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用附子,去皮脐,先将盐水、姜汁各半盏,用沙锅煮七沸,后入黄连、甘草各半两,再加童便半盏,再煮七沸。住火良久,捞起入瓷器盛贮,伏地气一昼夜,取出晒干,以备后用,庶无毒害。
顶圆脐正,一两一枚者,佳。此为良法。
一用川大黄,须锦纹者,佳。锉成饮片,用酒拌均,燥干,以备后用,不伤阴血。如年壮实热者,生用,不须制之。此为良法。
一用麻黄,去节,先滚醋汤略浸片时,捞起,以备后用,庶免太发。如冬月严寒,腠理致密,当生用者,不须制之。此为良法。
一用茱萸,将盐水拌均,炒燥,以备后用,庶无小毒。此为良法。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一用附子,去皮脐,先将盐水、姜汁各半盏,用沙锅煮七沸,后入黄连、甘草各半两,再加童便半盏,再煮七沸。住火良久,捞起入瓷器盛贮,伏地气一昼夜,取出晒干,以备后用,庶无毒害。
顶圆脐正,一两一枚者,佳。此为良法。
一用川大黄,须锦纹者,佳。锉成饮片,用酒拌均,燥干,以备后用,不伤阴血。如年壮实热者,生用,不须制之。此为良法。
一用麻黄,去节,先滚醋汤略浸片时,捞起,以备后用,庶免太发。如冬月严寒,腠理致密,当生用者,不须制之。此为良法。
一用茱萸,将盐水拌均,炒燥,以备后用,庶无小毒。此为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