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 热病大便不通

    作者: 朱梓

    (附论)夫热病经发汗。汗出多则津液少。胃中干。结热在胃。所以大便不通。又有腑脏自生于热者。此由三焦否隔。脾胃不和。蓄热在内。亦大便不通也。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热病。恶寒壮热。大便不通。

    犀角屑大麻仁黄芩土瓜根白藓皮栀子仁(各一两)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大黄散

    (出圣惠方)

    治热病。大便涩滞。妄语心烦。

    川大黄(锉碎微炒)羚羊角屑川朴硝黄芩(各一两)枳实(麸炒令黄色)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上为粗散。每服五钱。用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羚羊角散

    (出圣惠方)

    治热病。脾胃壅热。大便不通。

    羚羊角屑栀子仁土瓜根(各一两)麦门冬(去心)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一两半)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大麻仁丸

    (出圣惠方)

    治热病。大便不通。

    大麻仁(研入)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二两)郁李仁(汤浸去皮研入)羚羊角屑木通(锉各一两)上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三十丸。

    承气丸

    (出圣惠方)

    治热病。十余日不大便者。服之。

    川大黄(锉碎微炒)川芒硝(各一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别研)枳实(麸炒令黄色)大麻仁(研入各一两)上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水下三十丸。未利再服。

    三黄丸

    (出圣惠方)

    治热病壅热。大便不通。

    黄连(去须)川大黄(锉碎微炒)黄芩(各一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

    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三十丸。

    牵牛子丸

    (出圣惠方)

    治热病后。风气壅滞。胸膈聚痰。大便不通。

    牵牛子(八两四两生四两微炒捣罗取末四两)木通(一两锉)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桑根白皮(三分锉)上为末。入牵牛子末。都令匀炼。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温水调下三十丸。以得通为度。

    治热病烦满。目黄赤。小便黄。

    (本草)用苜蓿茎叶。捣取汁服一升。令人吐利即愈。一方用根。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陈三山
  •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