例与《本事曲子集》、《古今词话》及《本事词》、诗词纪事相类似,同可视为最古之词林记事。顾徐釚《词苑丛谈》、张宗橚《词林纪事》、冯金伯《词苑萃编》中,俱未引及。盖隐晦已久,因辑存之,俾谈艺者有所考焉。万里记。
复雅歌词熙宁八年乙卯,杨绘在翰林,十二月立春日肆筵,设滴酥花。陈汝羲即席赋《减字木兰花》云:“纤纤素手。盘里酥花新点就。对叶双心。别有东风意思深。琼沾粉缀。消得玉堂留客醉。试嗅清芳。别有红萝巧袖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孤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词乃东坡居士以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水调歌头》兼怀子由,时丙辰熙宁九年也。元丰七年,都下传唱此词。神宗问内侍外面新行小词,内侍录此进呈。读至“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上曰:“苏轼终是爱君。”乃命量移汝州。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吴江冷。”缺月,刺明微也。漏断,暗时也。幽人,不得志也。独往来,无助也。惊鸿,贤人不安也。回头,爱君不忘也。无人省,君不察也。拣尽寒枝不肯栖,不偷安于高位也。寂寞吴江冷,非所安也。此词与考盘诗极相似。
景龙楼先赏,自十二月十五日便放灯直至上元,谓之预赏。万俟雅言作《雪明鳷鹊夜慢》云:“望五云多处春深,开阆苑、别就蓬岛,正梅雪韵清,桂月光皎,凤帐龙帘萦嫩风,御座深翠金间绕。半天中、香泛千花,灯挂百宝。圣时观风重腊,有箫鼓沸空,锦绣匝道。竞呼卢,气贯调欢笑。暗里金钱掷下,来侍燕歌,太平睿藻。愿年年此际,迎春不老。”
万俟雅言作《凤皇枝令:忆景龙先赏》,序曰:“景龙门,古酸枣门也,自左掖门之东,为夹城南北道,北抵景龙门。自腊月十五日放灯,纵都人夜游。”妇人游者,珠帘下邀住,饮以金瓯酒。有妇人饮酒毕,辄怀金瓯。左右呼之,妇人曰:“妻之夫性严,今带酒容,何以自明,怀此金瓯为证耳。”隔帘闻笑声曰:“与之。”其词曰:“人间天上。端楼龙凤灯先赏。倾城粉黛月明中,春思荡。醉金瓯仙酿。一从鸾辂北向。旧时宝座应蛛网。游人此际客江乡,空怅望。梦连昌清唱。”同上宣和间,万俟雅言中秋应制作《明月照高楼慢》云:“平分素商。四垂翠幕,斜界银潢。颢气通建章。正?澄练色,露洗水光。明映波融太液,影随帘挂披香。楼观壮丽,附霁云耀,绀碧相望。宫妆。三千从赭黄。万年世代,一部笙簧。夜宴花漏长。乍莺歌断续,燕舞回翔。玉座频燃绛腊,素娥重按霓裳。还是共唱御制词,送御觞。”
《调笑》八叠莺莺,又作李邴词:“何处。长安路。不记墙东花拂树。瑶琴理罢霓裳谱。依旧月窗风户。薄情年少如飞絮。梦逐双环西去。”
《忆王孙:赏荷》:“云锁重楼帘幙晓。秋已暮、红稀香小。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应也恨人归早。”
《惜寒梅》“看尽千花,爱寒梅、暗与雪期霜约。雅态香肌,迥有天然澹泊。五侯园囿恣游乐。栏处、重开绣幕。秦娥妆罢,遥相纵艳□□洛。天涯再见素萼。似凝然向人,玉愁寂寞。江上飘零,怎把芳心付托。那堪风雨夜来恶。便减动一分瘦削。直须沉醉,尤香殢云,莫待吹七夕故事,大抵祖述张华《博物志》、吴均《齐谐记》。夫二星之在天为二十八舍,自占星者观之,此为经星有常次而不动。诗人谓“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者,以比为臣而不职也。夫为臣不职,用人者之责也,此诗所以为刺也。凡小说好怪,诞妄不终,往往类此。天虽去人远矣,而垂象粲然,可验而知,不可诬也。词章家者流,务以文力相高,徒欲飞英妙之声于尊俎间,诗人之细也夫。
- 陈槱,南宋绍熙年间书法家,陈几之孙,长乐(今属广东)人。生平事迹不详。
《负暄野录》二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旧本题陈槱撰,不著时代,卷末有至正七年王东跋。是书上卷论石刻者五则,其前汉无碑及古碑毁坏两说,未经人道。言篆法一则,谓作篆仍宜用笔尖,持论甚详。言诸家书格者七则。下卷言学书之法者四则,言笔墨纸砚者十二则,俱甚精到。此书《宋史·艺文志》不为著录。此选自《知不足斋丛书》,录十四则,不分卷次。
总论古今石刻
古者金铜等器物,其款识文字皆以坯冶之后镌刻,非若今人就范模中径铸成者。余于武陵郡开元寺铁塔上见镌刻经咒之属,皆是冶铸后为之。至于石刻,率多用粗顽石。又字画入石处甚深,至于及寸。其镌凿直下,往往至底乃反大于面,所谓如蠹虫钻镂之形,非若后世刻削丰上锐下,似茶药碾槽状。故古碑之乏也,其画愈肥;近世之碑之乏也,其画愈细。愈肥而难漫,愈细而易灭。余在汉上及襄岘间亲见魏、晋碑刻如此。兼石既粗顽,自然难坏,后世石虽精好,然却易剥缺。以是知古人作事不苟,皆非今人所能及也。前汉无碑
