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指疔生于两牙缝中,初起如粟米,有较大之疮头,形状如钉。相当于今之“急性牙周脓肿”。症见牙根龈肿,色紫疼痛,甚则色黑臭腐,溃腐较深则齿牙摇动。多因阳明胃火炽盛,太阳经湿热熏蒸而成。治宜清热解毒,泻火凉血为主,方选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病名。指疔生于两牙缝中,初起如粟米,有较大之疮头,形状如钉。相当于今之“急性牙周脓肿”。症见牙根龈肿,色紫疼痛,甚则色黑臭腐,溃腐较深则齿牙摇动。多因阳明胃火炽盛,太阳经湿热熏蒸而成。治宜清热解毒,泻火凉血为主,方选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