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清明节谚语

    “清明前后,安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是人们最常提及的谚语。此外,有些谚语中虽提到清明节或寒食节,但仍然是从节气和节令角度来讲述的。“春到寒食六十天,丢下篮儿七十天”指立春到清明六十天,再过七十天,就可收麦。“风吹十六灯,雨打清明坟”,指正月十六刮风,往往会清明时节下雨。这些谚语多与农事相关,属于农时节令谚语。

    “三月里寒食又清明,燕燕钻满圪枣林”,这条谚语上“三月”是约指,因为清明节和寒食节往往在夏历三月初,有时也在夏历二月底。“燕燕钻满圪枣林”则包含了介子推焚死绵山,民众寒食禁火冷食的习俗。“燕燕”,民间又称“寒燕”、“子推燕”等,巧手妇女们用白面捏制成形状各异的雀雀燕燕,点以眉眉眼眼,捏上翅翅腿腿,染成红红绿绿,栩栩如生,可在寒食禁火期间冷食。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等说得是清明戴柳和插柳的风俗。相传,介子推被焚烧死于一棵大柳树旁,柳树也被烧焦。第二年,晋文公登绵山祭奠,看到那棵柳树死而复活,抽枝吐叶。于是,拽了一条柳枝,编成柳圈,戴在头上,又把那棵树赐名为“清明柳”。上行下孝,老百姓也折柳戴头。插柳,说的是清明上坟后,在野外折些柳条,插于自家门上,既有盼春之意,也有辟邪观念。

    从以上这些谚语中,不难看出,清明节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也是一个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其中体现的“慎忠追远”、“敦亲睦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体现了浓郁的感恩情怀。

猜你喜欢
  • 春节即将到来,愿在这祥和喜庆的节日里提前给大家拜年啦,祝愿大家心想事成,家人身体健康,幸福美满。关于春节谚语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了这篇1、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
  • 农业气象学的基本任务就在于研究这些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还开展农业气象预报和情报服务,对农业生产提供咨询和建议。以下这篇朝起红霞晚落雨 晚起红霞晒死鱼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直雷雨小 横雷雨大南闪四边打 北闪有雨来月亮撑红...
  • 《齐民要术》的作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以下这篇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耢,不如做暴湿耕泽锄,不如归去。以时及泽,为上策也。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大率欲早,早田倍多于晚。天气新晴,是夜必霜。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耕锄...
  • 1.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2.以熟为巧,以巧为妙。3.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4.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5.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6.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7.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8.一台...
  • 1.只愿和所喜爱的人接吻2.真爱无坦途3.爱情可以使弱者变得勇敢。4.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5.英雄难过美人关6.感情是心灵的翅膀7.苦瓜苦苦连皮煮,甘蔗甜甜丢了渣8.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9.红豆拿到海边种,为妹沤坏几多心10.不...
  • 1.人心易变,夙梦难圆2.人心易变,恶习难改3.人心易变,海水难量4.人心不静,海水不平5.人心向己偏,漏筐填不满6.人生一场梦,死后万事空7.人前做人易;人后做人难8.逆子反目其怨难解9.人怕心坏,树怕根坏10.人怕无志,胎怕无气11.人...
  •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2.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4.一叶遮目,不见泰山。5.一夜不宿,十夜不足。6.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7.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家。8.一天省下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
  •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
  • 1.年到初三四,各人打主意。2.年到初五六,无酒又无肉。3.年到初七八,家家劣粥钵。4.年到初八九,打起包袱抓紧走。5.年到二十一,人家欢喜涯叹息。6.年到二十二,无心又无事。7.年到二十三,紧想就紧惊。8.年到二十四,爱买年料无主意。9....
  • 1. 百姓齐,泰山移。2. 国强民也富,国破家也亡3. 尽忠报国,尽孝守家4. 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5. 爱乡人,常恋土6. 家乡水甜入心,十年不改旧乡音7. 树高不离土,叶落仍归根8.一寸国土一寸金9. 下下人有上上智。10. 宁死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