《集古目录》并《金石录》所载,自秦碑之后,凡称汉碑者,悉是后汉。其前汉二百年中,并无名碑,但有金石刻铭识数处耳。欧阳公《集古目录》不载其说,第于答刘原父书尝及之。赵明诚云:“西汉文字世不多有,不知何为希罕如此,略不可晓。”然《金石录》却载有阳朔砖数字,故云希罕,言不多,非无也。余尝闻之尤梁溪先生袤云:“西汉碑,自昔好古者固尝旁采博访,片简只字,搜括无遗,竟不之见。如阳朔砖,要亦非真。非一代不立碑刻,闻是新莽恶称汉德,凡所在有石刻,皆令仆而磨之,仍严其禁’不容略留。至于秦碑,乃更加营护,遂得不毁,故至今尚有存者。”梁溪此言,盖有所援据,惜不曾再叩之。余因记范石湖题虏中项王庙诗云:“人间随事有知音。”新取秦,其事亦尔,可发识者一笑。近世洪景伯丞相著《隶释》,却有前汉哀帝元寿中郫县一碑,或谓乃后人伪为者。按《石湖集》有七十二塚诗云:“一棺何用塚如林,谁夏如公负比心。为说群胡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注云“在讲武城外,森然弥望,北人比常增封之”云云。此以为项王庙诗,恐是误记。
古碑毁坏
赵德甫谓所著《金石录》寿于二千卷所载之碑,由今观之,信然。石刻固易朽之物,其如随时废兴,摧毁非一。前辈所载,元祐中,丞相韩玉汝帅长安,修石桥,督责甚峻,村民急以应期,悉皆磨石刻以代之,前人之碑尽矣。余又闻萧千岩云:“蔡拱之访求石碑,或蹊田害稼,村民深以为苦,悉鑱凿其文字,或为柱础帛碪,略不容存留。”又自乱离而来,所在城堡攻战之处,军兵率取碑凿为炮石,摧毁无余。凡此皆是时所遭,其仆坏之门,殆非一端,盖亦碑刻之一厄会也。
- 《围炉夜话》正如其名,疲倦地送走喧嚣的白昼,炉边围坐,会顿感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宁静。在如此宁静而温暖的氛围下,白昼里浊浊红尘蹇塞的种种烦闷,会不自觉地升华为对生活、对生命的洞然。 夜是这样的美妙,更何况围坐在暖暖的炉边呢?静夜炉边独坐,品味清朝王永彬先生的《围炉夜话》,体味作者以平淡而优美的话语,讳讳叙出的琐碎的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就如炎夏饮一杯清凉的酸梅汤,令人神清气爽,茅塞顿开。
中国传统文人是快乐是超速,亦或痛苦、压抑,现在难以说得清楚。那代文人即使在生活安逸、仕途得意时,心中也常存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的忧患意识,而在陡遭不测,倾家荡产时,又能常常保持一份无怨无悔的淡然心态。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因其博大,受其滋润的中国文人的心胸也是宽广大度的,其精神世界更是丰富多彩。
- 《名贤集》为流传很广的古代启蒙读物。作者不详,从内容上看是南宋以后儒生所辑,本书汇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全书以四言、五言、六言组成。易诵易记,读之朗朗上口,其间集有不少成语、格言,如“人穷志不穷”“年老心未老”,但也有“有钱便使用,死后一场空”之类容易理解为糟粕的字句。其实,此处应当理解为:有钱,就要为大众办事,扶危济困、造福桑梓,而不是光想着自己一家一姓的富贵温饱、名闻利养,所谓“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即“先富带后富,达到共同富”。这些好人好事,生前不做,死后就没有机会了。
- 《传习录》分上、中、下三卷。捲上是王守仁讲学的语录,卷中主要是王守仁写的七封信,卷下是部分语录和《朱子晚年定论》。全书由他的弟子徐爱、薛侃和钱德洪等编辑而成。该书表述了阳明心学的主要论点。《传习录》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比如深山中的花,「你未看到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由此强调客体存在价值在于认识主体的依赖作用。
《传习录》继承孟子的「良知」说,提出「致良知」的理论。良知既是先天的道德天理,也是七情的自然流行,致良知便是推致实行良知,做到知行合一,此即本体即功夫。他主张从静处体验,在事上磨练。《传习录》卷下有《朱子晚年定论》,依据部分朱熹思想资料,说明朱子晚年与阳明心学是一致的。
王守仁是明代思想泰斗,他的心学对明后期哲学与文艺影响巨大,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和扩展到东亚。阳明心学强调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反对迷信权威、依傍书本,有平民意识,所以为后世一些进步的社会改革家所赞赏和推崇。
当然,他在强调心的作用时,忽视了社会物质条件,也有偏颇的地方。但是我们不是死读书,大家都能自有主张。
本书是王阳明的重要著作,他对当时流行的程朱理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即理、知行合一等主张,发展和繁荣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书中附有对引文和典故的解释,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孟、陆、程、朱等各派的思想观点,对阳明学说有更完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