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冠唇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冠唇花拼音注音Guàn Chún Huā别名

    野藿香、牙皮湾[傣]、广藿香[云南]

    来源

    唇形科冠唇花Microtoena insuavis (Hance)Prain ex Dun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广东、贵州、云南。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温中理气。主治感冒风寒,咳嗽气急,消化不良,气胀腹痛,肠炎,痢疾。

    用法用量

    1~3钱。

    备注

    同属植物西南冠唇花M. delavayi Prain,在云南也叫野香薷,用全草治腹痛和风湿痛。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冠唇花拼音注音Guàn Chún Huā别名

    野藿香、广藿香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Microtoena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冠唇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crotoena insuavis (Hance) Prain ex Dunn[Gomphostemma insuave Hanc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划,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50-1000m的林下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冠唇花,直立草本。茎高1-2m,四棱形,被贴生的短柔毛。叶对生;叶柄扁平,长3-8.5cm,被贴生的短柔毛;叶片卵圆形或阔卵圆形,长6-10cm,宽4.5-7.5cm,先端急尖,基部截状阔楔形;下延至叶柄而成狭翅,两面均被微短柔毛,边缘具锯齿状圆齿。聚伞花序二歧,分枝蝎尾状,在主茎及侧枝上组成开展的顶生圆锥花序;花萼钟形,小账约2.5mm,外被微柔毛,齿5,三角状披针形,后面一齿略长,果时花萼增大;花冠红色,具紫色的盔,长约14mm,上唇长约7mm,盔状,先端微缺,下唇较长,先端3裂,中裂片较长,舌状,侧裂较小,三角状;雄蕊4,近等长,包于盔内;花柱丝状,先端极不相等2浅裂;花盘厚环状,子房无毛。小坚果卵圆状,长约1.2mm,腹部具棱,暗褐色。花期10-12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温中理气。主风寒感冒;咳喘气急;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泻痢腹痛;周身麻木;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川防风拼音注音Chuān Fánɡ Fēnɡ别名竹节防风(《四川中药志》),毛前胡、西风(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中药志》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春、秋采收,挖出根部,洗净,晒干。生境分布野生在多石砾的草原、山......
  • 来源麻黄科川麻黄Ephedra minuta Flori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苦,温。功能主治祛寒发汗,平喘利尿,散瞳升压。主治感冒无汗,头痛身痛,麻疹水肿。用法用量0.5~3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拼音注音Chuān Qián Yā Jiǎo Mù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短序鹅掌柴的茎皮和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 bodinieri(Levl.)Rehd,[Heptapleurum bodinieri Levl......
  • 《中国药典》:常山拼音注音Chánɡ Shān别名黄常山、鸡骨常山、鸡骨风、风骨木、白常山、大金刀、蜀漆[叶]英文名RADIX DICHROAE来源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 的干燥根。其嫩叶称“蜀......
  • 拼音注音Chánɡ Chūn Wèi Máo英文名Hedera Spindle-tree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常春卫矛的根、树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hederaceus Champ.e......