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发汗后热不退。大烦渴饮水者。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蔚按。上节言服桂枝大汗出而邪反不能净。宜仍服桂枝以发汗之。或桂枝二麻黄一汤合肌表于心。故大烦。阳明为燥土。故大渴。阳气盛。故脉洪大。主以石膏之寒以清肺。知母之苦以滋水。甘草粳米之甘。人参之补。取气寒补水以制火。味甘补土而生金。金者水之源也。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详.二十卷.自医工论至疵靥论,述小儿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论, 论后附方.
《小儿药证直诀》(公元 1114年)宋.钱乙(仲阳)着。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
治发汗后热不退。大烦渴饮水者。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蔚按。上节言服桂枝大汗出而邪反不能净。宜仍服桂枝以发汗之。或桂枝二麻黄一汤合肌表于心。故大烦。阳明为燥土。故大渴。阳气盛。故脉洪大。主以石膏之寒以清肺。知母之苦以滋水。甘草粳米之甘。人参之补。取气寒补水以制火。味甘补土而生金。金者水之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