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气块冷气一切气.气海针灸病可愈.心气连胁里大陵.支沟上脘兼百会.结气上喘及伏梁.
气海百壮不可少.巨阙五穴通前论.气逆商丘与尺泽.三阴交兮与太白.喘逆神门足临泣.
阴陵昆仑不可失.太冲神门二穴中.噫气下逆病可攻.支沟前谷攻咳逆.大陵曲泉三里同.
陷谷前谷行间穴.临泣肺俞十穴通.患者咳逆无所出.三里取之为第一.后取太白与太渊.
鱼际太渊不可失.窍阴之穴及肝俞.通前七穴斯为毕.咳逆振寒治少商.更兼天突灸三壮.
久病咳兮少商穴.天柱三壮病即康.厥气冲腹及解 .天突通前二穴宜.短气大陵尺泽上.
少气间使神门医.大陵少冲三里穴.下廉行间兼肺俞.然谷至阴与气海.十一穴治病自除.
欠气通里及内庭.诸积三里治之宁.阴谷解 通谷穴.上脘肺俞膈俞应.脾俞三焦俞上治.
九穴治之命不倾.腹中气块穴头针.二寸半兮二七焚.块中一穴铁三寸.灸之二七块犹存.
块尾一穴针三寸.灸至七壮块渐分.胸中膨胀气又喘.合谷期门乳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